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愛情片,爆款難尋

2023-05-19     電影情報處

原標題:2023愛情片,爆款難尋

作者 / 無念

愛情片是市場剛需,過去幾年,愛情片爆款也頻頻出現。

一方面,感情是人最基本的精神追求之一;另一方面,對於觀影受眾傾向於年輕化的少男少女們來說,愛情片也是約會社交的觀影首選。從一年到頭有那麼多跟愛情片有關的檔期就能看出來,這恐怕是當下國內市場最重要的一大類型。更何況,愛情片往往能以相對有限的成本撬動最大程度上的收益,因此也容易誕生黑馬或者爆款選手

往前看幾年,歷年的愛情片都有表現不俗的選手。

2016年《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情聖》等都是當年愛情片中的佼佼者;2017年的《前任3》更是把這一類型的體量抬升到了20億;2018年的《後來的我們》和《超時空同居》也都表現不俗;2019年則有黑馬選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冷檔期大放異彩。2020年,疫情期間,《我在時間盡頭等你》跟《如果聲音不記得》兩部影片也都取得了預期之外的好成績;2021年則有《你的婚禮》跟《我要我們在一起》。哪怕是疫情相當嚴重的去年,幾部口碑不太出色的青春愛情片也都還是取得了破億的成績。

上面提到的這些影片,大部分的票房少說也得有3、5億,多的直接有20多億。當然,這些還都只是以愛情作為主類型的電影。如果是帶上含有愛情元素的影片的話,那麼這個上限會被抬得更高。

然而今年,愛情片好像突然啞了火。撇去《鈴芽之旅》這種主打動畫類型的作品,以及《迴廊亭》這種主打犯罪懸疑類型的影片,剩下的純愛情類型片里,只有一部五一檔的《這麼多年》票房還湊合,但是也還沒到3億。至於過去的情人節檔,不僅連上映的愛情片數量都很少,口碑跟票房也都只能算是馬馬虎虎。

明天就是520檔期了,雖然也有《請別相信她》和《餘生那些年》兩部愛情片,但是體量看起來都不太高。今年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還能等到爆款愛情片的誕生嗎?

今年愛情片,接連啞火

一般情況下,對於發展相對成熟的類型片來說,打造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是有跡可循的。

就拿愛情片舉例,比如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國內片方喜歡用台灣小生+內地小花的搭配來製造cp;再比如,愛情元素往往和青春片放在一塊出現,來勾起觀眾們的往日情懷。光線的作品就很喜歡這麼干,也確實屢試不爽。

愛情片容易誕生爆款的原因在於,這並不是那種非常倚賴工業化水平的類型,更多的還是要依靠演員魅力,以及情感的抒發和與觀眾之間建立的聯繫。愛情片往往不需要特別龐大的後期特效量,製作周期也相對較短,它更多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掛鉤。成本如果控制的比較好的話,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樁「穩賺不賠」的生意。

不過,愛情片的票房體量波動性也很大。可以看到,大部分愛情片的票房,都維持在千萬級別到億元出頭不等。如果能超過5億甚至更高,那基本上就是大賺了。最近幾年,達到10億+級別的純愛情片有《夏洛特煩惱》《美人魚》《前任3》《後來的我們》《少年的你》等,這些影片基本上都是愛情和其他元素類型相結合,其中愛情喜劇往往是最被認可的一種。

時間來到今年,雖然才過了五個月,但其實已經上映了不少愛情片了。這其中,大部分的票房都不到5000萬,放在以往這是很難想像的。

今年情人節上映的《不能流淚的悲傷》,票房5500多萬;《可不可以不要離開我》,只有2000多萬。還有五一檔上映的《倒數說愛你》和《長沙夜生活》,票房前者2500萬,後者1700多萬。另外還有根據IP創作的電影版《愛很美味》,雖然豆瓣評分高達7.8,但是票房也才僅僅1500萬左右。更不用說豆瓣評分3.6的《倍兒喜歡你》,以及蹭「前任」系列熱度的《復合吧!前任》,票房都只有500萬上下。哦,對了,還有一部《不能錯過的只有你》,貓眼和燈塔上的票房數據居然有近2000萬之大的差距,這裡面到底有多少水分,恐怕只有片方自己知道了。

進口片就更不用說了。日本片《稍微想起一些》200多萬,泰國片《一杯上路》才十幾萬,還有一部印度片《方寸之愛》,情報君甚至差點都沒有在票房榜上找到這個名字……

是因為愛情片對於內地觀眾失效了嗎?還是有什麼別的原因?如果都按照這樣的趨勢,那麼今年接下來那些待定檔的愛情片,確實也有必要替它們捏把汗了。

草草收場為哪般?

在這裡,情報君試圖去分析一下今年到目前為止愛情片類型啞火的原因。

首先,口碑仍然是重要的決定因素。雖然大家往往都認為,愛情片其實是不太看口碑的一大類型,但是放到當下來看,對於那些非以約會作為目的的觀眾們來說,如果他們腰包里的錢只能允許他們選擇其中一兩部電影去看的話,那口碑就不得不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了。

坦率點說,國產愛情片也的確常常跟「爛片」這個標籤掛鉤。不說別的,就拿愛情片的片名來說,就已經足以讓人吐槽好久了。隨便舉幾例:《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不要忘記我愛你》《我的遺憾和你有關》《一直一直都很喜歡你》《我們的樣子像極了愛情》《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我要和你在一起》《我的青春有個你》《我沒談完的那場戀愛》《曾經相愛的我們》《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

暫且不論這些電影的評分如何,請問上述這些電影,大家真的能分得清啥是啥嗎?如果可以的話,這個拗口的名單甚至還能繼續列舉下去。而且,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對於這些基本上一個片名就把整部電影都劇透了的作品來說,大家真的有想去看的慾望嗎?

