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GameLook
8月31日消息,國內首批8家企業/機構的AI大模型產品通過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備案。
目前,包括了百度的「文心一言」、抖音的「雲雀大模型」、中科院的「紫東太初大模型」、商湯的「日日新大模型」、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書生通用大模型」、智譜AI的「GLM大模型」、百川智能的「百川大模型」、MiniMax的「ABAB大模型」,已經正式獲得了面向公眾提供服務的資格。
除了以上8家企業和機構外,包括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以及科大訊飛的「訊飛星火」也都公開表示,目前已經通過了備案,相關消息預計將在未來一周內陸續公開。
這標誌著國內AI大模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預示著消費者、企業、政府等不同市場,一場「百模大戰」正式開戰。
百度「文心一言」APP搶先上市,成功登頂免費榜總榜
在目前已經公布的通過備案的8家企業/機構中,百度無疑是最早也是最成功地將AI大模型應用推向消費級市場的。
其自研的AI大模型產品「文心一言」APP於8月31日在蘋果中國區App Store應用商店的免費榜排名一路飆升,目前已經登頂了免費總榜。
這一成績可以說很好地反映了國內網民對AI大模型的強烈興趣和好奇心。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iOS免費榜上並沒有看到其他國產AI大模型的身影,似乎百度之外的各家大模型公司還未準備好發布和推廣自家的APP版,這讓「百模大戰」第一天顯得格外搞笑,在如此重要的一天、只有百度一家在移動端孤軍奮戰,也變相的把所有風頭讓百度獨占。
具體來看,目前百度「文心一言」APP的功能還相對簡潔,首頁除了個人介面的入口,就只有三個主介面,分別是對話、社區和發現。暫時沒有上線任何商業化收費的功能。
其中「對話」就是一個允許用戶輸入文字、圖片,或語音,與文心一言交互的地方。這也算是當下消費級AI大模型產品的標配,包括微軟的New Bing也同樣支持語音、文字、和圖片的多模態輸入。
不過特別的是,「文心一言」在對話介面還加入了提示詞工具的功能,以降低普通用戶的使用門檻,幫助新用戶更好地上手「文心一言」。
至於「社區」介面,則是用戶分享自己和「文心一言」對話內容的地方,不過該社區目前並沒有太多人與人互動的功能,其他用戶只能對某一個分享進行點贊的操作,或快速跳轉到對話介面,與AI討論類似的話題。
而「發現」頁,則主要是各種主題的,由用戶或官方構建的,基於AI對話的各種體驗,比如「V50小助手」,就可以根據用戶提供的圖片和主題,自動生成「瘋狂星期四,V我50」的文案。
當然,經過GameLook的試用,從生成結果上來看,「文心一言」其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但僅憑藉所有人都知道AI很重要,在過去一年多里,國內圍繞AI的炒作也從未停止,到頭來,卻只有百度在第一時間就拿出了能夠最快面向消費者的產品這一事實,就足以看出百度在人工智慧方面的蓄勢待發。
在百度「文心一言」取得先機優勢的情況下,後續各大AI模型的產品能否復刻當下「文心一言」的熱度,其實有待觀察。
商量 SenseChat
就在筆者寫稿時,商湯科技也宣布,自家的AI大語言模型「商量 SenseChat」正式面向廣大用戶開放服務。只不過目前該平台只上線了Web端,用戶也只能輸入文字內容,並不支持多模態輸入。
GameLook相信,在短期內,隨著大模型備案完成的消息一步步官宣,類似Web端的應用,應該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盈利成難題,商業模式如何發展
正如上文所說的,目前包括百度的「文心一言」以及商湯的「商量 SenseChat」其實都還沒有商業化的功能,還處於貼錢試水的狀態。
但任何生態和工具想要可持續地發展,商業化其實是繞不過去的門檻。
目前國外OpenAI、Midjourney等平台,主要還是依靠賣使用次數和功能進行收費。就比如OpenAI,除了GPT-4每月20美元的訂閱費外,主要銷售的其實還是API的使用。
根據OpenAI官網的數據,GPT-4模型下,1千個Token(英文文本下大約等於4000個字符或750個單詞)的輸入最高需要花費0.06美元,輸出則需要花費0.12美元。
前不久,OpenAI還開放了利用API的模型微調的功能,如果調用的是GPT-3.5 Turbo模型,訓練的過程中,每1千個Token的成本為0.008美元。
