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媽媽的八大育兒禁忌,看看你占了幾條

2023-08-24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職場媽媽的八大育兒禁忌,看看你占了幾條

職場媽媽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需要努力工作的同時又要照顧家庭,她們面臨著許多矛盾的場景。

自己身體還沒有恢復到最佳時期,就算開始了工作,也會擔心家裡的孩子,精力不夠不說,不定時地擠奶,背奶也面臨著很多尷尬。

想一心撲在工作上,卻又擔心孩子的健康安全和教育;想回歸家庭,卻又擔心被人嫌棄不賺錢,沒有話語權,尤其是家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光靠丈夫一個人工作真的很難維持。

雖說現在很多企業,對職場媽媽都有了更多的關注,包括特殊的工作模式,工作性質,甚至有些企業還能讓媽媽們帶著孩子一起工作,可對媽媽們本身來說,他們想兩頭兼顧的情況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改善。

這裡分享由眾多職場媽媽總結的八大育兒禁忌,讓新進入的職場媽媽們少走彎路。

1、過早斷奶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母乳本身所提供的各種營養元素,已經無法滿足孩子成長發育的要求,適時斷奶成了必經的階段。

再加上很多職場媽媽擠奶特別不方便,要麼場合不對,要麼工作太忙,一時忘記了,也會導致孩子奶量不夠,心下一狠,就直接給孩子斷了奶。

但過早斷奶可能會造成孩子營養不夠,影響生長發育。再加上孩子心理上還沒有做好和媽媽分開的準備,抑或是沒有適應輔食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孩子吵鬧,內心焦慮不安等情況。

所以,斷奶雖然是必然的舉動,但一定不能太早,對於準確的時間規定,其實目前為止也沒有明確的標準,主要還是要看寶寶的成長狀況而定。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有建議,6個月以內建議一定是純母乳喂養,最好能堅持到寶寶一歲左右。

這個時候,孩子的脾胃功能發育相對比較完善,能正常吃飯,牙齒的咀嚼功能也比較好,正常的吞咽都能做得比較好,斷奶後,不會因為不適應或營養不夠而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

2、把寶寶全權委託給老人或保姆

這種情況下,看似職場媽媽們輕鬆了很多,可弊端也特別明顯。

第一,老人育兒觀念有偏差

很多老人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育兒教育,對孩子的照顧雖然很細心,也付出了很多,但大多依照傳統的理念,在衛生,營養,搭配上都不夠全面,溺愛,也成為孩子性格較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關係疏遠

這點我自己就有明確的感受,我家小寶兩歲時我重返了職場,孩子大多數的時候都和外公外婆在一起,哪怕到現在,孩子依舊和外公的感情最深。

畢竟,在他最需要陪伴的時候是老人在他身邊。對孩子而言,誰陪伴他的時間最長,在他最沒有安全感的時候,誰在他身邊,那麼他與誰的關係就會愈加親密。

如果父母將孩子全部託付給老人,缺席了孩子的整個成長,在孩子需要安慰和鼓勵的時候父母不在身邊,勢必會影響家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當父母想管教孩子的時候,就很難溝通和管教了,孩子不好的性格也會影響他一生的成長。

3、陪孩子的時候不能夠全心全意

我們常說,質量不高的陪伴還不如不陪。

首先,孩子完全感覺不到愛,因為父母的注意力壓根就不在自己身上,只是做著自己的事情,有時面對孩子的詢問和邀請,父母還會感到厭煩,甚至是斥責,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受不到被愛,反而覺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贅。

其次,起反面作用,有些父母一回到家就玩手機,一心二用,脾氣暴躁,難以溝通,在這種情況下想讓孩子學習,那不是亂彈琴嗎?

最後,家庭氛圍差,孩子無法從父母身上感到愛和正能量,時間長了,這樣的孩子會變得沒有上進心,比較頹廢,情緒暴躁,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可以的話,家長儘量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在孩子身邊時,放下手機等電子產品,將所有的心思和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到自己做的事情能被父母看到,內心感到鼓勵和被愛,有強烈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4、試圖用一堆玩具來代替親子時間

我太忙了,上班回來又好累,哪有時間陪她呀?

我花了那麼多錢給她買喜歡的玩具,難道還不夠嗎?

玩具也許可以讓孩子感到愉悅,卻無法替代父母的陪伴。

試問孩子玩得高興時,和誰分享?遇到難題了,向誰求助?玩玩具時不小心弄傷了自己,這時爸媽的安慰在哪裡?

一次次地希望,一次次地失望,久而久之,孩子就開始封閉自己的內心,不願意再和父母溝通分享,家庭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5、輕視育兒教育

我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

只要給孩子掙夠錢,就是對他負責了。

就算學了,也不一定能教好孩子。

誰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經驗和心理可參考,要麼就是由自己從父輩那裡學來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要麼就是憑感覺。

孩子一旦管教不好,父母就會說現在的孩子太難管,將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

那麼,請問家長,你了解孩子的成長階段及每個階段的需求嗎?你知道孩子內心最渴望什麼嗎?你知道他在想什麼嗎?你知道他需要爸媽怎麼和他溝通嗎?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學總比不學好,不要總為自己不學習找藉口,在孩子不聽話時,試試問問自己,你是合格的父母嗎?你真的懂怎麼教育孩子嗎?

6、忽視陪孩子戶外活動的親子時間

眾所周知,戶外活動的親子時間不僅能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培養默契,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和興趣愛好,更能讓孩子在放鬆,開心的前提下,敞開自己,增加安全感。

一旦父母忽略了戶外活動的親子時間,這些原本能增加彼此間交流的機會就會消失,想再進一步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難度就非常大了。

7、把親子時間變成給孩子補習的課堂

原本很期待和回家的父母說一下自己一天的趣事,可孩子面臨的卻是被迫學習,稍有不對就要指責的情況,這些都會讓孩子非常牴觸,厭惡學習,他也會討厭讓自己學習的父母,親子關係變得疏遠,不願意溝通,甚至不願意回家。

不管有多忙,不管孩子的學習如何,一個家庭親子之間必不可少,本來白天就沒有時間陪孩子,如果晚上的親子時間再被學習所占領,父母與孩子之間就會缺乏了解,感情淡薄。

8、把工作上的焦慮帶回家

我很怕媽媽回家,她要是笑著還好,要是板著臉,就表示今天上班心情不好,看我什麼都不順眼,動不動就會打我。

這是網絡上一個很火的視頻裡面的內容。

孩子並不是你的出氣筒,作為成年人,保持穩定的情緒是第一要務,尤其是面對年齡小比較敏感的孩子,父母的些許不高興,都會讓孩子感到恐懼,他會想,是不是自己又犯錯了,又要挨罵了。

久而久之,孩子會嚴重地缺乏安全感,說話做事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惹別人不高興,習慣察言觀色,不夠坦誠。

面對困難,也會習慣性地退縮,人也變得唯唯諾諾,沒有主見,很難在社會上生存。

職場媽媽要想工作孩子都能兼顧,一定要明白育兒的這八個禁忌,做到心中有數,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儘可能地給孩子更多科學的照顧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3f01e87dc9e8d62fc9d9ae5f575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