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當製作人,成績竟這麼牛

2023-10-12     Mtime時光網

原標題:林心如當製作人,成績竟這麼牛

林心如當製作人,成績竟這麼牛

時光撰稿人 | 縣豪

在電影院養生的大齡青年。

在影視圈,導演或演員做監製,往往意味著製作水準的下滑

即便是大神卡梅隆,監製之作水準中上(如《阿麗塔:戰鬥天使》),但也和其親自導演的作品存在品質壁壘。

經過《櫃魔》《潛伏5》《修女2》等口碑欠奉的溫子仁監製作品後,影迷們都知道,「溫子仁導演」和「溫子仁監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品種。

這些年,若論真正轉型成功,製作人身份深入人心的,在華語圈反而有一個例外——林心如

林心如的製作人身份再度被熱議,緣於最新台劇《有生之年》的熱播。

這部評分高達8.8的家庭劇被譽為「男版《俗女養成記》」,很可能同《不良執念清除師》《八尺門的辯護人》一起,成為2023最具代表性的三部台劇

有生之年

劇集《有生之年》,集結了吳慷仁、鄭元暢、林哲熹、楊貴媚、張榕容等台娛明星,首播收視奪得GTV八大電視周日華語劇冠軍。

劇集由《愛很美味》《摩天大樓》聯合導演之一許肇任操刀,是林心如少見的製作卻未參演的作品,可見她已愈發珍視製作人身份,而不再執著於演員身份。

劇集題材則證明林心如已脫離《傾世皇妃》時期對市場的單一觀察和理解,真正進入注重作品深度的「next level」。

年過40的男人高嘉岳(吳慷仁 飾)創業失敗後,一無所有地回到父母身邊。

已結婚生子的二弟高嘉揚(鄭元暢 飾)、在家中早餐店幫忙的三弟高嘉凱(林哲熹 飾),也都與父母聯繫緊密。

高家三代共7個人,由此展開了表面輕鬆、內里難題不斷的生活。

說白了,就是觀照一種普通、普世的人生,絕大部分觀眾多多少少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

這部劇的部分情節雖有狗血之嫌,但很快便以一種諧謔,將表達調回對生活的悲憫關照。

比如高嘉岳在葬禮上假扮女子「紅茶」的男友,豈料紅茶的前男友正是高嘉岳前女友的現男友,四人還在葬禮禮堂外相遇了。

為緩解尷尬,紅茶說要帶高嘉岳去一個燈光美氣氛佳的地方,高嘉岳大約以為是迪廳、夜店之類,沒想到,這個地方是寶殿莊嚴的台北天后宮。

這場語意及空間意會上的轉折,使這個段落脫離「四人修羅場」的爛俗,轉而呈現出成年人生活方式及精神信仰上的養生追求,透露出一種沉靜與無奈。

而劇集主題,早在第2集結尾已點明。

高家的夜晚中,高爸和孫輩高丞佑在天台討論是否摘下釋迦果,高嘉岳則在房中寫下——

有生之年,

能長這麼大,

算不錯了。

有生之年,

能長這麼大,

算不錯了。

成熟的釋迦果形如佛頭,搭配這幾句話氤氳出的簡單禪意,使這部劇在細碎的生活紀實中,升起一絲自洽的況味。

《有生之年》這種鼓勵「度過人生即是不易」的低姿態,使不少觀眾在感同身受中,更加認同林心如的製作人水準。

製作人生

林心如的製作人生,始於2009年林心如工作室的創立。

此前,身為演員,她已經擁有紫薇、如萍、顧曼楨(《半生緣》)等多個家喻戶曉的電視劇角色,國民度不弱。

但正如她在採訪中說,做演員,其實是在一個很被動的框框里挑選劇本。

而且如果很認真演了一部戲,但它六七年都不播,就會錯過那個最好的播放時機。

所以,與其「撕餅」,不如「造餅」

2011年,林心如製作並主演的首部古裝劇《傾世皇妃》面世,這部劇不但刷新播放記錄,還讓林心如拿下安徽衛視國劇盛典、優酷大劇盛典年度最佳製片人獎

2012年,工作室首部現代戲《姐姐立正向前走》首播;同年,林心如製作的首部電視電影《遺忘》口碑小爆,在第47屆金鐘獎收穫包括迷你劇集最佳導演在內的三個提名。

之後幾年,她又接連製作《秀麗江山之長歌行》《畫皮之真愛無悔》等古裝劇、《我的男孩》《她們創業的那些事兒》等現代劇,以及第二部電視電影《我的媽媽》(以罕見病患為題)等。

