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分,原著粉點贊,《人民日報》好評,《三體》到底怎麼樣

2023-01-21     文刀木之南

原標題:豆瓣8.1分,原著粉點贊,《人民日報》好評,《三體》到底怎麼樣

2008年,劉慈欣的小說《三體》問世,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不少科幻迷的喜愛,並興起了一股「三體」熱。

後來,《三體》系列小說連續出版,與其同名的動畫片接踵而來。網友對其褒貶不一,特別是電影《流浪地球》的大火,讓許多觀眾更期待真人版《三體》的問世。

歷時四年的劇本打磨、126天的拍攝,《三體》電視劇版終於和大家相見了。雖然一天只能看一集並不過癮,但還是引來很高的收視率和網友的熱議。

很多原著粉都給了四星或五星,說情節相符,人物對路,不少台詞都和原著一模一樣,太讓人驚喜了。連《人民日報》都寫文章誇讚,豆瓣也打出8.1分的佳績,《三體》果然非同尋常。

但也有一些網友給出了一星二星的差評,理由主要集中在太符合原著的台詞過於生硬,剪輯混亂,某些演員演技太浮誇等方面。

成也遵循原著,敗也遵循原著,這《三體》到底怎麼樣呢?

面對大家的褒貶不一,小編又重看了一遍原著,然後一口氣追了七集,也有一些感受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01、《三體》最大的優點

《三體》共有三部曲,這部劇是根據第一部改編的,主要講述了深受時代烙印傷害的天才科學家葉文潔,因對人性的絕望,所以在「紅岸」基地偷偷向宇宙發出信號,引來「三體文明」的入侵,從此改變了人類命運的故事。

而電視劇也遵循原著的走向,納米物理學家汪淼和刑警大史,由一連串國內外知名科學家的離奇自殺案件入手,聯手調查神秘又恐怖的「科學邊界」組織,最終探尋到了「三體」組織的驚世大陰謀。

原著的內容是交錯介紹的,現實的離奇事件、三體遊戲、葉文潔的回憶、紅岸的往事交錯在一起,讓「三體」從一種現象漸漸升級為一種遊戲、一個組織、一種外來文明,越來越難以捉摸和控制,越來截越可怕危險。

在劇中,雖然和原著的順序不完全相同,但也是圍繞著「楊冬之死」展開,把葉文潔、申玉菲、潘寒這些重要人物聯繫到一起,讓「科學邊界」的黑幕漸漸浮出水面。

劇中不少台詞都是和原著一樣,再加上演員的神態和動作刻畫,巧妙真實地還原了人物的身份和思想,仿佛人物就是從原著中走出來一樣,深受原著粉的喜歡。

而編劇在原著的基礎上,也有大膽的改編,例如讓大史身上也有一個倒計時牌,讓楊冬成了汪淼心中的「白月光」等等,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情節更曲折。

《三體》中有大量的物理學、天文學用語,還有很多奇幻的現象,很多人初讀原著時,無法理解和接受這麼多新詞,多數都和小編一樣囫圇吞棗,所以此書需要二刷三刷才能看明白個大概。

並不是所有觀眾都接觸過原著,為了能讓更多觀眾看懂、看得進去,《三體》的編導儘量用人物對話時接地氣的語言。再配上相應的畫面,把一些晦澀難懂的科學現象和原理生動具體地描述出來,給觀眾一個比較清晰直觀的印象。

例如丁儀和汪淼在不同位置打撞球,以此來解釋「物理規律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均勻的」這句話。通過汪淼和沙瑞山的對話和相應的道具、場景,我們知道了什麼是「3K眼鏡」和「宇宙閃爍」。

過去有很多影視作品,像《雲南蟲谷》、《鬼吹燈》、《九層妖塔》等打著原著名字的幌子,內容卻和原著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讓原著粉傷心不已。

而像金庸、海岩、周梅森等作家的作品,被編者遵循原著拍攝出來的影視作品,無論觀眾是否看過原著,都越看越上頭。

化抽象為形象,化虛無為具體,紮根原著,又貼近現實,把科幻小說和文藝作品有機結合,讓觀眾看得懂、喜歡看,這就是《三體》最大的成功之處。

02、演技一比見高低

總體來看導演的用人眼光還是不錯的,幾個主要演員的形象符合原著特點,觀眾們看了也是讚不絕口。

張魯一是公認的實力派演員,無論是正派還是反派,他都能把人物多面的光彩從不同角度釋放出來,這一次他飾演的汪淼更是沒有讓大家失望。

汪淼是一個不善言辭又很執著和認真的納米物理學家,張魯一無論從形象還是表演上都與這個角色很相符,幾個細節就把人物給演活了。

當他發現自己照的相片上有一連串的數字時,在暗室里不斷沖洗照片的慌亂,在家人面前故作鎮定的偽裝,與申玉菲通話時的憤怒,在大史面前掩飾內心秘密的緊張…… 一系列複雜的表現,讓我們看出他內心的恐懼和無助。

而當他戴著3K眼鏡看到整個宇宙都在為他閃爍時,精神世界徹底塌方。他慢慢地癱坐下來,眼神無助地四處張望,低下頭來,用手胡亂地抓著頭髮,再次抬起的臉早已掛滿淚水……

這一教科書式的表演,真的把汪淼的內心世界一筆筆勾勒出來,沒有一句台詞,卻勝過千言萬語。複雜的心緒像洪水一樣爆發出來,吞沒了汪淼,也打濕了觀者的心。

而和張魯一演對手戲最多的是于和偉,他飾演的刑警史強,表面上吊兒郎當,實際上粗中有細,是非常有個性的一個角色。

在原著中,也是他在最關鍵時刻提出用汪淼研製的「飛刃」納米技術,摧毀了三體組織的「審判日」號,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很好地印證了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刑警的智慧。

而于和偉的表演也讓大多數觀眾滿意,他原本就是個帥大叔,在這裡不穿警服,只穿夾克牛仔,更顯得痞帥勁酷。而且他話糙理不糙,還是個幽默的熱心腸,正好和寡言高冷的汪淼形成對比,二人CP感也好強啊!

