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正遺規中這兩句話,對家庭教育太重要了

2022-04-24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養正遺規中這兩句話,對家庭教育太重要了

《養正遺規》中記載這樣一句話:「余每見當世所稱材子弟,大者夸記誦,詡詞章,而德行根本之地,鮮過而問焉。」

這裡的「余」就是陳宏謀老先生自稱,他說:「他看到當今(乾隆年間),很多人們所稱讚的才子所誇耀有能力的人,無非就是會寫寫文章,能背誦一些經典而已。關於德行這方面的事情很少有人去過問。」從這句話當中,陳宏謀老先生也說出了我們自身的這個誤區,一提到人才,更多想到的就是要考100分,要有文憑,而在這裡,陳宏謀老先生告訴我們:「真正的人才是要有德行,以德行為主。」有德有才的人可以稱之為是棟樑,是人才。

我前面發布過一篇文章《她是碩士研究生,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卻在工作一年後被學校開除》,裡面的主人公因為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在誇讚聲中長大,從來都沒有人去批評過她。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做。長大後走向工作崗位,處處碰壁。在同事鄙視的目光面前,在人們嘲笑這個生命面前,她是無法接受這些的,所以最後她選擇辭職,回到了家裡。

她一度陷入到了這份第一名當中,後來這個年輕人學習了傳統文化,才知道自己雖然學習好,可以說是有才但是卻無德。她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增長德行,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這個時候她才可以學以致用,所以什麼是真正的人才?陳宏謀老先生在《養正遺規》一書中,給我們做出了一個明確的說明,「真正的人才是要德才兼備」。正所謂「有德有才是正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

所以我們真正要培養出人才,這個人才指的是什麼呢?是有德有才的人。

「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裔豈泉之咎哉。」山泉水原本就是清澈的,當他流出山的時候就污濁了,就不像是剛開始那麼乾淨了。這難道是山泉的錯誤嗎?

這裡用山泉水來比喻小孩子,我們看所有的孩子剛出生都是一樣的可愛,我們去婦產醫院,看到產房裡的嬰兒,表情都是非常單純的,目光也都是非常的善良。在這個時候,任何一個孩子臉上都沒有寫著,這個孩子未來會偷東西,這個孩子未來會不孝父母。每個孩子都是那麼的美好,就像山泉水一樣,可是為什麼長到了七歲、八歲、十幾歲,開始上網了,開始早戀了,開始不聽父母的話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孩子的錯誤嗎?難道是山泉水的錯誤嗎?

「汨泥揚波,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也。」這句話給了我們答案。一個人會隨波逐流,會染上世俗的習氣,首先是父母和兄長教育的失職,像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些長輩教育的失職,再就是孩子草率不恭謹造成的。

沒有給孩子良好的教育,沒有保護好孩子那顆本善的心,就像是山泉水一樣,如果我們把它保護好,它會一直很乾凈。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就要給他很好的教育。讓他生活在一個家庭氛圍很好的,很和諧的環境里,讓他每天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是很祥和的聲音,在這一片祥和當中長大,這個孩子的心情一定是非常好的。

孩子之所以長大之後,他會不好了,他會出現問題了,首先,第一責任人要找誰呢?要找爸爸媽媽和家裡的長輩,因為孩子從小接觸最多的人就是這些人。

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成立,從2022年1月開始,我們要依法帶娃,《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核心思想就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的,今天國家倡導的這個思想方針和我們古聖先賢所說的思想方針是不謀而合的,是一致的。從現在開始,我們一定要清楚我們要做的事情,不僅僅是給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給孩子教育好。而一個孩子未來能否成為有德行的人,他的根源在哪裡呢?是家風影響著孩子未來的好與壞。

那麼什麼是家風,簡單點說,它就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門風,風格風尚。家風就像空氣一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是存在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它。它是一個家庭無形的氣場,一個人的舉手投足就能散發出來,它體現著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原則和立場,那是為人的底線和品質。

講一個例子,我的老師是二十世紀60年代出生的,在他小的時候,那個年代家庭是非常貧窮的。工資每個月是幾十塊錢,家裡如果有一個羽毛球拍,可以說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一次,他的父親的好朋友來家裡做客,這個朋友看到了羽毛球拍,表現出來的就是很喜歡的樣子,當時,這個朋友要回家的時候,父親就把這個羽毛球拍拿了出來,送給了他的朋友,跟他的朋友說:「這個羽毛球拍送給你了。」當時這個朋友特別高興,而我的老師那個時候很小,很捨不得這個羽毛球拍,特別傷心,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

老師的父親喜歡下象棋,朋友送給了父親一個特別精緻的新象棋,同樣家裡來了客人,這位客人非常喜歡這個新的象棋,結果呢,父親非常慷慨地把這個象棋送了出去。這位父親從小就教育孩子「送人要送好」。就是你給別人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把最好的東西給別人。要把最好的東西給別人,就是父親的言傳身教的渲染。直到現在,老師送給別人東西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老師看到我們這些學生,有的時候衣服不夠穿,老師一定是把他最好的、最新的那件衣服送給我們,絕對不會把自己不好的舊衣服給別人。這就是這份家風的影響,這份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地教育給人帶來的這份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家風對人的影響是深入到骨髓當中的。

「教兒教女先教己」,作為家長,如果常常發脾氣,常常看人毛病,常常互相指責。孩子無形當中就學到了看人毛病,在未來的生活當中,他看事物的角度永遠是負面的,永遠是看人毛病的。因為從小的這份潛移默化的影響,給他的就是這樣的教育。所以我們在家裡玩手機的時候,我們在家裡說髒話的時候,這些都是教育。他會影響我們孩子未來的思想,性格和價值觀。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怎麼能夠不注重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呢?我們怎麼能不學習呢?可以說只有我們學明白了,才能夠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才能夠給孩子一個幸福的人生。

願我們一起來提升,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當中我們都能夠學一條,做一條,我們互相勉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3d84f647f08b0017f2ab32191716e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