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是女人的小鎮「:1930年代國外影迷雜誌中「娘娘腔「的男主角

2023-01-16     娛樂九九

原標題:「好萊塢是女人的小鎮「:1930年代國外影迷雜誌中「娘娘腔「的男主角

1930年代,國外影迷雜誌向女性讀者致辭時斷言:「好萊塢是一個女性不服從男性的地方,因為女性明星地位優於男性明星地位。」

雜誌對男演員的表現,既順應其自由發揮,又抵制霸權男子氣概的硬漢形象。大多數領導女明星配角的「男主角」形象,甚至比大多數男明星的形象更加柔和。

雜誌對男星銀幕外形象的報道,軟化了男明星在銀幕上的硬朗形象,一些演員的形象被呈現為軟硬結合的兩極男子氣概。

陽剛之氣,剛柔相濟

1933 年 4 月,影迷雜誌刊登了諾瑪·希勒收到的一封影迷信,是印第安納州一名青年寄來的,信中徵求這位明星的建議,如何留住愛上男演員的女友。

信封內容大致為:

「當她愛上喬治·筏時,我開始給頭髮抹上髮油,讓我的臉保持稜角分明,並試圖像他一樣。當她愛上詹姆斯·卡格尼時,我惱怒之下扇了她一巴掌,可我內心依然愛她。但最近她喜歡上了萊斯利·霍華德,我實在無法模仿,否則就像一個娘娘腔」。

顯而易見,信者的女朋友對不同類型的男性氣質都十分愛慕,包括萊斯利霍華德的「軟弱」以及喬治拉夫特和卡格尼的「強硬」。

信者對「娘娘腔」一詞的使用,表明他認為霍華德的男子氣概被女性化了,雖然我們無法確定他的女朋友如何看待霍華德的男子氣概,但粉絲雜誌作家對霍華德的評論指出了他對女性的吸引力。

筆者認為:可以說他是卡格尼和克拉克蓋博等「充滿活力打臉」類型的「直接對立面」,在他所有的電影中,霍華德經常扮演了一種青春靈魂的角色 ,擁有一種罕見的性格,即女性喜歡的品質和異想天開的幽默。

作為「主要由女性撰寫、關於女性」的雜誌,1930 年代的粉絲雜誌被認為是,理解該時期女性氣質建構的重要來源,但從女性的角度來看,它們也為同一時期的男性氣質構建提供了重要來源。

事實上,他們在對男性演員的銀幕內外角色的表現中做到了這一點,這些男演員的陽剛之氣以不同的程度以及軟硬結合的方式表現出來。

這表明,影迷雜誌看重的是一些銀幕演員的「柔和」陽剛之氣,他們經常在以女明星為主要主角的浪漫片中扮演「男主角」。

女明星的理想搭檔是男主角,而不是「男性」類型的硬漢明星,其中許多人扮演的角色,都勇敢地面對大蕭條時期女性所面臨的困難時期,可優秀的他們卻得不到鮮花和掌聲。

在構建男性銀幕演員的角色時,粉絲雜誌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額外來源,並且在許多方面提供了一種方案,以替代 1930 年代由男性創作並主要針對男性的氣質表現。

在 1930 年代的公共藝術、小說和電影中,人們傾向於關注強硬男子氣概的表現,這些表現被解釋為對大蕭條對男子氣概的影響。

一種強化男性氣質的嘗試在新政的公共壁畫和「無產階級」作家的小說中很明顯,這些小說著重於與工人階級男性相關的男性氣質的強硬和肌肉表現。

國外的「硬漢」理想,可以追溯到邊疆的危險和自力更生,以及國外早期資本主義的競爭性個人主義,但隨著公司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變得更加重要,逐漸產生變化。

消費式「軟弱」思想

1933 年,某雜誌的出版揭示了一種更加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男性氣質。男性讀者被描述為消費者,他們不再代表努力工作、適度、自我控制和流動性的理想,而是在閒暇時間尋求最好的時尚、美食和樂趣。

