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那家醫院有心理科 這三個認知幫助我們輕鬆應對童年創傷 天津安怡醫院

2022-06-01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

原標題:天津市那家醫院有心理科 這三個認知幫助我們輕鬆應對童年創傷 天津安怡醫院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專科醫院。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科、中醫科、睡眠門診、抑鬱症診療門診、中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專科與亞專科。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電視、冰箱、無線網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諮詢門診、心理熱線、網絡諮詢等多種諮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的精神康復治療,採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提到童年,你會想到什麼?

簡簡單單的歡愉?還是塵封心底的傷痛?

如果,剛好你的童年是不幸的,那我想告訴你:

雖然童年創傷將烙印在我們一生中,但它並不妨礙我們成為優秀的人。

比如最近翻紅的王心凌。

16年前軟萌的甜心公主,16年後依然甜度爆表。原本以為她是泡在蜜罐中長大的,誰知道童年也曾不堪回首。

東野圭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希望本文分享的三個認知,能讓你在回憶童年時更加釋然,在未來的人生之旅中走得更加輕鬆。

01 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家庭

有心理學家提出,正常的成長發生在一種普通的、可預期的環境中,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們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足夠的食物、足夠的關愛、足夠的和平、足夠的關注、足夠的監護、足夠的約束。

然而事實卻是,「足夠好」的成長環境並不多見,沒有一個家庭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家長是完美的。

王心凌的童年,是在單親家庭的貧窮中度過。

父母在王心凌年幼時就離婚了,她和弟弟自小跟著母親一起生活,相依為命。

媽媽為了多賺一點錢養家,每天都要騎摩托車去離家50公里的地方打工。

很多時候,她家都是靠著別人的接濟度日。

有一次,家裡實在沒錢了,王媽媽買了一份便當給王心凌和弟弟吃,自己卻一個人餓著肚子。

因為很久沒能從離婚的陰霾中走出來,加上養育一雙兒女負擔太重,王媽媽因此患上憂鬱症,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生活艱辛,缺少父愛,王心凌的童年過得比大多數孩子都要辛苦。但她一直很樂觀,並且從苦難中淬鍊出獨立和堅強的性格。

這也是她能成功的性格基石。

童年傷痛,走不出來是沼澤,走出來了則是上坡路。

從小吃過苦的孩子通常更有韌性,這讓他們在逐夢路上目光更堅定,腳步更有力量。

02 相信「一切壞事對你都有好處」

有一本書叫做《一切壞事對你都有好處》,書名很有哲學寓意。

那麼,童年陰影這件壞事會給一個人帶來什麼好處呢?

人們在童年時遭受過來自於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某些傷害,這使得他們的性格內向且敏感,但這樣的性格能更深刻地觀察社會和人性。

當你對周邊萬物有了更深的領悟,你不一定會成為一個偉大人物,但你一定能在你的領域裡取得更大的成就。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超常的痛苦催生超常能力》的文章里曾指出,大多數心理疾病都是在童年時初步形成,且心理疾病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保護作用。

如果沒有心理疾病的保護,很多孩子可能早就天折了。

例如,一個8歲的孩子之所以很孤僻,可能是因為他沒有學會拒絕別人,任何人向他尋求幫助或指使他做事情時,他都說不出「不」這個字來。這個時候,孤僻就是對他的保護,可以防止別人不停向他索取,最終將他掏空。

換個角度看問題,是否那些不敢觸及的童年禁區也沒那麼可怕了?

03 除了你,沒人能讓你走出傷痛

弗洛伊德認為,人對難以承受的痛苦經歷,有一種天然的逃避——不願意想起和記得。

幼時的我們心理還很脆弱,沒有能力直面童年傷痛,會把它悄悄沉入記憶的深海。但這些傷痛藏不住,它總會在成年後控制著我們的言行模式,給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要想走出童年陰影,唯有直面它了解它。

像伊能靜一樣。

伊能靜生活在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家庭,她是家裡的第七個女兒。

生下她之後,父親都沒有看一眼就走了,他要去找別的女人生兒子。

被最親近的人拋棄、性別不被接納,讓伊能靜從小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

那時的她看不起自己,一個認為全世界都會拋棄她的人,隨時都在做「準備被拋棄」的事情。

所以和前夫庾澄慶吵架的時候,她甚至去買藥準備自殘自殺。

她用歇斯底里的方式尋求愛,但是一個人自己內心不安的時候,誰都填不滿她。

直到和秦昊的第二段婚姻中,伊能靜漸漸明白,幸福是自己給自己的。

她在小作文中寫道,「我曾經喜歡當寵物,但現在,我更希望自己是個能開門走出去的人,不必討一個摸頭來感覺自己被愛,不需要在家等誰才有存在感……離開被同情、被憐憫、被可憐,清晰、獨立、平等。」

是的,別人可以心疼你的遭遇,卻不能當你的醫生。

當你自己走不出過去,誰也無法把你帶到光明的未來。

正如心理治療師施琪嘉提到的,療愈自己的一個很重要的辦法就是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理解某種關係,這才是最大的療愈。很多事情都是理解後就不害怕了。

假設你能夠明確童年創傷對目前的情感、認知、行為等方面分別有哪些影響,那麼通過一些認知和行為訓練,讓自己在類似的場景中學習新的思維和應對方式,就可以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願我們每個人都成長為溫柔而強大的大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3fc75779b889a7e0f72e8bf53c009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