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篇帖子,很簡單的問題,卻引起了無數網友的圍觀和評論。
帖子內容:
都說科學育兒,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到底能不能打呢?
回復內容:
@奇奇怪怪:作為二胎寶媽,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完全可以打。要是小時候犯錯不打,長大後更沒有機會糾正了……
@八戒丟了豬:為啥要打孩子?他們知道什麼啊,就算犯錯了,也可以好好教育。再說了,打了孩子,就能保證他們不犯錯嗎?
@喜樂:都說「不打不成器」,80後和90後的孩子,誰不是在父母棍棒下長大的?所以說,孩子犯了很嚴重的錯誤時,還是要打的,這樣才能長記性。
@新時代的新:屢教不改的情況下,要是再不打孩子,讓他們長記性的話。下次,可能教育孩子的機會,就要留給別人了。
很明顯,網友的態度分成兩派:有人贊成打孩子,這也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老有人不贊成打孩子,覺得打罵教育存在弊端,影響親子感情。
看著帖子下吵鬧不停的網友,很想說一句:別再吵了!與其在這裡爭吵,不如回想一下自己的育兒方式。
孩子到底能不能打呢?來自專家的回答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篇育兒專家的文章,關於「孩子能不能打」的問題,他在文章中做了詳細的描述。
首先想告訴大家的是:孩子可以打,這一點毋庸置疑。
雖然現在不提倡棍棒教育,但要是孩子犯了很嚴重的錯誤,父母還是有權利和義務教育他們的。
明知道說教等於對牛彈琴,孩子壓根就聽不進去,為何還要對他們浪費口舌呢?與其長篇大論的教育,倒不如痛痛快快的「打」一頓。
尤其是特別調皮的男孩,必要的時候,真的需要爸爸出馬,「狠狠」地揍一頓之後,會發現孩子很多壞毛病都改了,效果顯著。
父母要清楚一點:打孩子的初衷,不是為了發泄自己內心的怨氣,而是為了讓他們認識錯誤。打罵,是教育方式的一種,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認識錯誤,並加以改正。
換句話說:打,不是目的。很多父母陷入了教育誤區,把打罵孩子當成目的,到最後破壞親子感情不說,還起到了反作用。
用專家的話說:可以打孩子,但一切都要建立在「規矩」和「原則」之上。即便是打孩子,也要有原則和底線,而不是所有時候都可以。
在合適的時機打孩子,才有助於他們蛻變的優秀。若是選擇的時機不對,最後只會適得其反,把孩子推向深淵。
這些情況下,不要打孩子
1、成績不好的時候
看到孩子的成績單,很多父母怒火中燒,立馬就將用他暴揍一頓。
很想問一句:打孩子一頓,他的成績就能提高嗎?說不定下一次,考的分數比這次還低呢?
成績,只能說明孩子現階段,還有很多知識沒有掌握到位。其餘的,什麼都說明不了,即便是暴揍一頓,也沒有任何意義。
2、做事情磨蹭的時候
催了幾遍,孩子卻無動於衷,做事情還是磨磨蹭蹭。
看到他們的樣子,很多父母就忍不住了,立馬對著他一頓「瘋狂」輸出。
做事情磨蹭,說明孩子已經在做了,只是「做」的速度有待提高,或者沒有滿足父母的與其而已。
這個時候,要是再打孩子的話,他們很可能會有逆反心理。下一次,會做的更慢,反正會被打,做得快慢有什麼意義呢?
3、某件事情沒做好的時候
別的孩子都完美完成了某樣事情,唯獨自己孩子沒有做好。
這個時候,有些父母就做不做了,甚至不分青紅皂白的把孩子打一頓。
不知道是自己的虛榮心沒有得到滿足,還是孩子確實做得不好,才讓父母如此生氣。
說真的,事情沒有做好,說明孩子有待進步的空間很大,需要的是父母的指點和教育,而不是「暴揍」。
關於打孩子,送給父母的溫馨小建議
打孩子的前提,一定是他們做了違背原則和底線的事情。
不尊敬父母、長輩的時候,父母可以狠狠的「打」一頓,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浪費別人勞動成功的時候,也可以打一頓,讓孩子學會珍惜;
有好吃懶做,甚至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時,要狠狠教育一番,打的越狠,孩子越長記性;
不懂禮貌,所以亂發脾氣的時候,也要狠狠教育。若是任由孩子自私任性,將來肯定會吃生活和社會的苦,會有別人狠狠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