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公司,從來沒有奇蹟時刻。
文 | 華商韜略 張靜波
2001年,貝佐斯陷入了迷茫。
彼時,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大量科技公司破產,亞馬遜也身陷絕境。危急時刻,貝佐斯請來管理專家吉姆·柯林斯,閉門開了幾天會。
會議結束時,貝佐斯悟出了兩個字:飛輪。
這兩個字,後來幫亞馬遜重啟增長,一飛沖天。
【十年,見證微笑的力量】
在這場危機前,全球ICT產業長達六年的大牛市,滋生了人們的樂觀情緒。
然而,隨著泡沫破滅,這種情緒迅速反轉,悲觀占據上風,並四處瀰漫,最終引發慘烈的踩踏事件。
產業的周期輪動,總是左右市場的情緒。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產業也隨著繁榮。
手機行業,更是經歷了一輪從PC到移動網際網路、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超級周期。
然而,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速換擋、產業創新乏力,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很多行業正在經歷一場陣痛。
這讓不少人感到悲觀,他們抱怨:
紅利褪去,行業越來越不景氣,競爭太慘烈……
面對新的發展格局,如何打破瓶頸,重啟增長,是產業界迫切想要解開的一道難題,也吸引了眾多專家和媒體的關注。
比如,2023年10月《財新時間》就舉辦沙龍,邀請了樊綱、江南春等重量級嘉賓。
這場沙龍以「十年·時間為證」為線索,從經濟、文化、科技等不同視角,對行業趨勢、社會議題進行了展望和解讀。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底層邏輯在發生改變,但著名經濟學家樊綱,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他表示:
「我們要持續提升人力資本係數,來應對勞動人口的下降,這是我們未來的希望。」
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則分享了產業大變局下,如何從過去追逐紅利的被動增長,轉變為創新驅動的主動增長。
「本質是要回到第一性原理,通過自身的確定性對抗現實的衝擊和內心的焦慮。」
是紅利,總有一天會結束。
過去十年,中國有兩種企業成功穿越周期和時代的紅利。一種是像華為那樣,十年對著一個城牆口衝鋒,像尖刀一樣打頭陣,披荊斬棘。
另一種是像OPPO一樣,守在一片田地,精耕細作,通過長期的積累和時間複利,推動飛輪轉動。
無論尖刀,還是飛輪,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樂觀,微笑前行。
華為在美國連續多輪的極限打壓下,不屈不撓。
OPPO歷經多輪產業周期,每一次產業動盪和變遷,都如絞肉機般慘烈,卻始終以足夠的耐心微笑前行。正如其首席產品官劉作虎所言:
「OPPO 19年的發展中,經歷很多艱難時期,都是聚焦產品,最終穿越周期。」
19年的咬牙堅持,最終苦盡甘來。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高端手機進入摺疊屏時代,眾廠商紛紛入局。OPPO憑藉多年積累,與華為攜手站在第一梯隊。
來自IDC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在中國摺疊屏市場上,華為和OPPO位列前兩名。
【拒絕風口,讓商業回歸本質】
過去十年,科技產業經歷了無數次風口。
從移動網際網路到大數據、雲計算,從5G、AI到元宇宙……每一次風口,在推動產業進步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跟風者。
它們擁擠在同一條道上,瘋狂內卷,最終塵埃落地,一地雞毛。
追風口,對企業最大的傷害之一,是一切圍繞風口轉,忘了商業的本質,是為用戶提供好產品。
相比之下,那些成功穿越周期的企業,無論潮漲潮落,始終圍繞用戶需求,打造令人怦然心動的偉大產品。
比如華為,為了攻克關乎用戶體驗的晶片、作業系統等根技術,以范弗里特彈藥量,十年如一日,對著一個城牆口,飽和式攻擊。
與華為水銀瀉地般的攻勢相比,OPPO更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
2008年,中國還處在功能機時代,大家都在拼機海戰術。OPPO卻花一年多時間,精心打磨自己的第一款手機。
進入智能機時代,很多手機廠商熱衷於追風口。
OPPO在行業喧囂中,保持了冷靜。十年間,它在快充、影像、系統等領域,默默積累自己的實力。
手機影像在過去十年,成為最卷的賽道之一。眾廠商堆硬體、卷算法,整個市場充滿了火藥味。
OPPO沒有盲從,而是堅持在消費者最為關注的人像領域,打造自己獨特的能力,最終脫穎而出。
從用戶需求出發,堅持自己的節奏,這是多年來,OPPO成功的法寶。
比起外部的壓力和誘惑,OPPO內部更關注的是,如何回歸商業的本質,穩定、有節奏地輸出好產品。
對此,首席產品官劉作虎曾表示:
「OPPO是真正以產品為中心的公司,自上而下永葆對產品的熱愛。」
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摺疊屏手機。
