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鎮沒有故事,只有小半個賈樟柯在跳舞

2023-09-12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永安鎮沒有故事,只有小半個賈樟柯在跳舞

本文作者:李嘯天

進入9月份,暑假檔結束了,離國慶檔還有段日子,這一個月的電影檔期里,大片不屑於參與,中小型電影就有了空間。

過去的周末,上映了《永安鎮故事集》《第八個嫌疑犯》《不虛此行》,找零碎的時間全都看了。且一個一個寫來,先來說說《永安鎮故事集》。

導演魏書均,出生於1991年2月5日,對於電影來說屬於典型的新新人類,但是已經拿到了三個坎城提名了,絕對屬於前途無量的人,前面有大好的前程在等著他。

院線片,他的導筒下已經上映了《野馬分鬃》與《永安鎮故事集》。這麼年輕,這已經算是非常很了不起的作為了。

對於《野馬分鬃》,站在觀眾及影評人的角度,只能說是典型的文青的自戀作品,為賦新詞強說愁,沒什麼意思。所謂的野蠻青春,不過是將殺馬特當作青春的全部罷了。不是說殺馬特沒有意義,你可以去挖掘殺馬特的內部故事,但是將殺馬特當成整個青春,然後賦予它意義,那就不對了。所以,《野馬分鬃》是一個不及格的作品。

到了《永安鎮故事集》,發現魏書鈞的成長相當快。《野馬分鬃》只能打40分,《永安鎮故事集》已經可以打70分了。或者說,他的能力本已足夠,只是《野馬分鬃》用錯了地方。

不過,《永安鎮故事集》也就值70分,半部好戲。

《永安鎮故事集》之所以成為「集」,是它真的是故事集,分成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是「獨自等待」,第二個是「看上去很美」,第三個是「冥王星時刻」。這三個名字,分別借用了三部電影的名字。

《獨自等待》(2004)是伍仕賢執導的一部影片, 夏雨 、李冰冰、龔蓓苾主演,這是一部被忽視了的佳作,是國內目前為止最好的青春愛情片,豆瓣打分8.2。《看上去很美》(2006)是張元執導的一部影片, 董博文、寧元元、李昕芸主演,故事比較低幼化,講述的是一個頑劣幼童的成長故事,除了小朋友表演很不錯,沒太多值得稱道的,算是張元的遊戲之作,豆瓣打分7.9。《冥王星時刻》是章明執導的一部影片,王學兵、劉丹、曾美慧孜主演,導演個人化的作品,除了曾美慧孜表現很棒,其他都是在意淫,沒啥可看性,豆瓣打分6.5。

《永安鎮故事集》的三個故事,很不幸,跟現實中存在的三部影片的打分規律是一樣的,「獨自等待」>「看上去很美」>「冥王星時刻」,8分>6分>5分。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按說應該從前往後逐步走向高潮,可《永安鎮故事集》卻一步一退,從現實主義佳作逐步淪為導演個人化意淫的作品,挺令人無語的。

綜合來看,《永安鎮故事集》講的是湖南的一個小鎮,突然來了一個攝製組,它給這裡帶來的衝擊與變化。

影片開頭就旗幟鮮明地講,永安鎮是一個被人遺忘的小鎮,這裡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毫無波瀾,這裡的人生,也不起波瀾,即便有,也像漣漪一樣,稍微盪了一下,迅速又恢復平靜。

「獨自等待」環節里,影片的視線聚焦於永安鎮上的一家餐館的年輕的老闆娘小顧(黃依米飾)。講她眼中看到的世界,隨著攝製組的到來,對她的些微的影響。

這個章節,也是整個影片最樸實最動人的一節,有一種賈樟柯的氣味的流淌。賈樟柯無疑是國內現實主義的巨匠,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可以當做紀錄片,隨便拿出來就是一段斷代史的既視感。「獨自等待」這一章就真實地記載了湖南鄉下的真實的生活,其中對於細節的把控,幾乎達到了亂真的地步。尤其是素人的表現,在鏡頭面前沒有任何扭捏的地方,簡直懷疑這到底是在演,還是生活的實拍。