而事實證明,目前OpenAI的這種模式,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可行的,根據外媒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OpenAI目前正以超過10億美元的年收入的速度銷售人工智慧軟體和支持其運算能力的計算設備。與去年平均每月收入相比,這家公司的業務規模如今已經增長了35倍以上。
今年8月底,OpenAI還宣布將推出ChatGPT企業版,在隱私和安全方面提供更好的保障。
圖片來源:微軟官網
類似,但走得更遠的還有OpenAI的投資者微軟,除了在Azure雲上銷售基於OpenAI技術的軟體和服務,以及Bing Chat Enterprise,微軟的Microsoft 365 Copilot此前也開始了測試,每個用戶需要為了AI功能每個月為此支付30美元。
雖然微軟曾告訴投資者,直到2024年上半年,其主要收入仍不會來自AI驅動的Office 365軟體。但這句話換個方向理解足以看出微軟對AI的信心。
前不久,商湯也在自己的財報中表示,「公司生成式AI相關收入取得670.4%同比增長,對集團業務的貢獻提升至20.3%。商湯科技,截至2023年6月30日,生成式AI相關收入錄得670.4%的同比增長,對集團業務的貢獻也從2022年的10.4%迅速提升至20.3%。」
發展和競爭,同質化下價格戰不可避免
當然,以上各種模式目前主要面向的還是企業級的用戶。一方面,企業用戶更樂於為服務和效率付費。
另一方面,雖然企業級市場也有雲服務廠商這一天然享有優勢的一方,但由於各個垂直行業的需求各異,不同大模型依舊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打造差異化競爭,針對性地服務好某一批客戶。
面對消費級市場,除了Midjourney和Notion AI產品等,目前大多數AIGC工具的大部分功能面向普通消費者依舊是免費提供的。
更何況國內外對於軟體和服務不同的消費習慣,也決定了海外AI的商業模式不一定適合國內消費市場的水土,就比如目前中文大模型的發展水平和基礎能力,相對很難模仿ChatGPT的訂閱模式,為免費用戶和付費用戶提供兩個功能上有明顯差距的大模型。
而選擇限制普通用戶的對話數量等手段,又不利於平台用戶數據的增長。
短期內,在消費級市場,GameLook預測,受限於各大公司、企業的中文AI大模型產品在功能、效果等方面難以拉開差距,難免會陷入同質化競爭。
以文生圖為例,各家最多可能也只是在圖片生成的清晰度、數量、速度等方面做出差異化,付費用戶可以更快地生成更多清晰度更高的圖片,但基本功能上理應不會有太大差別。
而參考網盤、殺毒軟體等服務,在AIGC上,國內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大廠「賠本賺吆喝」的階段。
之後,除非其中某一家企業在功能、技術上取得巨大突破,獲得了巨大的優勢,最近一決勝負,讓自己留在消費者的設備中的條件,可能還要看各大企業的資金實力,以及將AI與其他軟體生態、消費者需求結合起來的能力。
由於各大硬體公司,包括華為,蘋果等不可能統一採用某一第三方的大模型,除了手機自身的智能助手,必然還會有一款或數款來自軟體公司的跨平台產品占據市場。
最大贏家還是皮衣刀客
最後,除了消費級市場和企業級市場,對於大模型團隊而言,政府市場其實也有待挖掘。
不同於前者或多或少更看重生態和技術方面的積累和實力,政府市場的特殊之處在於,能讓相關模型拔得頭籌的,往往都是背景、安全、審核等非技術要素。
當下包括ChatGPT、文心一言等工具,就已將在撰寫公文、整理數據和重複性的文書工作等基礎政務工作方面,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成果。
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即便更嚴格的審查會限制大模型能力,但滿足政府市場的需求,應該不在話下。
綜上,AI大模型將為用戶、企業、政府等不同市場的參與者帶來巨大的價值和機會。
因此,國內AI大模型需要在技術、產品、商業、社會等多個層面進行不斷地創新和優化,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良性競爭。
不過再怎麼思考,即便未來AI風向會有所變化,整個AI市場發展的最大贏家,短期來看,其中之一必然會是黃仁勛和英偉達。
根據英偉達最新的財報,公司二季度收入增長101%,凈利潤率達到46%,Nvidia還預測第三季度收入將比去年同期增長170%。到明年一月財年結束時,Nvidia的收入應該超過500億美元,幾乎是上一財年的兩倍,也是2020財年年收入的近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