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瀋海洲)1月6日,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公示時間結束(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6日)。黃岩蜜橘築墩栽培系統為擬批准的27項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之一。
黃岩是世界寬皮柑橘的始祖地、柑橘種植歷史悠久。「築墩」是黃岩先民創造發明的一項柑橘栽培核心技術與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
永寧江與靈江在黃岩三江口交匯,潮漲潮退,鹹淡沖融,俗稱「鹹淡沖」,這裡的土壤富含有機質和礦質養分,但同時,永寧江兩岸灘涂地高程較低、含鹽量和地下水位較高、颱風和雨季節常受潮水淹浸,築墩栽培技術創造性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所謂柑橘築墩栽培,即冬季用河泥築成土墩,春季再把橘苗定植上去,以缸瓦片阻根、蓄淡排咸,不僅降低了橘樹的地下水位,而且通過潮水淡水交替灌溉,來提高果實糖度和品質。「築墩淋鹵,鹵流大海,海潮湧河,營養肥泥,河泥雍橘,鹹淡交替,優果延年」是對這種獨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柑橘栽培生態循環系統的高度概括。
黃岩蜜橘築墩栽培技術不僅在我國柑橘產區廣泛使用,還流傳到世界各地,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均仿照黃岩1000多年前的栽培方法在海邊作墩種植水果。
2018年,黃岩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由區長任組長,邀請浙江大學團隊對「黃岩蜜橘築墩栽培系統」進行挖掘與研究,申報「黃岩蜜橘築墩栽培系統」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2019年2月,經省農業農村廳篩選,「黃岩蜜橘築墩栽培系統」入選浙江省向農業農村部推薦的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申報名錄之一。
據悉,「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來源於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起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倡議。2013年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積極開展了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工作,通過地方政府申報、省級農業農村管理部門審核、專家評審等程序已評選出四批共85項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加上擬批准的第五批27項,全國將共有112項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此前,我市的仙居楊梅栽培系統入選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