《我的媽媽》

這一時期,已可窺見林心如的製作方向正逐漸由流量、商業,轉向對女性議題、弱勢群體等的關注。

尤其是2014年的台劇《16個夏天》,不但被視為台偶回春之作,且在林心如本人看來,這部劇有文青的質感,以及打動人心的獨白和內容

95後歌手周興哲還憑藉此劇片尾曲《以後別做朋友》正式出道。

2021年,林心如製作了首部電影《迷失安狄》,這部LGBT題材影片預示她正式將目光投向更邊緣、也更多元的社會角落。

次年,其製片生涯巔峰之作、關注陪酒女的劇集《華燈初上》上線。

這部與網飛合作的華語劇,不但登上多個亞洲國家(地區)的網飛播放排行榜,還在第57屆金鐘獎中狂攬11項提名。

今年,林心如再度捧出其製作的一部網飛劇《模仿犯》

尺度驚人、議題深刻的同時,劇集同樣開啟屠榜模式,上線數月後,在台灣本土還能力克《航海王》真人劇,登頂點擊率排行榜。

《華燈初上》《模仿犯》《有生之年》,這三部題材迥異之作,使林心如的製作人生徹底深入人心,「林心如製作」也正式成為中體量台劇的招牌之一

《模仿犯》

轉型「秘密」

在《華燈初上》中主演、《模仿犯》中參演,如今完全退居《有生之年》幕後,可見林心如正在持續的轉型中,強化自己幕後統籌的角色。

這是她轉做製作人最明顯的特徵之一

同時,林心如也給自己的演員生涯打開了更廣闊的視野,因為她可以給自己提供更多元的角色,而不必局限在遙遠的瓊瑤女郎的記憶中。

眾所周知,國內影視提供給中年及以上年齡女演員的角色(尤其是主角),相比歐美、日韓都少得多。

海清曾在First影展公開喊話多給中年女演員機會;今年國慶檔電影幾乎是清一色男人戲。

這些,都是國內女演員困境的具體表現。

林心如的轉型,則使她有更多角色可以選擇。

《我的媽媽》中的罕見病患兒母親、《華燈初上》中的風塵女、《模仿犯》中的主播等,都是林心如一直想挑戰的角色,直到她自己擔綱製作,這些角色才來到她面前。

而她能在製作人領域如此得心應手,當然有其本領。

首先是審美在線。

林心如選男演員,幾乎是公認的「顏控」。

嚴屹寬、霍建華、茅子俊、袁弘,以及近期依靠綜藝《披荊斬棘》翻紅的關智斌等,都是林心如製片早期合作的男演員。

而將工作重心轉回中國台灣,更注重作品社會、人文品質之後,林心如更多考慮顏值與演技的綜合水準,「台劇定海神針」吳慷仁就是最明顯的證據。

林心如製作劇集中的吳慷仁

演員之外,她對導演的選擇也眼光獨到。

比如2014年,她選擇同女導演林冠慧合作,便是看中對方對女性和邊緣群體的悲憫、關切。

今年,林冠慧依據自己的一次見聞拍出大熱奇幻劇《不良執念清除師》,足見林心如眼光之厲害。

除此,她還注重主創的「性價比」。

林心如曾直言,內地不少劇集往往將製作費的大頭花在卡司上,這其實是本末倒置,只有將更多成本投入在製作本身,作品質量才會被提升。

而通過與網飛合作,林心如也有了更多讓華語劇在國際發光的信心。

在她看來,與國際平台合作,不但能讓更多人看到華語劇,而且能反哺華語劇的製作,因為更多資源的湧入,可以使華語劇有更多元的創作與發展。

未來,林心如製片的《華燈初上》電影版《旭日東升》將面世。

而將台娛演員「一網打盡」的網飛愛情劇《此時此刻》(11.10上線)製作人修杰楷(賈靜雯老公),也表示將向林心如看齊。

不妨就一起期待這些華語作品的到來吧!

《此時此刻》中,林心如將和林熙蕾上演百合戀情

-END-

神級黑幫片,太狠了!

兒童性交易?這電影尺度才是今年最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851d42a799319588e6818a470c97e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