紳士通過報道棒球和拳擊等運動、大型狩獵和鬥牛等無所畏懼的追求、短篇小說以及粗俗卡通和女性海報,毫無疑問在支持國外男子氣概。

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這是一種替代性的大男子主義,並且相信許多媒體對「精英階層」軟弱男子氣概的描述背後,也許是消費主義在試圖破壞男子氣概。

所以,1930年代的電影中,經常出現一些軟弱的工人階級男性角色,而那些堅強的女主人公的父親或兄弟常常不願工作,無法養家餬口,但富有的角色最常表現出更柔和的陽剛之氣。

霸權男子氣概,部分通過產生陽剛之氣的典範而發揮作用,電影歷史學家將 1930 年代男性電影明星的硬漢形象,描述為該時期理想男子氣概的典範,例如卡格尼、愛德華·羅賓遜和蓋博。

一位作家德魯·托德撰寫了這些演員的銀幕角色與男性氣質的關係,他寫道,1930 年代是花花公子英雄流行的反常十年,即「男性理想」遭到扭曲。

托德用老練、優雅和溫文爾雅等詞,來形容那些在裝飾藝術風格的好萊塢場景中表演的演員,他們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女士們,卻已然缺乏男性本該有的氣概。

筆者認為:這是一種文化思想性腐蝕,通過虛榮和消費,試圖破除男性質樸、堅毅的氣概,從而將讀者扭轉為「消費狂魔」性的「娘娘腔」,以此最大限度滿足資本的利益。

女明星和粉絲雜誌

托德提出,正是銀幕花花公子對他所參與上流社會的嘲笑,吸引了大蕭條時期的觀眾。蓋茨推測,大蕭條時期的觀眾更願意接受一個英雄,這個英雄與強硬的黑幫不同,代表了一種逃避現實的幻想,是好萊塢否認的一部分大蕭條,以及對法律和秩序的樂觀看法。

筆者認為:這些相對柔和的男性氣質表現,與那個年代的另一個特點密切相關:女明星的卓越地位。

如果把人設硬朗的男星,理解為大蕭條時期男性地位被削弱的反應或補償,電影行業假設女性觀眾占大多數,並且女性選擇情侶去看的電影,便直接性鼓勵了以女性為中心主角的電影製作,以及在宣傳活動中宣傳女明星。

艾米莉·卡曼已經表明,主要是女明星通過在電影製片廠之間自由職業並通過代理人談判合同來實現實質上的獨立,從而使她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和主演的電影有相當大的控制權。

他們合同中的條款包括收取一定比例的電影利潤、故事和導演的批准、選擇設計師、攝影師的權利,以及在這裡很重要的男性聯合主演或男主角的選擇或批准。

放映商選擇的頂級票房明星名單、明星薪水數據支持這樣的論點,即與早年和晚年相比,女性在 1930 年代的明星體系中擁有更顯著的地位,尤其是在這十年的初期。

從1922年到1929年,男明星在票房前十名中要麼超過女性,要麼與女性不相上下。從1930年到1934 年,女性明星的數量在三年內超過了男性,並在一年內與男性相當。1935年至1937年,女明星的人數略多於男性,1938 年與男性持平,1939 年女性明星人數超過男性,比例已經達到6 比 4。

關於明星的薪水,有 1937 年的全面數據,儘管前二十名薪水中只有七名女性,但當時最高十名的薪水是六名女性和四名男性,女明星仍占紅利。

筆者認為:沒有任何數據比粉絲雜誌更能體現女明星的卓越地位。

早期的電影雜誌以其對電影情節的詳細介紹吸引了男女混合的讀者群,但隨著電影雜誌轉變為或被粉絲雜誌所取代,它們關注的是電影明星的銀幕外生活和銀幕形象,雜誌變成了「幾乎完全是女性的領域」,即「好萊塢是一個女人的小鎮」。

