這兩年在網上能看到一些這樣的新聞
學生被老師責備幾句跳樓
娃娃和家長爭吵後割腕
甚至出現了學生把老師打進了ICU的事情
可以說是讓我這個過來人驚呆了
今天想和大家討論一下
為什麼
現在的學生突然就打不得、罵不得了
01
對於孩子的教育,好像一直都沒變過,就是希望孩子成才,比任何同齡人都優秀。出去擺起自己娃兒,一對比,要麼驕傲,要麼憋著一肚子火。
作為一名90後,院長的學習成績還算可以的,記得小學的時候,稍微分數比上一次低一點,都心慌得很,害怕被打、被關禁閉、被流放(有一次語文96分,我媽拿了一坨臘肉喊我滾,依稀記得我流著眼淚和鼻涕,提著一坨臘肉走在大馬路上,不久又被追來的父母打回家,第二天還得到一件新衣服,這就很詭異了…)
囉嗦了點,說回來,上面這幾種收拾的方式都不咋個可怕,最可怕的是老師來一句:請家長!
開家長會更是一種噩夢!
請家長啥子概念,在我們那個年代就等於「無藥可救」了!基本上被要求後,走在路上都在想,怎麼把它說的委婉些或者找其他親戚冒充…
那時候要是說被老師打了,父母都會說「打得好啊」、「你不好好學,不僅老師打你,我還要打你」!那時候被老師打,屬於受老師重視的對象,不肯放棄的學子,要是學習平平,老師不打不問,家長才著急,想方設法送禮都巴不得老師狠狠收拾下自己娃兒:「他不聽話,你就打,老師,你打就是!」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以及身邊的同學都能健康成長,心智也成熟,當時也沒出現過什麼家長找老師算帳的事,更多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摩擦。
02
再來看現在的孩子,二胎還沒普及開,也基本是獨生子女,要說受的的疼愛比90後多的太多了,個個都是「寶貝疙瘩」,但身心就要脆弱許多了。
如今要是說到老師打學生,簡直是家裡的「大事件」,家長親戚忙得團團轉,忙著找老師討要個說法,這樣的案例多後,老師不再敢打孩子,甚至連罵都不敢了,遇到調皮的孩子,老師只覺得頭痛,卻又沒更好的方式解決。
院長有兩個妹妹,A在公立學校,B在私立學校
A常常說:對於調皮的孩子,我們基本話都不敢說重了,不然娃娃回去一告狀,一家人就要來鬧了,基本我就打算對這個娃娃「放棄治療」了。
B常常說:我們更頭痛,父母給娃娃提供好的條件來這裡讀書,自然希望老師悉心對待,但說真的,這類娃娃有兩個極端,要麼很有教養,要麼很嬌生慣養,又不敢偏心,更別說打了,娃兒學習成績不好,只會來怪我們沒教好。
現在你還聽得到哪個家長說「不聽話,你就打」的話嗎?回家基本看到的都是一家人圍著娃娃轉,各種伺候「小祖宗」,捧在手心。
03
說完了家庭,我們接著說一下老師的變化。以前的老師很少有年輕的,從我小學起,老師都是35歲以上的,教學經驗豐富,對於教育,往往是直面學生,除非事情重大才會與家長交流溝通,一起來落實學生存在的問題。
而現在的老師趨於年輕化,本身工作壓力大以外,教學經驗也不一定充足,遇到問題基本也是在各種群里進行溝通。在建立班級群後,每次受到家長的追捧和應承也會導致心態的變化。
如果說以前的教育是圍繞學生開展的「老師&家長」,如今的教育則是「老師和家長對剛」,完全繞開了學生。大家交流的更多是「我們近期有什麼活動,需要家長配合」、「最近要交什麼費用了,請家長安排」、「你孩子最近存在什麼問題」
這樣的好處在於,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往往壞處也很明顯,則是出現問題後,沒有機會給學生反省和改正,一旦處理不當,對於孩子來說則是個「嚴重的事」,也會迅速激化老師和家長的關係,而當兩者出現矛盾後,學生也像個事外人一樣,不知所以。
04
個人覺得,現在的孩子突然「打不得、罵不得」了,是整個社會環境的變化,當然,不是全部都是。
總的來說就是,一家人承受著高昂的「養育費」栽培著這根「獨苗」,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園丁只敢澆水,而不敢去除蟲和施肥了,一旦出現了害蟲,提出要打農藥,家長又擔心它的小身板挺不住…
這樣的小苗長成大樹,它能承受風雨與電閃雷鳴嗎?
關於這個話題,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