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最神秘的免費公園,歷時6年終開放,被稱為「濟南版圓明園」

2020-05-14     乍暖

原標題:濟南最神秘的免費公園,歷時6年終開放,被稱為「濟南版圓明園」

濟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老城。

無論是深入街角的老樹、還是散落街邊的老建築,無不再宣告著它歷史過往的蹤跡。但不知怎得,總覺得這座老城缺少那麼一絲一縷的厚重感,這樣的厚重感是指,越來越難尋那些歷史中的見證者、或者說代表者,他們隨著時光的腳步被摧毀、被散落,於現在的我們而言,那些舊時光越來越遙遠,越來越模糊。

當「臘山河公園」的圖片,進入我的視野,看見那些濟南不曾多見的仿製「老物件」「老建築」,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一探究竟,被稱為「濟南版圓明園」該是對它最精緻、最至高的讚譽了。

其實這個位於濟南西客站不遠處的公園,早在2010年9月就開工建設了,2011年5月完工,2013年曾經短暫開放過,然後就一直封閉,連附近的居民都不知其中的樣貌,直至今年初才將南、北門開放,這個曾經神秘的公園終於揭開了面紗。

「老文字」,濟南文化的高光

曾經雲南旅行時,看見街邊牆上的「東巴文字」,那種原始、形象的象形文字,一邊透著神秘、一邊卻又莫名的可愛俏皮。

南門一入臘山河公園,便是各種大型石頭堆疊的造型,有的似石門、有的獨立一個,為成了一個「歷史之光」的石造景觀。走近觸摸那些全不相同的石造型,斑駁而又擁有歷史感,不曾想那些石塊之上竟然雕刻著文字、圖案,每一塊都不落下、卻都又不盡相同。

有的細緻入微,定眼去看像極了花鳥;有的卻又隨意形象,像猛獸、又像其他……這樣的雕刻,是一種記錄,更是對歷史的一種懷念吧。我總覺得,這該是一種我並不知道的「文字」,每一筆的刻畫、每一個形象都是有具象的代表。

「文字」「文化」是一個城市的底蘊,也是讓這個城市擁有著「高光時刻」的介質。這一處景觀用文字與圖畫將古代人出行、征戰、娛樂等場景展現的淋漓盡致,遍布於整個公園的每一塊石塊上,似乎是一種暗示,從古至今蔓延不絕,這該是文化的宗旨吧。

「老銀號」,老濟南的守望者

穿過歷史之光的景觀,便可看見寫著「老銀號」三字的牌坊,很是有歷史感。而這個牌坊的靈感便是來自濟南緯六路27號的山東豐大銀行舊址,而曾經的老濟南們把它叫作「老洋行」、「老銀號」、「老洋樓」等。

一百年多前,濟南在老城西側自開商埠,一座體現西方近代風格的商埠在新區崛起,這個「老銀號」便是諸多老建築中的一個。它始建於1919年,總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是濟南商埠區保存較完整、具有南歐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孤本」。

對於濟南現存並不多的老建築而言,那些刻入時間空隙中的細節,總能讓人清晰的尋見過往的情緒。曾經的「老洋行」記錄了濟南開埠的歷史,而公園裡仿製的「老銀號」牌坊,該是想記住那些老舊的時光,讓人可回味、可銘記。老建築似乎都承載著一種幽遠的氣息,這是濟南的一種風格,也是臘山河公園的風格。

「老城門」,濟南城的守護者

現在的濟南,從東往西、從南至北,領域在悄悄變化、擴大。除了地圖上的分界線,似乎沒多少人能真正的劃分出濟南與相鄰城市的界限吧。

曾經,濟南城也是被城牆圍著的。

宋朝時,濟南府城被夯築的土牆圍護,到了洪武初年在土城外瓮以磚石,改造成磚城;到了明代,城牆周6160米、高10.7米、闊16.7米,西、南、東門外還築有瓮城,城關建有城樓4座、箭樓3座,城牆上築有角樓、敵台、鋪舍等防禦設施,當時的濟南城可謂固若金湯。

隨著朝代更替,城禁鬆弛、多次戰事摧毀,即使多次修建,濟南的老城牆和老城門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損耗。最致命的該是解放後,政府下令拆除原先的城牆和圩子牆,建起了環城路。在當時看來是為了甦醒百廢待興的產業,於現在回望過去,不免還是會覺得可惜了幾分。

穿過「老銀號」的牌坊,走幾步便可見寫著「岱安門」的城門。曾濟南城南依泰山,北靠濟水,遠望渤海,古代時稱為「海岱首郡」,又因傳統上一向以城池的南門為正門,於是這濟南圩子城的南門便取名「岱安門」。濟南城的南部雖不是出城的交通要道,也並非古代防禦重地,南圩子壕並不寬闊,僅為五米寬,岱安門外的岱安門橋也是僅為長七米、寬四米的兩孔木橋。

老濟南城的岱安門是出城去往千佛山的必經之路,解放後的岱安門隨著圩子牆的拆除而消失,岱安門外建起山東工學院、山東醫學院、山東師範學院等院校,於是便有了文化路。

穿過「岱安門」進入這個仿製、縮小的濟南城。斑駁石牆上西北角的瞭望塔,觀望到的是濟南西邊此起彼伏的樓宇、寬闊的城市公路上紅燈停綠燈行,有條不紊的發展前行。圍城中的木門上著鎖、被翠綠欲滴的樹包裹著,這裡恍若是一處隔離城市之外的地方。穿過城池的北門,「海晏門」外是一座木吊橋,被長長的鐵鎖鏈牽制著,曾經的老城門就是靠這樣的鐵鎖鏈開啟城門的吧。

「老物件 」,舊時人今日城

沿著石板路、石礅往北一直走,一側是有些雜亂的湖水,一側是還在施工的居民樓……一邊是歷史、一邊是當下。直至走到北邊的廣場,時不時還會有附近的居民大媽來此一邊放音樂一邊廣場舞,不要太其樂融融。

北邊的圓形廣場,可見30根兜財柱傾斜排列,圍成一個圓形,除了這30根兜財柱,還有被石碾子串連而成的巨大算盤,也是兜財廣場的一部分。如此被叫做兜財廣場,可謂十分的契合,寓意財源滾滾。

再就是看見一個個木車輪拼湊而成的造型,似乎是在寓意時光的流轉,舊時人或此時的人,都是濟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種痕跡,更是一種文化的印記。

小貼士

地址:臘山河公園位於濟南西客站附近,青島路與聊城路之間,臘山河東岸。

門票:免費

遊玩時間:1-2小時

交通:公交車BRT-1號線、BRT-13號線【青島路臘山河西路】下車;K149路【濟水上苑南門】下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ORkE3IBnkjnB-0z5Q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