這裡的永安鎮,說它不變,其實是在變的。最大的變化,是鎮子在不遠處靠近湖邊的位置進行了開發,那裡有棟棟樓房,有旅遊開發,已經相當現代化,永安鎮上的居民也大多移民到了新區。留在舊鎮上的並不多了。

只看舊鎮,似乎是沒有太大的變化。對於飯館的老闆娘小顧來說,她之所以留在這裡,並非她所願,只是她家的飯館在這裡,做慣了這裡的生意罷了。小顧留在這裡,也只是因為老公及公公婆婆不想走而已。

不過,飯館目前主要還是由公公及婆婆在操持。小顧主要負責記帳併兼服務員。公公說以後飯館要交完全給她,但現在還不是時候。何況,小顧還有一個正在斷奶中的孩子需要照顧。

攝製組的到來,其中劇組紀錄片導演告訴小顧,她張了一張鏡頭臉,很上鏡。這讓小顧蠢蠢欲動,躍躍欲試。但是,攝製組並沒有真正考慮她。

正如影片的主題所云,攝製組的到來,只是給這裡的生活帶來一些漣漪,稍微蕩漾一下,然後又歸於平靜。小顧,只瞥見了一絲微光,似乎可以改變她的生活,但終究是什麼都沒有改變。看著小顧,有種心碎的希望在嘆氣。

「獨自等待」,這個標題用的挺好,伍仕賢的原作就是講迷茫的青春下迷亂的愛情,一切都那麼朦朧不真實,卻又真實地發生著。小顧已經沒有愛情,但她已經擁有青春,她的未來同樣是迷亂朦朧的,什麼都可以發生,又什麼都發生不了,只能獨自等待。

這一節,真拍得太好了。如果整個影片都保持「獨自等待」一節的視角,保持同樣的掌控與張力,那麼《永安鎮故事集》幾乎可以達到無限接近賈樟柯的地步,將會成為一部經典。可惜,它不是。

接下來的「看上去很美」一節,讓前面營造的氣勢,一下矮了半截。

這一章節里,故事線從鄉村飯館的老闆娘小顧那裡,一下轉到了回鄉的大明星陳晨(楊子姍飾)身上,她也是片中攝製組邀請來的女主角。

這一節名字叫「看上去很美」,也用的很貼切,因為美好的一面只是「看上去」,實際上並非如此。大明星陳晨已經一年沒有接片了,她就想著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劇本,來為自己搏一把,打個翻身仗。

眼下的這個劇恰好挺合適,更重要的是在她的家鄉拍攝。帶著雙重目的,陳晨舊地重遊。

陳晨的回鄉,很有一種魯迅《故鄉》里迅哥兒回魯村的故事的既視感。迅哥兒回到家鄉,屬於衣錦還鄉,他以為自己回來可以看到幼時熟悉的一切,可是這裡對她來說早就物是人非。她是酒店裡的貴客,小時候的閨蜜卻只是一名普通的服務員,當她親切又自然地去打招呼的時候,迎來的只是冷冰冰的回應,只是服務員對待客人的態度。曾經的友誼,早就不見了,就像迅哥兒與閏土之間的厚障壁一樣。

迅哥兒回鄉,看到曾經的「豆腐西施」,在瘋狂地揩他的油。陳晨也是一樣,曾經的老同學現在已經成為了王總,所謂的接風洗塵,不過是借她的光來為永安鎮新區的旅遊開發區來代言罷了,而且提前未說,直接推上台硬蹭她的名氣。

還有曾經的舊親戚,見了面,就要求他帶自己的小孩入行演戲,成為下一個明星。被拒絕了,還大聲詛咒陳晨。

再就是曾經的初戀,難得見一回,結果還要被他的媳婦數落,而且同樣要求帶她家的小孩入行當明星。似乎陳晨有通天的本領一樣。

迅哥兒回鄉的心情是破碎了的,陳晨回鄉的心情同樣如此。

陳晨的質樸與永安鎮鄉民的騷動與勢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就是一個形象分明的現代版《故鄉》。

這一節「看上去很美」與第一節「獨自等待」相比,整體上差在了視角上。「獨自等待」採取的小鎮居民小顧的視角,它是平視的,更真實更質樸。而「看上去很美」已經是俯視的角度,從陳晨的角度去看小鎮,也是從社會上遊人物的視角去看小鎮,這種視角是不讓人感到舒服的,也是中國電影常見的毛病,導演總是把自己當上帝,去俯視鏡頭下的人物,指點江山,就像借陳晨之口,去批判永安鎮各色的人等,再已不再淳樸,而是個個充分了勢利,一心向錢看,唯利是圖,齷齪又卑鄙。

這樣拍好麼?

