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賣咖啡,當代最大「笑話」

2023-08-13   視覺志

原標題:瑞幸賣咖啡,當代最大「笑話」

家人們,小視的黃金直播專場要來了!我們為大家精心挑選了超多經典、時髦、高性價比的足金黃金首飾,大家可以點擊下方連結預約哦~

庫迪咖啡和瑞幸貼身肉搏,推出9.9元的特價現磨咖啡。

然而這個價格,早已無法滿足當下內卷的咖啡市場了——

圖源:瑞幸、庫迪官方app

當蜜雪冰城旗下幸運咖、coco茶飲等品牌正式推出低至3、4塊錢一杯的美式時,意味著這場價格戰已近白熱化。

就連動輒三四十一杯堅持不降價的星巴克們,都無力抵禦這場價格衝擊,迫不得已放下虛偽的清高,試圖通過發放優惠券的形式來擠進局。

幸運咖門店咖啡價格表

咖啡行業的價格大戰越演越烈,可驟降的價格里又藏著哪些資本的圈套呢?

咖啡神話

有關咖啡的價格戰,早在幾年前就開啟了。

彼時,現磨咖啡領域還唯「星巴克」馬首是瞻。

可也只是牌子響,喝的人卻沒那麼多。

作為舶來品的咖啡其獨具風味的苦澀尚無法被大眾接納,更別說單杯三十多的價格在那個人均月工資只有小千的時代,無疑是奢侈的。

星巴克另闢蹊徑,轉而瞄準「第三空間」的商業模式,在居住和辦公環境之外,為消費者提供一個非正式的公共聚集場所。

可跳出被粉飾的消費陷阱仔細想想,這底層邏輯在餐飲行業幾乎通用。

誰家點了餐飲,沒個進餐的座位呢?

與其說星巴克提供了一種環境,倒不如說是在販賣情緒。

圖源:官方微博

就在速溶咖啡和現磨咖啡分庭抗禮、井水不犯河水的後和平年代,「瑞幸咖啡」的出現攪動了整個市場。

從2018年1月瑞幸的廈門首店開始試營業,到年底第2000家店在上海開業。

野蠻生長的瑞幸,一年時間打下的規模是星巴克足足用了20年才掙到的。

瑞幸的成績,是耀眼的。

18個月的時間完成從創立到上市,成為中國赴美上市最快企業;

