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院校排名?不了解這些數據就想一戰成功?難

2019-11-27     山東考研網

在考研初期的準備階段,選擇學校就是大部分同學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一些同學對自己很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傾向於選擇專業排名數一數二的學校,這當然很好。但也有一些同學更傾向於找一個有些難度,但自己蹦一蹦就能夠得著、最好一戰成功不必再來的學校。對於這樣的同學,院校排名其實對你就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你應該關注的是下面這些數據,它們才是決定一個學校難不難考、你能不能考上的關鍵性數據。

計劃招生人數

計劃招生人數一般在院校發布招生簡章裡邊有詳細的闡述,我們通常認為招生人數和選取幾率成正比。為了穩妥起見,除了當年的數據,同學們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數據作為參考。

報考人數

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信息,從中能夠看出你的競爭對手到底有多少。有的高校,特別是名校,熱門專業報考人數非常多,假如沒有足夠的實力,大家在選擇的時候要三思啊。

實際錄取人數

通過這個數據,我們能知道這個專業上一年到底錄取了多少人,再結合上一年專業目錄發布的招生名額,能夠判別出該專業上一年的招生錄取情況。不過也有一點要注意,有些高校單個專業實際錄取人數多於招生人數。所以要分析下方針院校有沒有擴招的傳統。

報錄比

報錄比能直接反映出某專業的火爆程度。有一些高校的熱門專業,報錄比能達到10:1,乃至20:1,這種情況,大家就再好好考慮一下吧。

推免人數

許多高校熱門專業的推免名額非常多,有的可能占了當年招生人數的一半,甚至更多。這就意味著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就很少,考研競爭也更劇烈。所以大家在報考之前,要搞清楚自己報考專業的推免情況,若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太少,就要慎重了。複試分數線

要注意的是,複試線有校線和院線的差異。有的學校會有多個學院開設同一個專業,各個學院的院線可能不持平。學校給出的複試線一般是各學院的最低院線。所以,查找複試線的時候不要把校線和院線弄混。不過,假如這所高校只有一個學院開設這個專業,就不存在校線和院線的差異。複試份額

複試份額是指招收人數和進入複試人數的比例。教育部規定,最低的複試份額為1:1.2,這就意味著假如學校要錄取10人,就會有12人進入複試。不過,也有學校複試份額會高達1:1.5,甚至1:2。加入複試份額偏高,就能說明兩件事:1、複試線的參考價值下降;2、複試競爭激烈、風險更大。總成績核算公式

而總成績的核算公式,能夠看出初試分和複試分占總成績的權重。有的學校初試分會占到總成績的70%,有的是初試、複試各占50%,有的學校複試分只占總成績的20%。

在對比不同學校考研難度的時候,還要橫向考慮專業課試題難易度的差異。還有些學校不揭露往年試題,這對你的備考影響也很大,所以說還是要多方權衡。總之一句話,「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管他結果,經歷了就是美好的回憶。

點擊了解更多,查看更多研招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A1MrG4BMH2_cNUg-oT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