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李洪:品牌力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2023-12-14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哈囉李洪:品牌力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本報記者 李靜 北京報道

「從哈囉單車到哈囉,品牌名稱變化只是一個表象,品牌升級背後的本質是公司業務形態和戰略願景發生了變化。」12月13日,哈囉品牌公關負責人李洪在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2023中國新消費高峰論壇」上分享道。

哈囉剛誕生的時候只有共享單車業務,叫哈囉單車順理成章。隨著哈囉逐漸發展壯大,慢慢孵化出了共享助力車、順風車、網約車、換電加油等一系列出行及本地生活服務,品牌名稱從哈囉單車更名為哈囉。品牌疊代升級的本質,其實反映出哈囉業務在發生深刻變化,以及公司的戰略願景也在發生變化。

「在品牌變更後,我們更關注的是一系列的品牌升級能不能向外界清晰無誤地傳遞出公司的目標和願景,因為品牌升級的過程也是跟用戶做溝通的過程。」李洪說道,「大家在大街能看到很多共享單車,品牌升級後其實我們需要告訴用戶,哈囉這個平台上不僅能享受到共享出行的服務,還有其他做得還不錯的出行服務或者本地生活產品,但這樣和用戶的溝通是需要在品牌升級過程當中持續進行的事情。」

向用戶及時傳遞品牌升級,以及背後的業務拓展,是品牌傳播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李洪表示,企業所有的產品、服務、組織文化,包括每個員工的舉止言行,事實上都是品牌的觸點,都在無時無刻地向外界傳遞品牌的理念或者價值。「品牌建設或者品牌力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並且能夠引領和驅動公司業務的實際增長。所以對於相對年輕的公司來說,應該慢慢積累自己的品牌資產,最重要的是要找好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優勢。」

品牌力建設的背後離不開業務的紮實發展。哈囉在進入很多行業和賽道的時候都談不上天時地利,但在一些業務上做到後發先制。

例如,在共享單車賽道,哈囉最開始運營共享單車的時候,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市場正是摩拜和OFO競爭得最厲害的時候,所以哈囉當時只能在二三線城市和四五線城市發展業務。「並不是不想在一線城市出現,而是當時在一線城市發展確實是燒錢的競爭,哈囉當時確實沒有資本做這樣的事情。」李洪說道。但當摩拜和OFO的競爭進入尾聲之後,哈囉卻從二三線城市轉向一線城市,並成為共享單車行業的三巨頭之一,在共享「兩輪」領域做到了後發先制。

「哈囉後來進入很多賽道,既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的理性可行決策,也是客觀環境倒逼造成的結果。當然並不是每個賽道都能做到後發先制,哈囉在很多新業務的嘗試也有寶貴的失敗教訓。」李洪表示,創業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情況,但在創業時哈囉有一個方法論,就是非常強調商業認知,「哈囉在進入任何一個業務時都會問自己非常多的問題,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業務的本質?什麼時候追求規模?什麼時候追求利潤?追求規模的擴張是不是必然帶來業務的增長?競爭對手在搶奪市場,應不應該跟進?如果不跟進面臨什麼後果?這個後果是不是能承受的?一切問題都是建立在理性分析之上,既是強調常識,也是商業規律的過程,一旦運營模型被驗證成立的話,就會全力加大投入,並去堅決執行。」

(編輯:張靖超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