半年後,坐擁四千家直營店,市值從42億美金衝破百萬億。

而讓這部資本神話得以開篇的手段,就是燒錢——

彼時,瑞幸咖啡的操盤手陸正耀、錢亞治,背靠整個神州系,拿出十億資金下場做咖啡。

「首杯0元」「買一杯送一杯」的活動層出不窮,「一折券」更是漫天狂撒。

沒人會放棄優惠,這麼大的羊毛不薅白不薅。

這一通操作下來,網際網路的味兒實在是太濃了——

與其說瑞幸賣的是咖啡,倒不如說瑞幸是家「網際網路企業」。

他們深諳如何抓住消費者的痛點,也知道怎麼講故事才最合資本的胃口。

瑞幸試圖把咖啡從傳統複雜的工藝,拉回到流水線上。

統一的設備,統一的操作,讓咖啡的製作時長極大的縮短。

在這個快節奏的當下,似乎人們偏愛這種便捷。

剝離掉全部的附加價值,人們喝咖啡,就只是為了喝咖啡。

圖源:瑞幸咖啡官方微博

可創業畢竟不是慈善,一味的燒錢就會直接反映在財報里。

根據招股書披露,瑞幸創立的第一年就虧損了16.2億元。

可高層不焦慮,資本也不在意,似有後手。

消費者也不在怕的,趁著沒漲價趕緊把羊毛薅禿,到了收割韭菜的季節不買就是了。

後來,市場上流傳出「瑞幸咖啡反向收割美國資本韭菜,給自己人補貼福利」的論調。

「——原來,瑞幸的低價是這麼來的啊!」

人們恍然大悟,澎湃的愛國情緒又支撐起了排長隊的信念。

至此,瑞幸的故事講到了高潮,直接拉動起千萬杯的月銷量。

可這位資本的寵兒,終究沒能一路高歌猛進,很快故事出現魔幻般的拐點。

面對「中國人每人每天一杯瑞幸」的大餅和漂亮的數據,美國資本有人深信不疑,大筆大筆地砸錢以求換取後續的高額回報。

可也有人不信。

美國著名的做空機構渾水研究啟用了近2000名調查員,在全國900家門店蹲點,拍下近一萬小時的門店錄像並收集25000多張小票,用人工計算的方式算出成本與利潤。

發布的報告里一系列的新鮮數據和瑞幸交給資本的成績單全不符。

瑞幸自知無法辯解,索性直接攤牌,「自爆」財務造假。

消息一出,美股歷經5次熔斷,市值一夜蒸發50億美元。

18個月上市,13個月退市,瑞幸用堪稱魔幻的速度攪翻資本。

一部資本神話,就這樣結束了嗎?

怎麼會。

架好的舞台,還等著他舞一曲創業翻身的漂亮仗呢。

商戰沉浮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瑞幸完了的時候,瑞幸交出了一份利潤為正的季度財報。

習慣了虧空的瑞幸,如何在暴雷後「一夜」扭轉乾坤?