在1930年代,大部分發行量最高的同人雜誌都是由女性主編,同人雜誌的作者大多是女性,雖然有相當多的男性為雜誌撰稿,但女性讀者群的定位很明確。

影響影迷雜誌的一種主要是男性的外部影響是工作室,其宣傳辦公室提供了大量材料,包括捏造的傳記和明星故事。

在1930年代早期,雜誌刊登了一些被認為是不當的明星信息,並且在1934年,電影製片廠要求電影製片人協會——粉絲雜誌作家的認證,他們對合同球員的採訪和文章副本,做出最終審核批准。

雖然粉絲雜誌在短時間內受到嚴密審查,卻仍然繼續發表關於明星的報道和採訪,這些明星繞過製片廠的批准,並且偶爾會圍繞某篇文章引發八卦。

製片廠高管對防止合同明星(無論男女)銀幕外生活出現八卦的擔憂,似乎並未影響雜誌對女性的關注程度或她們對男性氣質的表現。

幾乎所有的粉絲雜誌封面都是女明星,很少有男人出現在封面,即便偶有,大多數情況也有女明星陪同。

蘿拉·貝納姆在1934年10 月時寫道,只有兩位男星(卓別林和喬治·公司斯)可以僅憑一己之力擠滿一家電影院。而且儒雅精緻的男星沒有一位,能比光鮮亮麗的女星具有吸引力。

如果像影迷雜誌假設的那樣,女明星在讀者中提供了身份認同和模仿的榜樣,那麼她們又如何代表男女電影演員之間的性別不平等呢?

大多數電影中的男性最終可能會宣示他對女性的權威,至少在電影的最後幾分鐘是這樣,但影迷雜誌的作者並不認為這是「真實」的情況。

影迷雜誌聲稱女性統治好萊塢,為了支持這一說法,新電影雜誌聘請了好萊塢領先的獨立製片人塞繆爾戈德溫,他通過強調女性觀眾的主導地位來證明這一說法是正確的,他們根據女明星選擇電影,甚至一些女性粉絲雜誌作家比戈德溫更積極地主張女性主導地位。

一位未具名的與米高梅簽約的「男主角」抱怨說,一個男人在票房上獲得大量追隨者的獎勵是,他被允許支持一位重要的女明星,無疑具有極大諷刺意味。

筆者認為:「單純的男性」只能實現「模糊明星地位」,並取決於他選擇的女性銀幕夥伴。即使是蒙哥馬利和加里庫珀,也只有在「與一位知名且受歡迎的女演員合作」的情況下才能拍出成功的電影。

結論

各大女明星對好萊塢這個女人的小鎮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卡羅爾·隆巴德 (Carole Lombard) 宣稱好萊塢的女性是「一個奇妙王國的統治者,財富是女性的產物」。

影迷雜誌很少質疑 1930 年代好萊塢女性在鏡頭的一側而男性在另一側的印象,但有一篇文章承認好萊塢女性的「表演不是唯一的電影職業」,並宣稱:

女性「擔任著高薪職位,如星探、電影剪輯師、電影剪輯師、劇本女郎、讀者、服裝女郎、設計師、劇本作家、執行秘書,甚至導演和研究經理」。

影迷雜誌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即好萊塢是男性霸權並不盛行的環境,是主要女明星展示女性對男性的優勢,這種優勢也體現在他們對領導的態度言語中。

筆者認為:此時的好萊塢可以說是一個女性之城,無論是形象上還是字面意義上,她們都享受更高的薪水以及「男性明星所沒有的特權和豁免權」。

參考資料:

《國外電影中跨越社會階層的愛情與浪漫。2017年》

《國外雜誌和消費文化,1900-1950。哥倫比亞:密蘇里大學出版社,2000 年,第 206-25、260-4 頁》

《性別與權力。史丹福:史丹福大學出版社,1987 年》

《好萊塢裝飾藝術風格中的花花公子和陽剛之氣,流行電影和電視雜誌,2005年,第 168-81 頁》

《堅持自己:1930 年代的國外女性。波士頓:特瓦恩出版社,1982 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582b37a75e916fea65ecafed2fddd3e.html
















蛋糕媳婦真行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