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我們不懂,勺子定格的那一刻,對父親,對姐姐意味著什麼?
那時候的我們不懂父親為什麼那麼生氣,只知道屁股好疼只想離開家,離的遠遠的,讓父親再也管不著。
那一刻我們趴在父親的肩膀上,父親的背是那樣的堅實寬闊,仿佛有了這雙臂膀,就能風平浪靜!就能扛起全世界!
父愛如山,可以愛你愛的如此輕盈,如此刻骨銘心!
01
前幾天,魏大勛在綜藝《做家務的男人》里失聲痛哭的一幕讓我感慨萬千。
在為母親慶生時,魏大勛向父母道出了自己多年的悔恨:
因為工作常年不在家,沒能向父母盡孝,總覺得男人要事業有成了,才能讓父母開心,其實只要自己在家,能多陪伴他們,他們就覺得自己盡到孝心了。
明明這麼簡單的事,為什麼非要拖到父母逐漸老去那天才做呢?講到這裡他懊悔落淚。
沒錯,我們很多人都像魏大勛一樣,總覺得向父母盡孝不急於這一時,等我有錢了,就帶你們出去旅遊,等我發展好了,就給你們換大房子。
我們總以為只有自己有出息了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但是卻忽視了時光不等人,我們或許等得起,那父母呢?
02
歌手平安曾經講過自己和父親的故事,讓無數網友淚奔。
他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了一盤磁帶,裡面是父親錄給他的話。
原來曾經父親並不支持他唱歌,他想讓平安繼續學習古典音樂,但是平安偏偏對流行音樂有很大的興趣,兩人之間便產生了很多誤解,從沒有深入地交流過。
父親去世前,把自己真實的想法錄在磁帶里:儘管你不是走的我給你安排好的路,但是我依然支持你做的所有決定。
平安聽到後,想對父親說些什麼,卻發現他已經不在了,他可以為很多人唱歌,但是那個最想唱給他聽的人已經聽不到了。
來日並不方長,每個孩子肯定都有過和父母對立的時候,但是大多數人總想著以後。
以後,我可以向父母證明自己是對的;以後,我可以向他們解釋自己當時說的都是氣話;以後,他們會知道我有多愛他們...
永遠等著以後,當你最後翻開回憶,卻發現裡面都是和父母的隔閡、爭吵,最後追悔莫及。
盡孝要趁早,該表達的愛該說的話現在就說。
03
看到過一則新聞,大二女生小悅平時陪伴媽媽的時間不多,偶然一次她發現媽媽的購物車裡有一頂假髮,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母親得了乳腺癌,怕她擔心一直瞞著她。
小悅知道後非常懊悔,因為自己還沒來得及盡孝,母親卻漸漸離自己遠去。
每個孩子心裡都許下過一個宏願,等我功成名就了,一定要向父母盡孝。
我們覺得陪伴父母的時間還很長,但我們忘了時間的殘酷,我們長大了,父母也老了。
別讓我們對父母的愛,成為遺憾。
歲月不可回頭,慢慢地父母的身體一年比一年不好,他們再也直不起腰,經常生病。
作為子女,我們一定要有風險意識,多給父母一些保障,不要等到他們生病之後,才發現連你都無法依靠。
小時候,父母就像是動畫片里的哆啦A夢,我們想要什麼玩具,他們都會盡力去滿足,把我們的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噹噹。
等我們成人了,也要為他們免去後顧之憂,讓他們可以安心享受我們的回報。
04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是什麼時候發現父母變老的?
有人說,是當媽媽的指紋解不開手機螢幕的時候,有人說,是爸爸再也不和自己吵架的時候。
最高贊的回答是父母送自己去車站,他看著父母的背影,本以為父母還年輕,但是當自己認真注視他們的時候,卻發現不知何時他們的頭髮已經漸漸花白。
你有沒有發現,父母已經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開始老去了?
他們要戴著老花鏡才能勉強看著手機上的字,記性也變差了,一個問題反覆問你好多遍,體力也沒有以前好了,你帶他們出去旅次游,他們要在家裡休息好幾天才能緩過勁。
我記得有一年,在外工作的我往家裡打了很多電話都沒人接,我心急如焚。到了最後才知道,母親住院了,但是卻沒有告訴我。
原來很早之前母親就一直覺得不舒服,但她一直忍著,我每次打電話回家問起她的身體,她也瞞著我說沒什麼,最後越拖越久,直到住院。
那一瞬間我懊惱的要命,曾經一直以為父母身體都很健康,沒成想原來只不過是他們把遭的罪都藏得很好,不知不覺地,他們已經變老。
老一輩人生病有一個特點:特別能忍。
他們生病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去看醫生,不是告訴自己的孩子,而是忍著。
因為怕造成子女的負擔,怕花錢,所以能不去醫院就不去醫院,最後往往會拖成大麻煩。
父母好像已經習慣了苦痛,有個頭疼腦熱的,你讓他們去醫院,他們總會說這點小毛病,熬一熬就過去了,每到這種時候,父母都會成為無師自通的醫生。
小的時候,總覺得父母就是住在家裡的超人,他們是不會懦弱的超級英雄般的存在。
長大之後才知道,他們只不過是以父母的名義生活著,他們已經老去,他們也會疼,父母只是在忍。
05
央視播過的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
離家很遠的女兒往家裡打電話,每次都是父親接,他總說:「我啊,吃得飽,睡得香」,問到母親,他就支支吾吾:「你媽啊,你媽不在,跳舞去了,她們要排新節目呢!」
其實,真相是這個時候老伴已經住院了,他自己一個人照顧老伴,沒日沒夜地睡不著覺。
可是為了不讓遠在遠方的女兒擔心,他選擇瞞了下來。只要女兒問起,永遠都是那一句:家裡一切都好,你什麼都不要擔心。
我們總怕父母擔心,在外都是報喜不報憂,其實父母何嘗不是呢?
為了不讓你累,他們對你說,我們挺好的,吃得挺好,睡得也挺好,身體也挺好,你好好工作,別擔心我們。
為了不給你增加負擔,怕你辛苦,什麼都不讓你做,哪怕你想為他們做點什麼,他們也會說「你還要還車貸房貸,還有孩子要管,生活壓力這麼大,算了吧。」
孩子永遠都是父母心裡的第一位,但是我們長大後,父母卻自動把自己放到了孩子生活的最後一位,能不麻煩孩子就不麻煩孩子。
有時候,父母的「懂事」,只不過是他們把自己當成了孩子的負擔。
而他們對我們的小心翼翼,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到足夠周到讓他們放心。
作為子女,我們不能一邊愧疚,一邊又什麼都不做。
不要讓父母覺得自己是兒女的累贅。要學會讓父母安心,讓父母安度晚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B1u_nQBd8y1i3sJJ0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