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遙遙領先:韓國造船業,慌了

2023-05-19     正解局

原標題:中國遙遙領先:韓國造船業,慌了

趕超韓國的高端船舶製造,中國造船業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

正解局出品

最近,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球新船市場新船訂單量達80艘、185萬修正總噸。

其中,中國拿下76%,韓國拿下20%。

中國船企在新接訂單方面,已經遙遙領先韓國船企。

具體到大型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這一領域,韓國也遭受來自中國的強烈衝擊。

中國能夠撼動韓國的霸主地位,核心是一項關鍵技術。

韓國的造船業,最近開始慌了。

他們發現,自己之前長久保持的高附加值造船訂單的數量優勢,正在被中國迅速追趕。

2022年中國造船廠LNG訂單大幅增長

在早些時候,中國造船業2022年的「業績單」已經出來了。

其中,在全球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這一塊,中國船企以55艘創了新高,首次占全球訂單的份額超過了30%。

這在之前是不可想像的。

要知道,在2021年,全球302艘高附加值的船舶訂單,韓國手裡還握著191艘,獨占了65%,穩穩的龍頭地位。

特別是在17.4萬立方米的LNG船方面,韓國船企的訂單量占了89.3%,幾乎是無法超越的壟斷地位。

中國雖然排在第二位,訂單量卻只是韓國的零頭。

這也是中國雖然早就超過韓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船舶製造國,但韓國卻不以為懼的原因。

韓國這種心理優勢,持續了很久。

1981年,韓國當時已經是僅次於日本的世界第二大造船國,而中國直到1982年才正式開始按照國際標準建造出口船。

即便是2010年中國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成功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一之後,韓國造船業的心理優勢仍舊根深蒂固。

原因只有一個,那時的中國船舶業,主要是以建造常規船舶為主,在高附加值的船舶建造方面,韓國仍舊把持著絕對的壟斷地位。

當時中國造船業雖然總訂單超過韓國,但是訂單的均價卻只是韓國的三分之一

這也意味著在高附加值船舶的製造方面,中國仍然扮演追趕者的角色

在LNG船製造領域,韓國作為先行者,長期以來占到世界市場份額的九成。

1994年,韓國製造的第一艘LNG運輸船交付。

這時的中國造船業工作者,在參觀學習日韓造船企業後,還在懷疑自己能不能造得出這樣有著「科技與狠活」的大船。

畢竟,LNG運輸船看起來雖然不起眼,卻是和航母、郵輪比肩的造船業三顆明珠之一,科技水平與製造工藝要求之高,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

LNG運輸船的建造難度和工藝的複雜,最主要是如何安全且低消耗地運輸液化天然氣。

為了方便天然氣的運輸,需要把它液化,這個溫度要達到-162℃。也就是說,LNG船用來裝載液化天然氣的「容器」,也要能夠忍耐這個極低的溫度。

LNG運輸船液倉內部

這樣問題就來了。

普通金屬遇到這麼低的溫度,要麼會被凍得變「脆」,要麼就會因為熱脹冷縮開裂。

裝載著十幾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的大傢伙堪稱「沉睡的氫彈」,萬一發生泄漏,頃刻就會爆炸,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就算不發生爆炸,假如在漂洋過海幾千公里的路途中,因為密封不嚴,液化天然氣揮發得太多,貨主肯定也不會樂意的,所以這個損耗也必須要控制好。

因此,LNG運輸船的「液艙圍護系統」,是這種船製造的關鍵難點。

通俗地講,這個液倉系統,就像保溫瓶的內膽,內外薄膜都要用具有低熱膨脹率的殷瓦鋼焊接製作。

但是殷瓦鋼這玩意太嬌貴了。

它不能接觸到水,哪怕用手摸一下,或者一滴汗珠,都能腐蝕它,導致生鏽。

所以焊接的時候,要保持空氣乾燥和表面乾淨,工人還要戴上專門的吸汗手套才能操作。

殷瓦鋼的焊接難度是所有焊工等級中最高的

另外,殷瓦鋼的合金含量比普通的鋼材高很多,焊接性也更差,而液倉里用到最薄的殷瓦鋼只有0.7毫米,僅相當於2個雞蛋殼的厚度。

所以殷瓦鋼的焊接,也被稱為全世界難度最高的焊接技術。

一條不到4米的焊縫,高級焊工需要5個小時才能焊完,中間不能停頓,需要一次成型。

而且必須保證「零差錯」,因為如果有哪怕一個細小的焊縫泄漏,就得花1000個工時去返工,付出的時間和財力成本與正常情況的比例達到了500:1。

培養一名專門焊接殷瓦鋼的工人,平均要花費20-30萬元和幾個月的時間,1年左右才能基本熟練,還必須經過外國專業機構的考核認證,才能上崗。

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這個認證的工人不到200人。

滬東中華的工人在檢測殷瓦鋼焊接的密性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製造殷瓦鋼同樣很難。

因為材料特性複雜,所以殷瓦鋼的生產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對材料的純凈度、成分、工業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還要克服表面硬度低、軋制過程容易造成表面缺陷等很多難題。