其次,愛情片的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觀眾們對於該類型的期待

誠然,愛情片的本質就是在講人與人的關係,落到具體的點上,無非就是「告白」和「告別」這兩件事。對於愛情,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心得體會,更沒有標準答案。如果能讓觀眾們產生共情,那或許這部電影能夠進一步實現下沉。但是歸根結底,觀眾們想看的,還是人性的幽深與複雜。至於那些感情里的小打小鬧,甜蜜與爭吵,心動與糾結,說實話,看一部可能覺得真實;十部都這麼拍,只會讓人覺得膩。

套路本身沒有問題,因為類型片本身就是遵循著一定的公式的。而公式之所以會存在,就是因為它被證明成功過。但是,還是得說,當觀眾們已經不滿足於從一個個「千篇一律」的愛情故事裡看到自己或他人的影子的時候,我們的創作者理應去給觀眾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想像

最後,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的當下,影片對檔期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反過來,檔期對於影片的助推作用也就變得有限了,尤其是當一個檔期出現了多部類型題材相同的影片的時候。

今年五一檔一下子出現了三部愛情片,但最終只有《這麼多年》成功跑了出來。《倒數說愛你》因為輿論爭議,切實地影響到了影片的票房;而《長沙夜生活》則由於排片不占優勢,甚至早早退出了競爭。只有《這麼多年》,再一次成功證明了「光線公式」的可行性。但即便是這樣,相比2021年的《你的婚禮》,這部《這麼多年》好像也很難稱得上是爆款,充其量就是表現不錯。

更何況,隨著不同檔期分工的進一步細化,一方面,那種只要是進駐檔期就能分到一杯羹的現象基本上不復存在了。頭部大檔期倒還好說,但是含三五天節假日的中小檔期基本上只夠一兩部片子成功跑出來,如果愛情片在一開始就不是該檔期的領跑選手,那麼最終能成功逆襲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像是情人節檔、520檔、七夕檔等這樣的愛情片檔期受到的牽制又實在太多。如果趕上一個周末,上映的片子也很有看點,那單日大盤或許還不錯;如果只是一個普通工作日,那基本上也就只能靠晚場黃金場票房撐一撐,加成作用是很一般的。

綜合看來,今年上映的這些愛情片,的確基本上都有這樣的問題。要不然就是口碑太差,要不然就是排片太低,要不然就是根本從體量和質量上都不占優勢導致無人問津,總之大多數也都只能是草草收場的結局。

接下來還能期待什麼?

那麼今年接下來呢?

首先,明天就是520檔期了,有兩部愛情片上映,分別是《請別相信她》和《餘生那些年》。前者的票房估計在億元左右,後者預計能達到千萬級別,不至於像《稍微想起一些》那麼慘澹。再加上五一檔還在映的幾部愛情片,基本構成了明天520檔愛情片的格局。不過,整體看來,明天的大盤領跑者肯定還是屬於《速度與激情10》的。

接著,下周五5月26日,有一部愛情口碑佳作《溫柔殼》要上映。本片在年初的平遙國際影展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不出意外口碑應該會有亮眼的表現。不過這種相對偏文藝的電影節系的影片,存在一個能否破圈的問題,因此票房也還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再往後就到了端午檔的《我愛你!》了,這可能是目前接下來相較而言比較有賣相的一部愛情片。一方面是主創+卡司比較靠譜,另一方面則是題材。老年愛情是目前市場上還比較稀缺的一個題材,根據目前釋出的預告能夠看到,影片走的也是那種強情緒的煽情路線,因此如果能夠最大程度上引起觀眾共情的話,還是有很大機率成為今年愛情片的一匹黑馬的。

6月30日有一部《透明俠侶》,從目前的物料來看,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線。卡司吸引力還是比較有限,光靠《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粉絲們,恐怕還是撐不起基本盤。不過,愛情喜劇是市場剛需類型,在這樣的基礎上,如果口碑能超出預期的話,或許也會有不錯的表現。

再往後,就沒有定檔的愛情片了。那今年是不是就沒有值得關注的愛情片了呢?也不是。

首先,七夕檔是一定還會有愛情片上映的,目前《念念相忘》的可能性比較大。只不過影片的體量也比較一般,再加上主演面臨的一些爭議,估計這其中也還存在一定的變數。另外,前陣子釋出過物料的《穿過月亮的旅行》《被我弄丟兩次的王斤斤》,也都有一定機率年內會與觀眾們見面,還有《愛犬奇緣》這種撤檔後就再無消息的影片。最後,今年最有希望同時也是體量最大的一部愛情片,當屬《前任4》了。這個大IP經過多年的孵化和下沉,已經具備了相當強的影響力,預計上映後會再度掀起一波討論熱潮。

說到底,不管是愛情片還是其他別的類型,想要創作出爆款作品,一定都是很難的。很多時候,這不僅要靠著天時地利人和,檔期容量、自身質量、競爭對手,以及市場的觀影風向等等,其實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情報君才會說,與其去想著怎麼去炮製爆款,倒不如扎紮實實讓每一部影片都發揮出自身最好的水平,讓不同體量的影片「各司其職」,這樣或許才是一個成熟穩定的市場該有的表現

爆款當然重要,市場也需要一個又一個爆款的誕生來刺激信心。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一個類型的發展不能只靠爆款。或者說,塔尖上的爆款要有,底下牢固的基石更要有。如果連基石都不穩的話,那爆款又從何而來呢?

換句話說,如果連成本相對沒那麼高的愛情片類型,在市場上都已經很難看到「有利可圖」的空間的話,那對於其他成本更不可控、製作周期更長的影片們來說,風險一定是更大的。相信所有人都不願看到那一天的到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9adda8f2b0299d7a6a1d8fc784dd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