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將至,牢記「吃3樣,做3事」,尊重傳統,諸事順利!

2024-09-13     千秋文化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中,不過並不是「中秋」,而是「仲秋」。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在宋朝時期其內涵逐漸廣泛,活動也漸漸增多,開始逐漸興盛;到了明清時期,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沉澱,中秋節已經成為能夠和春節相提並論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不過在很多地方都有「吃3樣,做3事」的風俗,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用一下分別指的是哪些。

吃三樣

月餅

中秋節的時候,月餅肯定是不可少的,畢竟月餅就是為中秋節而誕生的。吃月餅也是一種美好的寓意,預示著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在一起。雖然有的人中秋不能回家團圓,但不管是誰,不管在哪裡,不管有多忙,中秋節一定要一塊圓圓的月餅。

桂花糕

中秋之際是桂花飄香的季節,因此各種用桂花製作的糕點,自然成了這個節日的一道風景線。色澤潔白、可鹽可甜、清香誘人的桂花糕,顏值高味道好,也深受很多朋友的喜歡。中秋節這一天,吃桂花糕,也寓意著人們對秋收的感恩,與對美好生活的祝福。

桂花糕做法:

所需食材:粘米粉 170 克、糯米粉 70 克、細砂糖 30 克、涼白開 120 克、干桂花適量

製作步驟:將粘米粉、糯米粉、細砂糖倒入空碗中,充分攪拌均勻。

把 120 克涼白開分三次倒入碗中,邊倒邊攪拌,攪拌至用手一捏能變成粉末的狀態。

在蒸籠底部墊一層油紙,將攪拌好的米粉過篩到蒸籠中,用刮刀輕輕抹平整,注意不能按壓。

將米粉畫米字狀均勻分成 6 等份,撒上干桂花。

水開後蒸 30 分鐘,即可出鍋。

田螺

中秋食田螺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田螺做法:

清洗:將田螺放入清水中,加入適量的鹽和油,浸泡一段時間,讓田螺吐出泥沙。然後用刷子將田螺的表面刷洗乾淨,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焯水:將清洗乾淨的田螺放入鍋中,加入蔥、姜、料酒,大火煮 10 分鐘左右,直到田螺全部開口。然後將田螺撈出,用清水沖洗乾淨,瀝干水分備用。

炒制:鍋中不放油,將田螺放入鍋中炒干水汽。然後加入適量的油,繼續炒至田螺裹滿油。接著加入姜、蒜、小米辣炒香,再加一勺豆瓣醬炒出紅油。

調味:將炒好的田螺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鹽、雞精、生抽、蚝油、香葉、八角,再倒入一罐啤酒,蓋蓋燜煮 10 分鐘左右,讓田螺充分吸收調料的味道。

出鍋:最後加入青紅椒,大火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做3事

祭月

古代祭月時要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同時還要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小提示:切的人要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賞月

賞月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項目,俗話講「中秋節的月亮圓又圓」,因此,中秋節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每逢中秋來臨,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對著美麗的月亮低唱一首歌、輕許一個願,附庸風雅一回,也是一件美事。

燃燈

中秋之夜很多地方都有燃燈的習俗,以示人們對平安,希望,智慧之所願。所謂的燃燈,就是用竹條紮成燈籠,做成鳥獸,魚蟲等形狀,以及寫上慶賀中秋、完事圓滿等字樣,再用彩色紙糊在上面,民間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寫到最後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節無疑是其中最受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所以人們對於這一天是特別的重視。以上就是中秋節的一些傳統習俗和講究了,大家能遵守的話就不要去觸犯,畢竟中秋節是一個團圓吉祥的節日,這裡也提前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大家如果還有別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和討論,同時也歡迎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69ab6b795966c082cf00d45acd6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