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雙碳目標,房企從源頭上就「錯」了|地新引力

2022-04-08     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實現雙碳目標,房企從源頭上就「錯」了|地新引力

文 / 鵝黃

「雙碳」戰略下,近年來「碳達峰」和「碳中和」已然成為各行各業的熱點。然而對於隱形的碳排放大戶地產行業來說,這將是一次無比艱巨的挑戰。

2018年,建築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1%。這樣的前提下,房企究竟能做些什麼?

節能,從原料開始

我國房地產市場體量巨大,刨除個別地區的自建房不說,每年光是商品房銷售面積,便有十幾億平方米。不說新建房屋時需要的建材生產運輸、建築施工建造,以及房屋壽命終結時的拆除回收,房屋存在本身,就是在奢侈地「揮霍」著碳排放。

建築能耗,指的就是你住在這個房子裡,使用採暖、照明、家電等設備所產生的能耗。譬如在隔熱性能差的房子裡,你開個空調所產生的能源消耗,能是同緯度的已開發國家的2—3倍。

20世紀70年代,爆發了一場世界性的能源危機,讓已開發國家開始致力於研究與推行建築節能技術。而我國當時的可持續性資源運用意識不強,直到近年來才有所覺醒。

節能建築是通過研究建築朝向、間距、太陽輻射、風向,提高保溫隔熱性能和採暖供熱、空調製冷制熱系統效率,加強建築物用能系統的運行管理,多維度為房屋本身節能。

但是想要從源頭上節能,更需要改變的其實是房屋建築結構本身。

目前我們新建建築的結構,都是鋼筋混凝土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耐高溫、結實,但是它的生產過程,簡直就是碳排放的狂歡。

鋼筋混凝土結構

混凝土的原料水泥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二氧化硫等污染。然而水泥的使用壽命並不長,屆時推倒重建,在處理建築垃圾和新建房屋時,又會出現新一輪的污染及消耗。

2020年,住建部等九部門提出意見,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築。鼓勵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築優先採用鋼結構,積極推進鋼結構住宅和農房建設。鋼結構,也是歐美已開發國家普遍使用的建築結構。

在建造過程中,鋼結構房屋各種建材的碳排放量相較傳統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將降低35%以上;並且鋼結構房屋的壽命較長,質量好的房屋可以達到100年;等到房屋使用壽命到期後,可以回收利用其中90%的鋼材料。

用鋼結構房屋取代鋼筋混凝土房屋,是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一環。

機器人技術必不可少

鋼結構是天然的裝配式建築,這意味著,真正落實鋼結構房屋的普及,沒那麼簡單。

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的特點是模塊化和標準化,想要用鋼結構造出形態多樣的建築,需要複雜精細的構件類型,這樣多變的設計和較高的製作精度,不可能靠手工焊接完成。推進與裝配式建築相配套的建築機器人應用,勢在必行。

對於房企來說,如果掌握了機器人技術,便是占據了先發位置。

近日公布年度業績的碧桂園,就在財報中用大篇幅講了他們的機器人業務。早年間,在博智林公司剛成立階段,便不斷有質疑聲,他們為什麼非得執迷於機器人業務。

據財報所述,目前博智林的「BIM+FMS+WMS+建築機器人」多機施工系統,可以用8款施工機器人、11款配套設備開展多機聯動的施工作業,讓工地施工像生產流水線一樣科學有序、智能協同。

混凝土施工機器人作業中

這樣的建築機器人,除了足以實現鋼結構等裝配式建築的模塊化、標準化需求。還能通過高質量、穩定的施工,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地管理,減少建築材料的浪費,降低工業污染排放及碳排放。

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於2018年7月成立,一直處於投錢研發階段,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而眾所周知,房地產市場,一直是資金密集型產業。

從碧桂園年度業績也可見一斑:2021年,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約5580億元,累計權益物業銷售現金回籠約5022億元,權益回款率達90%,連續6年達到90%或以上。

作為頭部房企,為什麼要做機器人這樣需要時間與投入的「不確定性」業務?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體量巨大,但卻有不少預言:未來的房企數量將只減不增。因為在未來,地產行業將不再野蠻生長,能做出好產品、多元化布局,符合時代需求的房企,才能存活下來。

能存活下來的頭部房企,必然是具有前瞻性戰略的。例如碧桂園,除了智能建造、現代農業等多元化產業,還將可持續發展提升到集團戰略層面。

無論是產品生命周期,還是企業日常運營,碧桂園都融入了可持續發展理念。例如圍繞「2060年前碳中和計劃」的目標制定,碧桂園已經發布了12份《可持續發展報告》;截至2020年底,碧桂園更是累計滿足國家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建設的項目936個,累計發展綠色建築總建築面積超過2億㎡。

而博智林的機器人業務,也不僅僅拘泥於裝配式建築和智慧工地這些常見的「趨勢」。博智林自主博智林建築機器人通過高質量、穩定的施工,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地管理,提高了作業效率,大幅度減少了施工的返工率;減少建築材料的浪費,降低工業污染排放及碳排放。

同時,博智林目前正在加快研發相關節能減排設備產品,以建築廢棄物再利用流動制磚車為例,可實現將建設階段產生的建築垃圾通過再生利用的手段轉換為混凝土製品,就地處理成路面磚、混凝土標磚、園林綠化製品等。

建築廢棄物再利用流動制磚車在作業

截至2022年2月底,碧桂園已有21款建築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覆蓋25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超350個項目;累計交付超750台,累計應用施工面積超700萬平米。

裝配式建築是大勢所趨

由於接受度、技術等種種原因,或許離我們見到鋼結構裝配式房屋成為主流,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裝配式建築,一定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必然趨勢。

今年住建部發布的《「十四五」建築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力爭到2025年新建裝配式建築占比達到30%以上。

裝配式建築,簡單來講,就是在工廠提前把內外牆板、樓梯、陽台等建築的構件和配件生產好,再到現場裝配作業。

裝配式建築正在搭建

它採用了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極大減少了人工成本,在日本等勞動力不足的國家,早已開始流行。

裝配式建築的好處在於「標準化」。我國的房屋質量問題頻發,那是因為我們的建築,大部分還都停留在手工階段,較難管理。裝配式建築也已經在我國推行,但是並沒有被廣泛採用,主要還是因為建造成本高。

而建築機器人的推行,例如碧桂園,通過集中力量研發、生產及應用建築機器人,推進應用新型裝配式建築體系,以BIM數字化技術為基礎構建建築產業網際網路平台,能夠讓裝配式建築成本降低。

那些放眼未來、深耕裝配式建築等技術的企業,不僅是在推動企業的發展,也是在助力地產行業的整體發展。這些發展之於我們,就是能夠住上壽命更長、質量更好的房子。

參考資料:

1.《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20)》,中國建築節能協會

2. 黃奇帆 《雙碳目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混沌大學App

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住建部

4.《袁偉霞委員:推廣鋼結構住宅 減少碳排放》,湖北日報

5.《「十四五」建築業發展規劃》,住建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65522294913a415cabf2e715ac196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