好,也不好。好在,也能如實刻畫出了永安鎮居民的真實心態,不作假,不惺惺作態,有一定批判的力度。不好,又不好在俯視的鏡頭,讓人很不速度,而且不走心,難以與陳晨產生共鳴。小鎮居民的齷齪,相對應的是陳晨的聖母心,可是陳晨的聖母心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電影沒有說。這就是不好的地方。陳晨的視角,其實就是導演的視角,已經很不腳踏實地了,與第一章節的質樸相比,判若雲泥。

到了第三部分「冥王星時刻」,就是徹底進入了導演的自戀狀態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已經失去了任何可看性。

這個章節里,電影的視角再一次轉變,進入了故事裡的攝製組,以劇中劇中的編劇春雷(康春雷飾)的視角展開。因為他寫那個劇本已經寫了6年了,對整個故事的人物是最理解的,他寫的小鎮就是永安鎮。他想表達的小鎮也是一個在大時代里沒有了變化的一個小鎮,就像一個木乃伊一樣。

春雷的故事裡的飯館老闆娘,(不是小顧,是戲中戲中的人物),一直想要離開小鎮,去遠方闖蕩,而出走的理由,是為了錢,因為這個小鎮一直沒有什麼變化,老闆娘膩了,為了求變,為了掙錢,她要出走。

而導演(劉洋飾)想要拍的老闆娘,是要有意識形態的,要有女權意識,她的出走一定要是女性意識的甦醒。就此,編劇與導演就此展開激烈的爭吵。

這一段,已經與永安鎮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兩個人在這個鎮子上吵來吵去罷了。故事換成永寧鎮、永豐鎮,都一樣。

兩個人在那裡談創作,構成了一整節的故事。這一節,不再是寫實的,而是不斷夾雜著斯派克·李、伍迪·艾倫;海明威、屠格涅夫;搖滾、雷鬼;表現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遠離普通觀眾的詞彙。

這一部分叫「冥王星時刻」倒也非常貼切,因為《冥王星時刻》本身就是一部有關電影創作的故事,講的就是一個劇組在深山間不斷尋找與跋涉的故事。這樣做,沒什麼不好,但是它不接地氣啊。尤其是與前面兩個部分比起來,尤其顯得突兀,格格不入。普通觀眾,可能會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大機率不會去關心一部影片是如何拍成的。

其實,三個章節的結合還是非常緊密的,三章的人物也是緊密相連的。但是將第一章與第三章進行對比,其中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由寫實到務虛,這麼玩下去,幾乎要把自己玩死了。

對於電影圈來說,這樣拍攝很酷。在《永安鎮故事集》的首映禮上,來了一堆圈中導演,他們看了後紛紛心有戚戚焉,非常感動,因為這部片將他們的創作狀態給拍攝了出來了。尤其是那個武姓影評人,那裝扮,分明是在諷刺已塌房的著名影評人鸚鵡史航。很犀利,也很無聊。

也好,如果只是拍給圈內人看的,只為感動圈內人,也就隨它去吧。

可是,主創明明又想要票房。這就擰巴了。

按說,一直按照第一節的情緒去拍,按照賈樟柯的氣質去拍攝,其實票房還真的有可能會高很多,甚至盈利。現實主義沒什麼不好,去年的《隱入塵埃》,今年的《八角籠中》不都挺好的,而且也可以賺錢,為什麼要排斥呢?

可以,偏偏它沒有,三個故事一路走低,從可能的經典變成平庸之作再變成自言自語的行貨,遠離了觀眾。這就怪不得觀眾也會拋棄你了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5126175f907b67cda8e16843972ca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