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10家企業「排隊」赴港!港股IPO四季度有望回暖

2023-10-13     獨角獸早知道

原標題:超110家企業「排隊」赴港!港股IPO四季度有望回暖

受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等諸多不確定因素打壓,今年第三季度全球首次公開發行(IPO)活動較為疲弱,香港市場在全球IPO排名中也跌至第八位。

畢馬威在近期發布的《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場2023年第三季度回顧》報告中指出,香港IPO市場在短期內仍面臨挑戰,主要原因是利率持續高企和經濟增長放緩。這些因素對投資者信心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全球IPO活動整體不景氣。然而,香港IPO市場的潛力和機遇依舊存在,積極因素已在逐步增加。

綜合 | 中國基金報 編輯 | Echo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報告數據顯示,香港IPO市場2023年前三季度僅有44宗IPO上市,募資總額為246億港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65%和15%。但事實上,自9月以來,港股IPO節奏出現了明顯加快。截至2023年10月10日,正在「排隊」的港股IPO已經超過110家。

畢馬威稱,照目前情況來看,香港有望在2023年年底重返全球IPO五甲。

該機構還表示,有別於香港整體IPO市場,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率先顯露增長勢頭,迄今有六家公司成功上市,超越去年同期的四家,再次彰顯香港作為生物科技公司集資樞紐的韌性。

截至9月30日,共有29家訊息技術、媒體及電訊公司以及20家醫療保健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9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這兩個行業合計占香港新股申請宗數近一半,有望幫助香港在年底重返全球IPO排名前五位。

報告強調道,香港IPO市場在長期發展中仍然具有巨大的潛力。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具備了良好的法律體系、資本市場基礎設施和專業化的金融服務,這些都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上市環境。此外,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緊密聯繫,使得香港成為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首選地之一。

報告認為,香港IPO市場的復甦和重返全球IPO五甲需要克服一些挑戰。首先,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的不明朗因素需要穩定和解決,以恢復投資者的信心。其次,香港需要採取措施來吸引更多的新興科技和創新型企業上市,以提升市場活力和吸引力。此外,監管機構應加強市場監管,確保市場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以增加投資者的信任。

事實上,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已出台一系列舉措,力圖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期在出席第三屆香港國際人才高峰論壇時表示,為加速推動創科產業發展,香港特區政府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引進重點企業。陳茂波表示,自去年12月底,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了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專責針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以及先進位造與新能源科技等四個範疇,引進世界各地具代表性或高潛力的重點企業。

「歷經9個月的努力,香港引進辦至今已接觸了超過200家企業,目前,有近30家企業已經或準備落戶香港,或擴展其在香港營運的規模。這些企業初期會在香港合共投資超過300億港元創造超過1萬個就業機會,其中大部分為科研或管理層職位。」陳茂波透露。

德勤中國認為,當下應適時思考除了與其他海外證券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外,香港該如何吸引及落實更多海外公司來港上市。香港應如何更好擴容,進一步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豐富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產品,引入更多內地和其他市場的資金,以及成就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新股市場。整個資本市場亦應該怎樣更好轉變發揮專業投資者、風險投資(VC)和私募股權投資(PE)對市場的推動,以支持香港新股市場和其生態圈的長期、更健康的發展。

畢馬威提到,香港交易所最近發布了有關GEM改革的諮詢檔,提出措施以提升GEM對具有高增長潛力的中小企業的吸引力。此外,香港特區政府已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以全面檢視影響股市流通性的因素。這些舉措,加上持續完善的港交所上市制度,均有助香港加強多元化和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展,維持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畢馬威中國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伙人朱雅儀表示:「儘管IPO活動仍然低迷,香港在持續擴大互聯互通機制,深化與亞太、中東和環球市場的聯繫上不斷作出努力,並透過優化氣候相關披露以促進可持續金融的發展,這些措施對香港持續增強國際聯繫並擔任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的橋樑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對於港股後市的發展,多家機構都表達了樂觀的態度。

里昂證券報告認為,香港經濟復甦速度較預期緩慢,但已處於轉折點。艾德證券期貨表示,伴隨著9月末以來油價下跌,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有望受到抑制,疊加中國宏觀經濟漸進式復甦,預計10月港股市場與美股市場將繼續同步,將迎來觸底回升。

中泰國際也在研報中指出,企業盈利開始回穩,恒生綜合指數中的非必需性消費、信息科技、醫療保健在最近兩個月的盈利被持續上修;9月至今港股通再累計凈流入452億港元,成為支撐港股的中堅力量;港股主板20天日均成交金額低於滾動兩年平均1個標準偏差,是市場底部的重要特徵;過去十到十五年以來,四季度的季節效應也不容忽視。

外資機構方面,近日,高盛研究部股票策略團隊發表研究報告分析,維持A股和港股的超配評級,但戰術上更看好離岸市場,因其股票估值更具吸引力,根據近期南下資金流判斷,港股市場或在年底前反彈。根據高盛研究部模型預測,未來3個月,MSCI中國指數回報有望增長9%,在主要指數中,預計恒生科技指數將表現最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446b4958f6c2885c573f1021005da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