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往北京豐臺站的旅客或許會注意到,這座已經投入運營的車站南北兩側仍有工程正在進行,它們就是建設中的北京豐臺站交通樞紐。該樞紐已於2023年底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力爭2024年底全面建設完成,具備投入使用的條件。
屆時,旅客出行換乘公交地鐵將更順暢,該樞紐也通過「站城一體」的設計,為周邊市民綠色出行提供便利。
北京豐臺站交通樞紐目前已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交通樞紐建成後,旅客進出站將更便利
今天(1月4日)上午,記者在北京豐臺站南廣場前看到,配套交通樞紐建設正在進行中,樞紐的主體結構已經成型,置身其中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寬敞明亮,雖然搭建好的只有樓板和鋼架結構,但已經能看出未來這座樞紐的大致樣貌。
豐臺火車站交通樞紐項目位於西南三環與西南四環之間,由南樞紐和北樞紐兩部分構成,分別位於豐臺火車站南北兩側。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9.34公頃,總建築面積14.76萬平方米。樞紐分為地上地下的結構,其中主體部分是地下二層、地上一層,在南樞紐的西側還有一座七層的辦公用樓。從空間位置上看,南樞紐緊鄰北京豐臺站,北側為北京豐臺站站房,東側為地鐵10號線豐臺出入口,與地鐵16號線相交。
記者從首發集團公聯公司了解到,北京豐臺站交通樞紐已於2023年底完成主體結構封頂,目前正在進行辦公樓外立面幕牆及室內裝修施工,換乘大廳屋面檁條施工,地下室綜合管線及精裝修施工。「建成後,交通樞紐將與火車站在地上、地下實現雙互聯,旅客通過地上、地下兩種途徑都可以進出北京豐臺站。」公聯公司豐臺站交通樞紐現場指揮劉佳岩介紹。
據了解,北京豐臺站交通樞紐主要承擔了豐臺火車站與地鐵、公交車、旅遊大巴、計程車、自行車等交通方式的銜接換乘功能,共計規劃20條公交線路、200個計程車蓄車位、3000個自行車停車位,今後旅客的進出站換乘流線也會更簡單。
施工現場正進行吊裝作業。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採用「站城一體」設計理念,預留與周邊地塊接口
作為北京豐臺站的配套項目,交通樞紐擁有較多設計亮點,其中,「站城一體」的設計理念將最直觀地被旅客感知到。
記者注意到,北京豐臺站交通樞紐的主體部分大多藏在地下,地面部分也與豐臺站站房保持了基本統一的設計風格,實現了街區樣貌的協調。
未來,南廣場樞紐將成為豐臺站的主要進出站方向,因此相比北廣場樞紐,南樞紐的規模也會更大。據了解,南樞紐地下中央將採用挑空設計,並使用玻璃天幕,將陽光直接引入地下空間。各層之間將使用扶梯相連,其中地下一層將設置地下公交總站,地下一層、地下二層設置計程車候車區。同時,樞紐內還將增加一條與10號線的換乘通道,減少目前地鐵站的進出站壓力。
劉佳岩告訴記者,北京豐臺站交通樞紐項目採用公共運輸與城市商業開發一體化建設模式,在保證交通接駁與換乘功能的同時,建設了城市通廊,提供便民服務功能,推動豐臺火車站組團綜合開發和站城一體化發展,打造新活力中心,進一步與麗澤金融商務區、豐臺科技園形成聯動。
具體來說,就是強化交通功能與城市功能的融合,同時在建設中預留接口,加強樞紐與周邊商業地塊互聯互通。未來投入運營後,這座交通樞紐將承擔起更多除交通以外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體現「站城一體」發展理念。
工人正在進行換乘大廳屋面檁條施工。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望京西、朝陽站、豐臺站等樞紐工程預計年底基本完工
中建三局豐臺站交通樞紐項目經理劉德芬告訴記者,為了讓北京豐臺站這座已經投入使用的火車站早日擁有配套的交通樞紐,項目部按照屬地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的要求,積極組織項目工程建設,南北樞紐目前在場施工人員990人,春節前辦公樓計劃外立面封閉、換乘大廳完成屋面底板施工,精裝修完成牆面及頂棚龍骨安裝。同時,結合冬季施工的特點,積極組織勞務人員、施工材料及機械設備進場,高效進行施工作業。
北京豐臺站交通樞紐施工現場。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除了北京豐臺站交通樞紐外,今年北京還將有一批大的交通項目建設完成。記者從公聯公司了解到,2023年公聯公司承擔市級重點及市級交通基礎項目共計26項,其中2023年北京市重點工程計劃15項。
據首發集團公聯公司項目管理部工程師李桐介紹,2023年,一些市民關注度較高的工程項目進展順利,「像是朝陽站樞紐、豐臺站樞紐、望京西樞紐、環球影城樞紐、通馬路樞紐等,都在2023年年底實現主體結構基本完工。」李桐說。
東夏園交通樞紐已實現工程基本完工,下穿京新高速和京張高鐵的安寧莊北路已實現開通放行,北清路已於去年開通京藏高速4座收費站。安立路全線已完成大部分樹木伐移工作,預計至年底實現大面積進地施工。
2024年,公聯公司擬列入北京市重點工程計劃共計20項,其中春明路、沙羊路、山湖路、良三路、永引渠南路西延、觀音堂路等8項工程計劃2024年年內實現開工,北清路、通馬路、望京西樞紐、朝陽站樞紐、豐臺站樞紐等5項工程計劃於2024年底實現工程基本完工。
記者/裴劍飛
編輯/白爽
校對/陳荻雁
運營編輯/劉茜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