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焚燒「禁改限」,背後啥原因?

2024-10-21   中國青年網

近段時間,湖南部分地區推動秸稈「全域禁燒」改為「劃區限燒」,引起輿論關注。

根據10月15日公布的《津市市人民政府關於劃定秸稈禁燒區、限燒區的通告》,涔澹農場、三洲驛街道、汪家橋街道、襄陽街街道、金魚嶺街道、嘉山街道全域和新洲鎮萬壽宮社區、孟姜女社區、五泉社區、麓山村、庹家峪村,全時段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包括水稻、油菜、棉花、玉米等農作物產生的秸稈)以及落葉垃圾等易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

通告明確,全市未列入禁燒區域的為限燒區域,在限燒區域內重污染天氣預警指令發布期間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其他時段分區域有序組織焚燒。

禁改限,為基層減負

澎湃新聞注意到,2017年,津市市人民政府曾發布公告明確,全市行政區劃範圍內禁止露天焚燒秸稈。

津市為湖南常德代管的縣級市。近期,常德市石門縣、臨澧縣也在相繼劃定秸稈限燒區。

其中,常德市生態環境局石門分局10月18日公布的《關於劃定秸稈禁燒區、限燒區的通告(徵求意見稿)》顯示,楚江街道、永興街道、寶峰街道、二都街道、易家渡鎮、新關鎮、洛浦林場、夾山管理處全域等地為禁燒區,全時段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包括水稻、油菜、棉花、玉米等農作物產生的秸稈。全縣未列入禁燒區域的其他區域為限燒區,在限燒區域內,重污染天氣預警指令發布期間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其他時段分區域組織有序焚燒。

常德市生態環境局臨澧分局9月7日公布的《關於劃定秸稈禁燒區、限燒區的通告(徵求意見稿)》顯示,縣中心城區周邊、二廣高速兩側、沅澧幹線兩側區域全時段禁止露天焚燒秸稈。未列入禁燒區域的為限燒區域,在限燒區域內,重污染天氣預警指令發布期間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其他時段分區域組織有序焚燒。

澎湃新聞注意到,今年8月末,常德市生態環境局曾對《常德市人民政府關於劃定秸稈禁燒區、限燒區的通告》內容予以解讀。

其中提到,為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切實改善環境空氣品質,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湖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湖南省重污染天氣防治若干規定》等規定,常德市政府出台了該通告,由原來秸稈全域禁燒轉變為分區域禁限燒,進一步為基層減負。

澎湃新聞另外注意到,今年4月,常德市農業農村局在答覆人大代表建議時透露,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將其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市藍天辦將全域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基層幹部工作壓力大、推進難,農民群眾不理解、有怨言。代表指出的工作推動較難、農業成本增加、收益大幅縮減等問題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常德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全市每年產生的秸稈量達數百萬噸。常德市農業農村局當時透露,將在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中充分吸納代表的意見。一是全力配合市生態環境局修訂《常德市人民政府關於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的通告》和開展禁燒區、限燒區的劃定工作。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認真落實市級獎補資金,並指導各縣市區相應設立縣級秸稈綜合利用專項獎補資金。三是培育利用主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新引進的秸稈綜合利用主體由項目落戶地按照招商引資政策實施產業扶持。

今年5月,常德市生態環境局也在答覆代表建議時透露,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將露天焚燒秸稈納入了年度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考核,近幾年常德市衛星火點頻發,尤其是2023年省政府通報常德市共監測到遙感衛星火點118個、9月省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將常德市秸稈禁燒管控不力作為典型案例進行了通報。自2019年以來,該市因為環境空氣品質考核壓力,實行全域禁燒政策並對發現的衛星火點按照每個10萬元的標準實施財政扣款,客觀上給農業生產和基層政府運行帶來一定的壓力。該市擬劃定秸稈禁燒區、限燒區,實行秸稈有序焚燒。

如何劃定限燒區

在《常德市人民政府關於劃定秸稈禁燒區、限燒區的通告》正式出爐前,常德市生態環境局曾於6月28日組織召開了一場《關於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的通告(徵求意見稿)》聽證會。

