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當前既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
也正值春耕備耕時節
西流河鎮在疫情嚴防嚴控嚴守的基礎上
積極組織、廣泛動員農民投身春耕生產
農戶忙著訂購農資、破膜引苗、疏挖溝渠……
一幅「戰疫」背景下的
別樣「春耕備耕圖」徐徐展開
廣袤的田野生機勃勃
疏挖溝渠備春耕
坡上,挖掘機在清淤疏挖。岸上,叉車在清障除雜。3月10日,神壇村仙下河施工段面,車聲隆隆,熱火朝天。村支書何平說,疏完溝渠,下一步還將修建生態護坡和人行步道。
3月6日開始,西流河鎮啟動仙下河溝渠疏挖等系列農田水利建設,農業專班深入一線,抓時機,督進度。
溝渠全長17.2千米,底寬10米,面寬30米,總投資1111萬元,建成後將提升茭排、周灘、蔡陽、新垸、塘灣等11個村13萬畝農田的灌溉排澇能力。截至目前,已完成土方37萬立方米,預計5月底全部完工。
新垸、神壇、蔡陽等村爭當「排頭」兵,率先清障除雜,將灌渠內的淤泥、垃圾及渠道兩旁雜物、雜草等清除乾淨,全力疏通水渠,為春耕春種做好準備。
村民何丙軍告訴記者,他種了4畝水田,以前每到水田需要灌溉時,總是一籌莫展,仙下河疏挖讓他有了盼頭。
西流河鎮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戰疫開春「頭炮」,解決溝渠淤塞、有水引不進等問題,確保「旱能灌、澇能排、雨能蓄。」
「飛防」作業省人力
3月10日,三角嘴村油菜基地,仙桃植保局專業飛手李道寬操控無人機,噴洒藥劑。伴隨著嗡嗡的轟鳴聲,1架無人機30分鐘便完成了18畝農田的「飛防」任務。
眼下正是預防油菜病害的關鍵階段。鎮農技站站長劉少軍請來李道寬,為農戶春耕春種保駕護航。
「一天內可以給780畝油菜花穿上『安全衣』。」李道寬說,通過高霧化,把藥液高密度、高覆蓋地噴洒到作物上面,霧滴的密度比傳統殺菌效果好。
村民李紅剛種植了8畝油菜,請無人機灑藥,節省成本。村支書朱從群說,利用無人機,避免了農戶扎堆,半天時間完成了400多畝油菜地防治任務。
劉少軍是農戶眼裡的「及時雨」。為保春耕促生產,他摸排登記,統一匯總,找農資店代購,在疫情期間按時把「希望」送到農戶家中。
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大春耕春種力度,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組織農戶有序開展農業生產,掌握各村春耕復產情況,積極協調解決農戶困難。
毛豆田裡扒「金」豆
戴著草帽,弓著腰,手拿細樹枝,在地膜上輕輕地劃開一個小口,將毛豆苗護好,慢慢地提出膜。3月10日,西流河鎮竹林村,70歲的村民劉四貴在自家的毛豆田裡,忙著破膜引苗。
「破膜過早,葉片較嫩,外面氣溫低,容易凍傷毛豆苗;破膜過晚,膜下溫度過高,容易燒傷新葉。現在正是破膜的好時候……」他說。
3畝毛豆,一家四口全部上陣。「一人一壟,快得很,用不了一天,就可以全部弄完。」劉四貴說,村民們都是輪流著來田裡,戴好口罩,間隔很開,按照村裡的要求,抓好防疫的前提下再抓春耕春種。
「5月中旬,第一批毛豆就可以上市了。按照去年的行情,一畝田賺個2000塊沒問題。」劉四貴笑著說。
毛豆田旁,村支書張紅成正與村民張繼保討論著「毛豆包收購」的事。「村民們及早準備,鎮里幫忙協調,2月初搶種下了。」張紅成說,村民開出需求清單,村裡統一購買。村裡一共購買化肥5噸、黃豆種1000斤、地膜70捆。「已經和販子談好了,200畝毛豆上市的時候,直接開車到田邊來拉貨。」
疫情擋不住春的腳步,
有困難,更有春光在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9dFz3ABjYh_GJGVvDY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