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我們真的看到了「無足」鳥

2022-06-20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阿飛,我們真的看到了「無足」鳥

撰文 / 胡若成(北京大學)

「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

它只可以這樣飛啊飛,

飛得累了便在風裡睡覺,

這種鳥兒一輩子只可以落地一次,

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

王家衛導演在《阿飛正傳》當中的這一句經典台詞,寫盡了主人公阿飛的心境。而這種充滿了神秘、浪漫、憂傷色彩的「無足」鳥兒,就是本文的主角——極樂鳥。

極樂鳥的美麗傳說

1522年,歷經3年的生死歷險,麥哲倫船隊回到西班牙,完成了首次環球遠航的壯舉。在船上眾多珍奇貨物和戰利品當中,來自東印度群島酋長所贈送的一批鳥類標本最為引人注目:這些鳥兒沒有腳和翅膀,身體兩側和尾部有著長而纖細的蓑羽,羽毛充滿著金色和綠色的金屬光澤,十分奇特。

沒有腳和翅膀的早期大極樂鳥繪畫(供圖:尤利西斯 · 阿爾德羅萬)

人們便想像這種鳥類一生只能飄在空中,舞動著蓑羽,以露水為食,就像極樂世界的天使。葡萄牙人賜名Passaros de Col太陽之鳥,我們今天稱之為Bird-of-Paradise天堂鳥或者極樂鳥。當然,從科學角度來看,世界上並不存在沒有翅膀和腳的鳥。歐洲人見到的「天堂神鳥」僅僅只是當地土著用來裝飾的皮毛標本而已。

誤會歸誤會,Bird-of-Paradise這個浪漫而神秘的名字卻保留了下來。1758年,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林奈便將最早發現的極樂鳥命名為大極樂鳥(Paradisaea apoda),拉丁名意為「無足極樂鳥」,以紀念這一類鳥的最初發現。

揭開極樂鳥的神秘面紗

這類鳥兒的美麗和神秘吸引了不少科學家去關注和研究。在阿爾弗雷德·華萊士的名作《馬來群島科學考察記》中,副標題就是「紅毛猩猩與極樂鳥之地」,該書的封面即繪製著一隻金翅極樂鳥(Cicinnurus magnificus),書中除了描述許多極樂鳥的外形特徵之外,還記錄了極樂鳥的繁殖行為以及當地土著對極樂鳥的捕獵。

阿爾弗雷德·華萊士的名作《馬來群島科學考察記》,封面為一隻金翅極樂鳥

現代鳥類分類結果表明,極樂鳥類是典型的熱帶雨林鳥類,屬於極樂鳥科Paradisaeidae。而鮮艷的色彩和華麗的外形,是為了更好地在複雜的雨林環境中進行求偶繁殖。它們主要以雨林中的各類果實為食物,個別種類如黑鐮嘴風鳥(Epimachus fastosus),則以特化的彎曲長喙捕捉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

求偶場上各顯其能

普遍而言,極樂鳥類具有較為鮮艷的色彩,較長的特化頭羽或尾羽,這些纖細的羽毛其實是丟失了羽枝的羽軸特化形成的,不具有飛行能力,僅具有裝飾和炫耀作用。那麼,為什麼極樂鳥在天敵環伺的雨林中,演化出了這麼引人注目的體色,還有誇張而累贅的裝飾羽毛呢?以華萊士當年提出的著名的性選擇理論來解釋:以大極樂鳥為例,繁殖季節時,雄性大極樂鳥會聚集在一塊被稱作「求偶場」的地方,極盡炫耀之能事,展示自己的華麗裝扮和舞姿,互相攀比,優勝者則可以得到雌性極樂鳥的青睞。也就是說,這些誇張華麗的羽毛其實是雄性展示自身實力和優秀基因的道具,從而有利於雌性極樂鳥選擇優秀的配偶,以維持整個物種的生存繁衍。

大極樂鳥

在所有極樂鳥中,當屬華美極樂鳥(Lophorina superba)的舞姿最為魔性。雄性極樂鳥求偶時會張開自己胸部的藍色羽毛,並將翅膀向前展開呈現半圓形,它就像一位身著黑裙的舞者在枝條上瘋狂跳動,以博取雌性極樂鳥的歡心。另外,有研究發現,華美極樂鳥的黑色羽毛,可能是自然界中最「黑」的東西,能夠吸收高達99.95%的光線,呈現真正的「黑色」。研究人員推測,這種極致黑色的羽毛,可以襯托出華美極樂鳥藍色胸羽和艷麗的眼部羽毛,以增加其性吸引力。

鳥類學家們對極樂鳥的研究仍在繼續,但大量的極樂鳥被捕殺製成裝飾品出售。隨著紐幾內亞森林砍伐速度不斷加快,極樂鳥的棲息地也在不斷被破壞。為了讓極樂鳥能夠繼續在屬於它們的「極樂世界」中翩翩起舞,讓我們保護野生動物,堅決對非法盜獵說不!‍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原標題為《熱帶雨林界的「二次元」——極樂鳥》,作者胡若成,有刪改,轉載請註明來源。封面圖為電影《阿飛正傳》劇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9e55e62164345aacac9b545336181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