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升級:國外飛船可直接對接!3艙變6艙位,還有啥好處?

2023-12-14     環球科學貓

原標題:中國空間站升級:國外飛船可直接對接!3艙變6艙位,還有啥好處?

厲害了!國外航天員,國外項目等都要全面加入中國空間站,而中國空間站在升級之後,也將更好地實現國際對接。

這也會凸顯出中國空間站更加強大的一面,因為在升級之後,中國空間站會更加獨特,將會成為實實在在的「太空母港」,為什麼這樣說呢?

而且,未來在國外航天員,國外項目進入中國空間站的時候,可能也完全不選在中國進行載人飛船發射任務,這又是咋回事,一步一步來看吧。

中國空間站——太空母港

沒錯,隨著國際空間站進入退休倒計時,中國空間站將可能快速成為人類唯一的空間站,至少在短期之中也有機率出現。

而在這種情況之下,世界其他國家要想加入之中空間站執行任務,無論是載人飛船還是任務,都需要與中國進行說明才行。

當然,我國還是很開放的,無論是國外航天員,還是國外的項目,都已經全面公開說明了。

在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任務執行的時候,我國航天中心就對外宣布了,正式邀請國外航天員加入,並且多個國家已經提出了飛行需求。

所以,這意味著我國全面開啟了「國外航天員參與中國空間站」的任務。

而項目入選更加的早了,17國加入中國空間站的消息也不是首次說明,這裡面包含了:

日本、瑞士、波蘭、德國、義大利、挪威、法國、西班牙、荷蘭、印度、俄羅斯、比利時、肯亞、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秘魯等17個國家加入中國空間站。

雖然這裡面存在很多不友好的國家,可能很多人表示反對。

但我國在選拔的時候,也進行了衡量,能夠入選的,都是符合中國空間站的要求。就如美國也申請了,就被中國拒絕了,所以大家不要意外,對中國航天的選拔要有信心。

這不,中國空間站真的在實際性變成國際空間站了,國內外都全面來執行任務了,而中國的「太空母港」也將變得更加有特色。

當然,中國空間站——太空母港也並非僅限於此,而且,還要升級,這也是我國重要的航天戰略計劃,未來的中國空間站將會更加的好。

中國空間站升級:3艙位變6艙位,有啥好處?

沒錯,中國空間站接下來的任務就是進行升級,將會從3艙位,升級到6艙位,實現更強大的太空母港。

這也說明了未來中國空間站的艙位段將會變得更多,而對接的空間站組合體也會變得更強。

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問天實驗艙總體系統主任設計師張嶠指出,在我國空間站升級到6個模塊之後,也將實現6個艙位段的埠,並且從模塊區域延伸——從天和核心前端的埠,然後,進行延伸。

當然,從分開的情況來看,這是我國空間站從需求方面來進行的擴展,也是有必要執行的,因為在「T」字基本構型建成後,可以在前向對接新艙段,形成「十」字構型,新艙段上帶有節點艙,增加4個對接口和1個出艙口。

既可以為巡天望遠鏡這一級別的太空飛行器進行補給、維護、服務保障,也可以對接艙段級的科學載荷。

同時,在更大的空間站形成之後,也可以對未來的航天員具有很大好處,因為他們在空間站的生活區域變得更大了,執行任務等也就更加方便了,畢竟有更大地施展空間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在開展第四個艙段的方案論證和先期設計的時候,公開說明了——將把更多精力用在為航天員提供更多活動空間、增加人性化設計、提升用戶體驗上,比如,把儀器儀表設計得更有科技美感,更適於隨身穿戴。

再比如,使操縱杆更符合人體工學、功能更強大,所以,我國是在把空間站打造出更加強,更好的一個太空家園。

當然,未來的中國空間站可能會為我國深空任務提供一定的支持。

比如:月球探索,火星探索等等,可以作為太空的一個「界橋」,來進行信號等相關性的支持,這就是大概的情況,這就是升級之後的好處。

然而,在中國空間站升級之後,的確對國外來中國執行項目的方便度也變高了,好處也是多多。

中國空間站升級:國外飛船可直接對接

這裡需要先說明的是,在已經建好的中國空間站之下,是做不到的。

中國空間站與國際空間站的路線完全不一樣,而且國際空間站的對接口技術差異極大。

接口用於連接載人太空飛行器的對接口有6個,主要採用三種對接裝置:Probe-Cone(也就是銷釘-錐孔式)、APAS-95和CBM(common berthing mechanism)。其中四個為杆錐式對接口,只能供俄制聯盟載人飛船、進步貨運飛船使用。

而中國空間站的接口,主要是參考了APAS-95的標準。但是,可能也並不是說一模一樣,參考歸參考,所以,如果現階段國際空間站的飛船要對接中國空間站可能需要一個埠才行。

然而,是中國空間站在升級計劃上,就完全說明了一個新問題,那就是在我國開展新接口之後,就不需要什麼標準問題了,將來,國外的飛船或艙段也可以與「天宮」對接,這將大幅提升國際空間合作的水平。

這說明什麼?中國空間站也在針對國際空間站的艙位段,飛船等接口問題進行策略分析,然後來針對性升級。

所以,中國空間站對國外的確是好,不僅批准航天員加入,國外項目加入,還要專門針對性進行研究。

這下大家應該看得出來,中國航天路線一直保持走開放路線,而且不僅是國際空間站的問題,中國嫦娥工程,中國國際月球科研站,中國火星探索工程等等,真的都是全面採取的開放策略。

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這樣做的好處還是有,比如在相互的合作之中,實現相互的技術磨合,然後實現更強的突破。

畢竟每個國家的技術都是存在差異化的,如果能夠尋找到最好,最為強大的技術優點,那麼利用起來也不是什麼好事情,只有在合作之中才可能凸顯出優點,缺點,這就是因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7baf38f76f647507f87680127b7f4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