聽證代表提出,從環境監測、生態平衡和氣候變化的角度來看,秸稈焚燒會破壞土壤結構,焚燒過程中會產生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變化產生負面作用,我們需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禁止露天焚燒,對於通告的禁燒、限燒範圍和時段是很有必要的;

禁燒區建議儘量要科學合理,要對劃入禁燒區域的群眾做好宣傳工作避免牴觸情緒,限燒區域和時間段定義需要完善,公告下發後,需進一步引導,將責任壓實到街道、村社,引導綜合利用收集,分區域組織焚燒,盡力減輕禁燒對老百姓的影響,增加可以燒的區域;

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做好配套措施和運用科學方法,文件下發後,秸稈如何處理?秸稈堆放哪裡?秸稈如何有序焚燒?各級相關單位要認真思考,出台相對應的管控方案。

聽證代表還提出,上風向可以精確管控,但下風向要優化一下,確保區塊完整;常德市劃分完成後需要與省級部門報告對接避免限燒區被考核。

官方當時就區域限燒劃分的問題答覆稱,今年5月初,市生態環境局和市農業農村局已經聯合發布了關於劃分秸稈禁限燒區域指導意見的徵求意見稿。根據法律法規比方說:高速公路、省道、機場周圍、林地外緣一公里以內是不允許焚燒的。關於進一步優化的問題,在下一步程序上,我們會徵求各區縣市政府、市直部門的意見,開展相關工作,並提交市政府經常委會研究通過後,再進行優化。

澎湃新聞注意到,湖南益陽、張家界等地近期也在劃定秸稈禁燒區與限燒區,其中部分縣區正按照高速公路兩側和區域邊界劃分禁燒區。

例如,益陽市桃江縣人民政府10月10日《關於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區域和時段劃定的通告》明確,將全境所轄15個鄉鎮分為禁燒區和限燒區。

益陽市桃江縣人民政府《關於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區域和時段劃定的通告》

禁燒區包括:縣城開發邊界內及其邊緣外延3公里範圍內,其他鄉鎮主要人口集中區;途經桃江境內高速公路、鐵路兩側2公里範圍內的區域;途經桃江境內國省道公路兩側1公里範圍內的區域;桃江縣域與鄰縣交界處1公里範圍內的區域;各級自然保護區、公園、文物保護單位等。

限燒區即禁燒區以外的其他區域。桃江官方明確,限燒區內,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防止大氣污染、保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氣象條件、焚燒地點和方式,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組織進行有序焚燒。焚燒前需報當地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審批,並報市生態環境、農業農村部門備案,防止大面積集中焚燒帶來區域大氣污染。

9月10日,張家界慈利縣人民政府《關於劃定秸稈禁燒區、限燒區的通告(徵求意見稿)》介紹,秸稈禁燒區的劃定應根據當地土地利用類型及環境空氣品質狀況,結合地方實際與管理需求合理確定秸稈禁燒區界線,儘量連續成片,避免破碎化。該縣秸稈禁燒區主要由城鎮開發邊界禁燒區、道路禁燒區、區縣交界禁燒區、自然保護區禁燒區、林場禁燒區、其他禁燒區(文物保護單位、糧庫等)組合疊加而成。

在慈利這份徵求意見稿中,禁燒區以外的其他區域屬於限燒區,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防止大氣污染、保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氣象條件、焚燒地點和方式,可開展有序焚燒。

藍色區域為禁燒區

不過,限燒區出現下列情形時段,則列入禁燒時段。包括:風速小、靜穩、逆溫等不利於大氣污染擴散的天氣;下雨天或者秸稈潮濕不能充分燃燒的天氣;當日19:00至次日7:00的夜間時段;當地環境空氣品質預報將出現以細顆粒物(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輕度及以上污染天;當日出現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中度及以上污染連續達三小時等。