在摺疊屏市場上,OPPO並非最早的入局者。但它並沒有因此急於追風口,而是從用戶痛點著手,不斷疊代。
與直板機相比,摺疊屏擁有更大的螢幕,但也面臨摺痕等頑疾,還犧牲了很多性能和用戶體驗,比如續航、影像等。
為了解決這些痛點,讓摺疊屏擁有直板機一樣輕薄、強大的體驗,OPPO不懈努力:
從第一代突破摺痕難題,到第二代引領輕薄趨勢,再到第三代實現影像、交互和安全全面升級。
2023年以來,當整個市場都在往輕薄方向發力時,OPPO再次跳出風口,針對新商務人群的痛點,打造了Find N3摺疊屏手機。
新一代摺疊屏手機,擁有可媲美直板機的影像體驗。
同時,它還以15寸全景虛擬屏,帶來超越物理螢幕的體驗,讓摺疊屏第一次滿足多個應用以全尺寸顯示和操作。
從半屏雙開到全屏三開,指尖輕鬆一划,便可在多任務間切換、操作,極大提升了商務辦公效率。
搭載的國密二級認證安全晶片,也是目前移動終端最高安全等級,則讓Find N3解決了用戶對於隱私安全的痛點。
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亞馬遜身陷絕境。
危急時刻,貝佐斯找到管理專家吉姆·柯林斯,尋求幫助。在閉門討論了幾天後,這位商界領袖悟出了著名的飛輪理論。
飛輪理論講究所有業務,朝著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用戶需求。
華為和OPPO的成功,儘管風格不一樣,但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從用戶需求出發,打造感動人心的產品,讓商業回歸本質。
【奇蹟,只是時間的結果】
好產品是世界通行證,但打造好產品卻並非易事。
身處商海,人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除了風口、紅利等誘惑,還要面臨競爭的壓力。為了生存,很多企業執著於輸贏,被對手牽著鼻子走,全然忘了做產品的初心。
OPPO創始人陳明永曾舉過一個例子:
小時候,每到種水稻時,都需要引水灌溉。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有些人為了圖省事,悄悄在別人家的引水渠上打個洞,把水引到自家田裡。
結果,被發現後,鬧得雙方大打出手。
商業競爭,類似這樣你死我活的爭鬥,更不在少數。
商業需要競爭,但不是廝殺。商業的本質要求企業回到本分,從用戶角度考慮,不能只是競爭驅動,去給別人挖坑。
很多企業之所以熱衷於廝殺,熱衷於追風口,是因為短期主義。
對此,OPPO內部始終保持著警惕。
在首席產品官劉作虎看來,一招制勝、出奇招的想法是機會主義,一直這樣,就很難形成長期的、深度的思考。
因此,OPPO必須抵制短期主義。只有踏踏實實做好產品,才是穿越周期的唯一方法。
然而,長期主義要求企業板凳坐得十年冷,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這註定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2014年,OPPO在手機行業首發VOOC閃充技術,一舉解決了許多人的續航焦慮。
鮮為人知的是,這項技術早在5年前就已問世,搭載在OPPO的一款MP3產品上。期間,該技術一直默默無聞,但凡OPPO動了一點計較得失的念想,它也不可能在後來引爆市場,成為OPPO的標籤。
手機影像,更是一項需要長期積累的技術。為此,OPPO十年如一日,在晶片、算法等軟硬體上,不斷優化、精進。
摺疊屏更是將OPPO的這種板凳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為了解決摺痕、笨重等痛點,OPPO潛心多年,從材料、結構等方面入手,一毫米一毫克地改進。
沒有這種綿長的耐心和持續的投入,OPPO就不可能打造出Reno這樣的爆款,以及Find N這樣的經典旗艦。
更不可能在摺疊屏時代,迎來爆發。
剛上市的Find N3,首銷銷量是上代產品的2.2倍。小摺疊屏市場,OPPO連續多月位居國內第一。
在中科院最近發布的報告中,OPPO摺疊屏手機更與北斗、高鐵一起,入選「中國科創新名片」。
在商業競爭中,人們總是期盼奇蹟發生,卻對時間的複利視而不見。
然而,貝佐斯的飛輪理論告訴我們:
偉大的公司,從來沒有奇蹟時刻。如果有,那也是時間積累的結果。
這就像推動一個巨大、沉重的飛輪一樣,剛開始轉得很慢。但當你以用戶為中心,每個業務都朝著這個中心,一點一點使力,飛輪就會越轉越快。
這個過程,既可以像華為一樣,十年對著一個城牆口衝鋒,也可以像OPPO一樣,守在一片田地精耕細作。
OPPO創始人陳明永將這個過程,總結為OPPO的本分價值觀:
堅持做對的事情,對的路,不怕遠,不怕難。
這種不怕一時輸贏,不求一時得失,始終保持樂觀的長期主義,正是OPPO成功穿越多輪產業周期的關鍵。
2023年初,面對外部複雜的不確定性環境,陳明永勉勵下屬:「我們不能只會踢順風球,在逆境中,我們也要保持一種進取的、必勝的心態,奮力爭先。」
這份逆境中的底氣,來源於本分價值觀。
今天的中國,我們正在見證一場科技領域的上甘嶺戰役。
要拿下這場戰役,既需要華為那樣的尖刀,不斷拔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也離不開OPPO這樣不斷推動飛輪的精耕細作者。
只有這樣,才能建起一個繁榮的科技生態圈,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動力。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