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血在身體內流動的,如果血行遲緩不暢,瘀阻在哪裡,哪裡就要出事。
比如瘀阻在肺,就會胸痛、咳血;
瘀阻在心,就會胸悶、心痛、口唇青紫;
瘀阻在肝,就會脅痛;
瘀阻在女性胞宮,就會小腹疼、月經不調、痛經;
瘀阻在肢體,就會局部腫痛、青紫;
瘀阻在脈絡,就會半身不遂等。
......
對於導致血瘀的原因,黃元御是這麼說的:「坎陽虛虧,不能生髮乙木,溫氣衰損,故木陷而血瘀。」又是溫氣虛衰,肝木郁陷,這跟氣積的根源是一樣的呀,那豈不是用達郁湯來治療就可以了?這樣真的可行嗎?莫急,等我們深入了解血瘀後,自然就會知道答案。
血藏於肝,由腎水化生而來。
以肝為干,血脈為枝,構成了人體整個血液網,如同一棵大樹。因此我們暫將以下的內容稱之為大樹理論。血藏於肝,經血脈流向其他臟腑和經絡。肝是血的源頭,肝的狀況決定了血的質量和流動情況,所以血的問題從肝治是最根本和最有效的。血病的根源在於肝,但要注意的是血發生病變的地方不一定就在肝,整棵大樹都有可能,而平常是病在樹枝,若病在樹幹則已是危症。
因為肝木不能升達,溫氣無法疏散,血脈和其他臟腑中的血凝瘀而不行所以出現面色黧黑、舌紫唇暗、肌膚乾枯等血瘀症狀。血瘀基本上不會發生在肝里,所以即使木氣下陷化熱,血該瘀還是會瘀。事實上血瘀要是發生在肝,會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肝主藏血,全身的血皆由肝所灌注,如果連肝都發生了血瘀,全身的血會停滯不行,病人必不久於人世。此時得急用回陽救逆的四逆湯,瞬間提供強大的木氣和火氣,化了肝中的瘀血後,人才有一線生機。
血瘀一般只發生在經絡里,而其原因仍舊是溫氣衰損,所以治療得以補肝升脾為核心。這與氣積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氣積發生在樹幹(肝),而血瘀發生在樹枝(經絡),所以治療血瘀還得兼疏經通絡以除經絡中的瘀血。
我們根據血瘀的位置來看下如何解決。
瘀阻在肺,心
表現:胸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飲水即嗆,乾嘔,或內熱瞀悶,或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急躁易怒,入暮潮熱,唇暗或兩目暗黑,舌質暗紅,或舌有瘀斑、瘀點,脈澀或弦緊。
治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方:血府逐瘀湯加減
瘀阻在竅
表現:頭痛昏暈,或耳聾,脫髮,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風,以及婦女干血癆,小兒疳積見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熱等。
治則:活血通竅。
主方:通竅活血湯加減
瘀阻在肝
表現:膈下瘀血蓄積;或腹中脅下有痞塊;或肚腹疼痛,痛處不移;或臥則腹墜似有物者。
治則: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方:膈下逐瘀湯加減
瘀阻在女性胞宮
表現:少腹瘀血積塊疼痛或不痛,或痛而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期腰酸,少腹作脹,或月經一月見三五次,接連不斷,斷而又來,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治則:活血祛瘀,溫經止痛。
主方:少腹逐瘀湯加減
瘀阻在肢體
表現: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經久不愈。
治則:活血行氣,祛風除濕,通痹止痛。
主方:身痛逐瘀湯加減
瘀血,是中醫學所認識的病理產物與致病因子。感染、發熱、出血、寒冷、長期的精神刺激特別是精神抑鬱、外傷、久病等均能導致氣血不調,形成瘀血。
「久病入絡,瘀阻其中」,因此古人倡久病怪病從瘀論治,在具體過程中還需詳細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