禁還是限?各省態度不一

公開報道顯示,面對秸稈焚燒「禁」與「限」問題,各省份出於地方實際,做法不一。

今年8月14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就在答覆省政協委員《關於將秸稈禁燒調整為有序焚燒的建議》時透露,2023年5月,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成立工作組,赴山東、四川、廣西、湖北、安徽、浙江、河北、湖南等8省調研,其中,在山東省東營、濱州市調研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情況。

調研組提出:通過歷年秸稈禁燒工作推進,大部分農戶已經有了不再焚燒秸稈的意識,建議堅持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同時建議調整工作思路,更加注重秸稈綜合利用,從技術上提升秸稈經濟價值,真正將秸稈由「廢」變「寶」,由「不敢燒」「不能燒」轉換為「不想燒」「捨不得燒」。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答覆還透露,該廳與浙江、廣西及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聯繫,詳細了解秸稈禁燒政策及經驗做法。近年來,浙江省持續加大力度抓禁燒;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劃定禁燒區、限燒區,14個設區市已全部劃定禁燒區,限燒區每年組織有序焚燒;湖南省生態環境、農業農村部門配合協作,全力落實禁止露天焚燒秸稈。

澎湃新聞查詢時注意到,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2022年6月提供的數據:全區14個設區市已完成禁燒區劃定和調整工作,劃定禁燒區面積合計5.3萬平方公里,約占總行政區域土地面積的22%。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稱,針對秸稈綜合利用難以全域有效覆蓋和農民耕作習慣難以短期徹底改變的基層實際,對限燒區域內確實無法有效開展綜合利用的秸稈,在不影響區域環境空氣品質的前提下,探索開展有計劃、有限度地管理式有序焚燒。創新提出「秸稈焚燒預報指數」,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計算模型,結合GIS基礎數據,確定燒除時間、燒除區域和燒除量,可提前5天預報秸稈焚燒對環境空氣品質的影響。按照定鄉鎮、定規模、定時段、定責任人等「四定」要求,組織各地分區、分時段有序開展秸稈焚燒。2022年3月初,各地利用大氣擴散有利條件,開展了兩輪秸稈有序焚燒,未出現中度以上污染天氣,有效緩解了禁燒與焚燒的矛盾。

首府南寧的做法是——自2019年起將市轄區劃分為秸稈禁燒區和限燒區,其中限燒區僅在特殊時段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其餘時段不禁止。

據南寧市生態環境局今年6月公開說明,在當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不夠高的情況下,為解決秸稈堆放田間地頭影響耕種的問題,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於2020年3月出台了《南寧市組織有序焚燒農作物秸稈工作方案》,允許在不影響環境空氣品質和生產生活的前提下,對無法利用的秸稈,有組織、有計劃、有限度地限時、限地塊、限規模焚燒,變被動「救火」為主動合理焚燒處理。該政策實施以來,該局組織全市開展了300多次有序焚燒,解決了部分秸稈滯留農田影響耕種的問題,也減少大氣擴散條件不利時無序焚燒帶來的污染風險隱患。

需要指出的是,據湖南方面最新消息,該省擬從省級層面提出因地制宜實施秸稈禁燒管理,包括劃出秸稈限時禁燒區。

就在10月12日,湖南省司法廳公布了《湖南省秸稈綜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燒管理若干規定(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

其中第八條規定,堅持以禁止露天焚燒為原則,以焚燒為例外因地制宜實施秸稈禁燒管理。設區的市(自治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等有關規定,劃定本行政區域的秸稈全時禁燒區,並向社會公布。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可以對劃定的秸稈全時禁燒區進行動態調整。秸稈全時禁燒區以外的農作物生產區域劃為秸稈限時禁燒區。

第九條規定,設區的市(自治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秸稈限時禁燒區秸稈產生量、綜合利用量、剩餘量進行調查統計,編制秸稈露天焚燒計劃,確定焚燒的區域、時段和責任人等,實行動態錯峰焚燒。根據空氣品質指數、天氣和重要農時季節等因素,確定秸稈限時禁燒區的禁止露天焚燒秸稈時段,並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