也正是因為製造難、焊接難,所以殷瓦鋼的價格是普通船板的20倍左右。

國內建造一艘14.7萬立方米LNG船,僅殷瓦鋼的用量就需要450噸左右,總價超過5000萬元。

更重要的是,殷瓦鋼以前只有法國一家公司能夠生產,而全世界的LNG船,幾乎都繞不開這家法國公司。

韓國是全球生產LNG船最多的國家,但是韓國要從法國GTT公司進口殷瓦鋼,並且用GTT研發的液貨圍護系統。

韓國每生產一艘LNG,就要給這家公司1000萬美元左右的專利費。

說起這個GTT公司,就要先說一下大型LNG船圍護系統的兩種技術路線——MARK系列薄膜型液貨圍護系統和由殷瓦鋼製成的NO系列薄膜型液貨圍護系統。

GTT公司技術

這兩項技術在上世紀60年代誕生,原本分別由兩家法國公司掌握。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兩家公司合併成立GTT公司,由此壟斷了LNG船圍護系統薄膜技術。

同時,也僅有這家公司能夠提供殷瓦鋼。

由此開始,GTT公司占據了全球90%的市場份額。

也就是說,任何國家想造LNG船,必須從GTT買原材料,同時也得用他們的技術,並且只有得到GTT公司認證,才會被認為獲得了進入大型LNG船市場的許可。

近年來GTT公司的利潤數據

用一句話形容那就是「躺著就把錢賺了」

有人可能會說,那拋開GTT的技術系統不行嗎?

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從生意上來說意義不大。

一來,GTT公司的技術方案和原材料,幾乎是壟斷性的。

全世界的船級社,也就是對新建船舶進行技術檢驗和認證的驗船機構,都認GTT的方案和材料。

要知道,一艘大型的LNG船造價在2億美元甚至更高,沒有GTT的背書,保險都沒人敢給保。

二來,GTT的方案也是造價最經濟的。

比如說曾是全球建造LNG船第一的日本,當年就是因為「不信邪」,堅持球罐型LNG船的技術路線,雖然專利費比較低,但因為造價高而且建造難度大,因此逐漸被擠出了LNG船市場,讓韓國接棒成了全球第一。

世界各主要造船國,都試圖繞開GTT,找到新的技術路線,以藉此成為新的「霸主」。

當然,在新技術和新材料成熟並且被市場認可之前,中韓在搶奪建造LNG船市場蛋糕的時候,都選擇了「打不過就加入」,只是中國在自主可控這方面,要更主動一些。

寶鋼生產的殷瓦鋼通過GTT認證,成為全球唯二的供應商

同時得到了中國船級社的認證

上世紀90年代末,GTT公司到中國推廣薄膜技術。

GTT提出與船廠的合作模式是只提供圖紙和檢驗服務,不提供任何實物部件,船廠要向GTT公司認可的供應商採購部件,然後再被收取每艘船造價5%的專利費。

當時國內造船廠很難接受這種「霸王條款」,不過因為國內對LNG船的需求開始爆髮式增長,強勁的市場需求不允許我們再猶豫。

2003年,廣東上馬中國第一個LNG項目,滬東中華造船(集團)公司開始和法國大西洋船廠合作。

直到2008年,14.7萬m³的「大鵬昊」號交付,中國才算打破了日韓的壟斷,建成了第一艘大型LNG船。

與韓國不同的是,中國對「卡脖子」這事很警惕。所以,在建造LNG船的同時,中國開始瞄上了殷瓦鋼。

滬東中華啟動了《液化天然氣船用殷瓦合金和絕緣箱膠合板關鍵技術應用研究》的項目,寶鋼負責其中殷瓦合金的研製。

經過多年研製,殷瓦鋼的國產化取得了突破。

經過2015年和2017年兩輪認證,GTT公司終於在2017年把認證證書頒發給了寶鋼,由此,中國企業成了全世界第二家殷瓦鋼的供應商。

LNG船在去年開始爆髮式增長,2021年全球LNG訂單價值175億美元

2022年前三季度就達到287億美元

數據、圖片來源:VesselsValue

這好處可太多了。

首先是能省錢。

中國本身對LNG船就有非常強大的需求,自己造船用自己生產的殷瓦鋼,在這方面能降低不少成本。

中國的市場容量和需求太大。

據不完全統計,在2021年底的時候中遠海運就有47艘LNG船,還要再建6艘。

招商輪船有21艘LNG船,中海油也有10艘,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停地刷新。

有數據顯示,建造一艘大型船舶使用的鋼材,占成本的20-30%之間,而LNG船的這一成本甚至要超過35%。

面對這麼龐大的市場需求,一艘船哪怕省一點,累積起來就是個天文數字。

其次是整船的價格也更具有優勢。

便宜就意味著國際競爭力,這讓中國船舶製造業的競爭力越發有優勢。

中國目前LNG船的造價方面,普遍要比韓國企業便宜1000萬美元左右,這也是中國LNG船訂單最近這兩年猛增的一個原因。

中國造船企業在成本方面更有優勢 圖片來源:韓聯社、國海證券

韓國在2000年左右的那段時間,從歐洲和日本手裡搶訂單,也一樣是通過低價來競爭的。

當時一艘13.8萬m³的船,韓國報價1.4億美元,而日本和歐洲的報價通常都在1.6-1.65億美元。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供應鏈的安全問題。

這個就不用多說,看看晶片和之前所有被「卡脖子」的東西,就知道國產化對供應鏈安全的影響有多大了。

2022年,中國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了全球的47.3%、55.2%、49.0%,並且穩穩地占據著60%的中端造船市場。

在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船國之後,中國也正在一步步發力高端船舶製造。

作為全球第一製造大國,冶金、電子、化工……從原材料到加工,再到配套設施,中國有一整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巨大的市場,趕超韓國的高端船舶製造,中國造船業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

殷瓦鋼的國產化這只是其中一步,中國製造還要繼續加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972b5ee874b6d101fee7306fa7750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