王子文和陳瑾分別飾演青年時期和老年時期的葉文潔,相比之下老戲骨還是技高一籌,陳瑾不動聲色地就把葉文潔的堅忍、冷靜、老練、從容一一刻畫出來,難怪有網友說:「她是從原著走出來的葉文潔」。

相比之下,王子文、李小冉的表演中規中矩,但略顯平淡,而讓大家爭議最多的還要屬林永健和王傳君。

有人說林永健沒有演出陸軍少將常偉思的氣勢,說話和語言有點做作;而王傳君無論從形象上還是表演上都過於浮誇,讓人看了就跳戲。

常偉思在小說中出場不多,但作為特殊組織的最高統帥應該更威嚴一些。林永健的形象有些吃虧,而且過去演過的喜劇形象也容易讓人貼標籤,所以這個角色的確不是很適合他。小編認為換上張豐毅或者高明老師,會更有權威性和氣勢感,更貼近原著人物形象。

而丁儀作為楊冬的未婚夫,無論是外表還是氣質,都應該和這個高冷女神相配的。雖然小說中沒有對他的相貌服飾作詳細描述,但絕不應該像王傳君飾演的這種鬚髮過長的「文藝范頹男」。

痛失未婚妻,丁儀倍感難過,借酒澆愁,這既符合原著,也符合常理。但是王傳君明顯是在演,演一個悲傷的醉鬼,而沒有真正變成痛苦的丁儀。所以,他的神態、動作、語氣都過於用力,結果反倒讓人看後覺得太假。

演員表演不僅靠演技,更要走心。

好的演員不僅要形似,更要神似。把自己藏在背後,披著角色的皮囊顯露他的個性和思想,才能更好地把角色的光芒凸顯出來,真正走進觀眾的心裡。

03、瑕不掩瑜

和都市劇、警匪片、古裝片等類型相比,科幻片是最難拍的,而拍像《三體》這樣的作品就更難上加難了。因為裡面有太多太多的虛擬成分和科技元素,靠實景和真人拍攝很難完成,這也給劇組帶來了太多的困難和挑戰。

為此,編導請來了不少科研工作者、專家教授幫忙指導,而且還得到了許多科研單位的大力支持,這才拍到了一些真實又具體的場景。

劇情中有大量的「三體」遊戲部分,劇組按照主人公的形象一一設計遊戲人物,虛虛實實的時空交錯,再加上特效技術的巧妙應用,更容易讓人身臨其境。

儘管劇組人員費盡了心思去還原《三體》原著,但不少網友看後還是打出了一星和二星的低分,並說出了不同的理由。

有的網友認為前幾集的劇情有些拖沓,重複畫面太多,有一些台詞也是反覆出現,影響劇情的進一步發展。例如一提到楊冬,不是照片上的身影就是收屍體的鏡頭,畫面過於單一。

有的網友認為劇情節奏太慢,例如汪淼眼前出現數字的情景,就占了整整一集;也有網友說年輕的葉文潔出現的幾個鏡頭沒有交代清楚其經歷,觀眾看不明白編導的用意何在。

另外,還有的觀眾質疑:「還原台詞就是尊重原著嗎?尊重不是照搬照抄,都一模一樣那直接看小說多爽!」也有的網友對鏡頭語言表示不滿,認為濾鏡、打光都很low,製作太拉胯。

通過網友們的評價,可以看出他們對科幻片的要求很高,對《三體》的期待值也很高。

但看劇不像看書,可以邊讀文字邊放飛想像,在天馬行空中任意馳騁。文藝作品是編導按照他們對原著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想像拍攝出來的,雖然想滿足觀眾的需求,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眾口難調,哪能都盡如人意呢?

《三體》雖然存在著畫面單一、剪輯混亂等一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整體來看,情節完整,線索清晰,服化道和場景設計也基本上讓人滿意,還是一部很值得耐心看下去的良心好劇。

04、寫在最後

《人民日報》在評論《三體》時曾引用了一些業內人士的評價:「國產科幻之路尚在探索中,《三體》以其自身獨有的影響力,點亮了一束前行的希望之光。」

相比過去的國產科幻作品,《三體》口碑收視雙贏,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而它更大的意義是帶動更多的創作者,在中國科幻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實現和觀眾的「雙向奔赴」。

任何一部文藝作品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三體》雖然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它也代表著國產科幻作品的不斷升級,也讓我們看到了這類作品的希望和前景。

在書中,更精彩的部分還在後面。葉文潔為何會親手殺了丈夫?她又如何成為三體組織的最高統帥?三體文明到底是什麼樣子?倒計時的結果是什麼?「古箏行動」如何戰勝三體組織的「審判日」號……

相信電視劇會幫我們一一解開這些謎團,並給我們帶來原著里沒有的驚喜。《三體》向我們展示了無與倫比的魅力,就讓我們一同追隨它,去探索更多的新奇和奧秘!

文|碧琉璃

圖|網絡

發布|文刀木之南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要觀看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刀木之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9bb51109ecc50e4a1d9eea81964b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