換掉陸正耀為首的一大批舊管理層,支付掉中美證監會罰款,迅速重新調整業務布局。

失去了資本支持的瑞幸,只好收斂起燒錢的囂張打法,轉而研究起鋪面成本和新品開發。

打破「往咖啡里加奶」的舊傳統,開創了「往牛奶里加咖啡」的新模式。

從絲絨拿鐵再到生椰拿鐵,一杯「奶咖」算是保住了瑞幸後來的「榮華富貴」。

退市後的一年時間裡,瑞幸推出了77款新品。

這上新速度,誰看了不感嘆一句努力。

而翻身後的瑞幸迎來了更強勁的敵人。

前有星巴克為代表的高價咖啡們自降身價試圖重攬市場,旁有老主家陸正耀帶著一手打造的庫迪咖啡貼身肉搏,後面還追著「五元咖啡」為代表的幸運咖們虎視眈眈。

三個價格圈層三分天下,如何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是各家要考慮的頭等大事。

想要吸引消費者,活動都是縹緲的,只有實實在在的補貼能拉來客源。

這個決策無疑是在拉別家下水,商戰的號角自然吹響。

要論瑞幸的對手,其中最有意思的,非「庫迪咖啡」莫屬。

庫迪咖啡的成長史,幾乎是在復刻瑞幸的路子,都是靠著燒錢快速崛起。

今年年初,庫迪宣布為慶「百城千店」,熱銷產品全部9.9元起,邀請新朋友還能0元喝咖啡。

而這個時候的瑞幸,早已把價格恢復回正常的每杯20元左右。

一場來自老熟人的背刺,瑞幸顯然還沒留好後手。

然而極限補貼,很快就把庫迪的老本燒光。

不過兩個月,庫迪就全線提價,又把價格拉回到十幾塊錢的常規水平。

就在這個當口,瑞幸開啟反擊戰,宣布「萬店同慶」,把價格又降到了9.9。

這個時間差,打得嚴絲合縫。

庫迪不僅在價格和模式上正面「剛」瑞幸,就連產品都「抄」得明目張胆。

你出「生椰」我也出「生椰」;你研發「燕麥」我也研發「燕麥」;你有「瑞納冰」我有「庫可冰」。

庫迪帶著一種近乎復仇般的心態,緊緊咬住瑞幸。

左瑞幸,右庫迪

而對於這場你來我往的拉鋸戰,庫迪似乎並不避諱外界的猜想——

庫迪的老闆陸正耀,這人倒實在是些倔強的。

在離開瑞幸之後先後嘗試的快餐品牌「趣小面」、預製菜「舌尖工坊」等一系列餐飲創業,全都折戟沉沙。

轉頭又重返咖啡賽道的陸正耀,試圖用瑞幸模式對壘瑞幸。

這最熟悉的陌生人完全懂得瑞幸打法,再加上瑞幸的「復活」,也從另一個層面為庫迪做了背書。

短兵相接,倒也沒輸。

圖源:品牌直播間

事實上,打價格戰,資本根本拿不到利潤上的好處,笑得出來的該只有消費者。

「9.9元其實也不算低價啊」,在消費者的眼裡價格還能下壓。

可有投資資本計算出,瑞幸的一杯咖啡的平均成本在5塊錢左右。

就算從源頭上壓縮咖啡豆的預算,再從流程上細化成本控制 ,一杯成本也要高於8塊,9.9元的價格已然是在讓利了。

圖源:國商證券

而低價,求得無非是走量來占領市場份額。

儘管剛入局的庫迪能以極快的速度開店千家,靠著大範圍鋪開的店面保本薄利,但透支燒錢也絕非長久之道。

何況,價格越低,消費者的忠誠度也越低。

只要商戰還未完結,總會有無數新崛起的「庫迪」會出現。

對於消費者來說,沒什麼好堅守的。

誰又不想花得少點呢?

全員內卷

咖啡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冒頭、內卷、廝殺,但仍然澆不滅各個品牌想來跨界分羹的美夢。

中國郵政的郵局咖啡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借著情懷作為營銷賣點,賣起咖啡倒也不算突兀。

圖源:官方微博

可總有些品牌,聽起來和咖啡八竿子都打不到關係。

同仁堂押寶年輕人,推出中藥養生咖啡的副本;

李寧註冊商標「寧咖啡」,強勢入局餐飲賽道

圖源:央視財經(下同)

狗不理包子花了3000萬元,拿下澳大利亞咖啡連鎖品牌在中國的永久使用權;

就連中石油、中石化這些「中」字頭單位,都開始布局咖啡賽道。

如今市場群雄爭霸,怎麼也算不上是咖啡的行業風口,可如何就「框」了這麼多猛將入局呢?

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國人人均年飲咖啡量僅為11.3杯,遠遠低於巴西376杯、美國的288杯的數據。

有多大的數據差距,就有多大的想像空間。

關於咖啡,或許還有足夠地故事可說。

在上海永康路旁,大爺大媽不必知道咖啡品牌是如何誕生的,喝咖啡是一件和買菜一樣尋常的生活流程。

在北京國貿的寫字樓,沒人會在街邊裝潢潮流的咖啡館裡拍照打卡,手機下單即拿即走,咖啡只是都市麗人們開啟一天的環節。

上海永康路,每一個紅色標記都是一家咖啡店

只是面對已近飽和的咖啡市場,咖啡品牌們絞盡腦汁卻也只想出來一個下沉擴張的打法。

然而咖啡越下沉,就越脫離了咖啡的本質。

為了中和掉咖啡的酸澀,使勁地倒入椰奶、果汁。

這一杯杯被命名成「特調」的咖啡,又如何能算得上純粹?

內卷過剩,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都出不了一點成績。

前些年,奶茶作為社交密碼強勢出圈,成了資本最是追捧的新歡。

定價在30塊錢一杯的喜茶們,搞聯名、玩跨界,附加價值遠超飲品本身。

可當他們站在金字塔頂端黔驢技窮之時,才猛然發現這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的好夢一場。

沒人買單,玩得再花也不過是自嗨。

30塊錢的定價,要比多少人一頓正餐還貴。

銷量下降,利潤驟縮。

降價,似乎成了他們唯一的通路。

高價茶飲們,終究還是低下了他們高昂的頭顱。

定價權,終究掌握在我們的手裡。

前車之鑑,恍如昨日。咖啡,又有什麼不同?

在這個新品頻出的快時代,很少再有人提起速溶咖啡。

正如,沒人還記得能繞地球一圈的香飄飄。

資本試圖用新的故事打破、定義人們的生活方式。

卻忘記了,消費者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13 / Aug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蟲二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