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解讀 | 深入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地方政府要跳出「一畝三分地」思維

2024-10-19   上游新聞

10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深入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有關舉措。會議指出,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一項系統性改革,實質上是為企業營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以更有力舉措推動改革走深走實。

相關專家接受上游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採訪表示,深入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我國發展的大戰略。各地要跳出「一畝三分地」的思維,讓國內市場形成一盤棋 ,形成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聯動更加緊密。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宏偉表示,企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監管的保障,在企業實際的運營當中,往往會面臨著跨地區的投資,在市場准入方面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競爭。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一步讓市場准入更為透明,使市場競爭的秩序更為規範,使企業的利益得到保障,尤其是對民營企業的發展更為有利。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副會長周旭表示,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有利於推進國內大循環,讓國內市場形成一盤棋,使得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國民經濟各環節的循環更加順暢,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聯動更加緊密。

「換句話說,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能夠讓企業的生產成本更低,商品流通的時間更短,效率更高。國內的企業和民眾,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原材料和更加優質的消費品。從國際市場來講,可以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完整等優勢,去服務整個全球市場,讓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更加穩定和高效,讓世界各國的民眾都能夠享受到中國發展的紅利。」周旭說。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把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與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結合起來,堅持從企業的實際關切出發,推動一批可感可及的改革事項,在深化改革中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

戴宏偉表示,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一方面是刺激國內的需求和投資,另外一方面也是進一步為企業減負。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各地還是存在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就會阻礙一攬子的增量政策的實施。所以,只有各個地方政府進一步的優化當地的營商環境,加強和周邊地區合作,才能真正的要把中央出台的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到實處,真正形成合力。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各地要堅持在良性競爭中更好發展,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堵點卡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要推進違規返還財稅獎補、政府購買服務、妨礙公平競爭等領域專項整治,讓各類企業在公平競爭中成長壯大,以更高經濟效率推動各地更好發展。

戴宏偉表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作為地方政府的領導,要跳出「一畝三分地」的思維。「現在個別地方從產業鏈的角度提出要延長和補足產業鏈,這靠單一地方政府是遠遠不夠的。很多城市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產業鏈條不僅是本地的,還需要和周邊城市進行合作。」戴宏偉說。

周旭認為,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應該明確監管主體,創新監管方式,補足監管短板,打破區域之間、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之間、線上市場和線下市場之間的壁壘,讓不同區域、不同環節、不同所有制企業都能夠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使得企業能夠把精力聚焦到如何實現提質、增效和降本上,形成高質量發展方式。

周旭表示,可以看到,近年來圍繞深入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對全國統一大市場認識不到位等問題,這需要進一步把政策貫徹到位,凝聚各方共識,形成推進合力,讓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能夠更多地惠及各類企業和市場主體,讓各個產業之間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國內大循環,並與全球市場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形成更加穩定,更加繁榮和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上游新聞記者 崔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