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吸毒,張譯跟劇組不和,張頌文大火,《狂飆》變味了嗎?

2023-02-12     閒人電影

原標題:演員吸毒,張譯跟劇組不和,張頌文大火,《狂飆》變味了嗎?

《狂飆》大火後,麻煩事不斷。

先是傳出張譯跟劇組不和,不參與任何宣傳,也不參加慶功宴,還有劇中的小演員說張譯亂加戲,一輩子都不想跟他再合作。

面對這樣的傳聞,《狂飆》劇組為張譯澄清,張譯所屬的公司發表了聲明,但這股浪潮依舊沒有消減的意思。

現在《狂飆》中的演員又有了吸毒的實錘。

劇中鍾阿四的扮演者含笑曾在十四年前吸毒被抓,說是為了尋找創作靈感,主動吸食毒品,可在他被人扒出這段過往後,卻在聲明中堅稱自己是誤食。

這種表演型人格跟紀錄片《龍哥》中的阿龍一樣,滿口謊言,沒有一句實話,這種前後不一,狡辯博取同情的做法不僅毀了自己,還害了《狂飆》。

除此之外,其實《狂飆》還有一個隱患,可能重複《人民的名義》的悲情。

《人民的名義》大火後,被觀眾喜歡和討論的全都是反派,如勝天半子的祁同偉,要經濟忽略治安的李達康,反觀正面角色都被清一色的摒棄。

而《狂飆》正是如此,人氣高的角色是高啟強、高啟盛、唐小龍、唐小虎、徐江、陳書婷。

大家不但追捧、玩梗他們,還對他們進行了全方位的洗白,甚至還出現了成為高啟強指南,作為正派的安欣幾乎沒有什麼討論度,也不如反派出彩。

《狂飆》總給人一種感覺,導演想拍的是反派們的故事。

安欣所代表的正能量只是輔助,這樣一來,反派個個精彩,《狂飆》所要宣傳的主題可能遠遠不如預期。

也許會像《人民的名義》一樣,一輪過後難以再有二輪重播,然後熱度被慢慢降下去,直至很少被提及。

事實上,《狂飆》正在走入這條路。

那就是高啟強這麼一個絕對反派,絕對邪惡的角色成了大眾偶像,並且火出了圈。

高啟強為什麼能大火?因為我們對說人話感同身受,對場面話深惡痛絕,因為我們對現實有了解,對白手起家充滿敬佩。

高啟強這個角色跟祁同偉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小人物的逆襲,最後走向歧途,導致越陷越深。

祁同偉是什麼樣的人?天之驕子,學習優異,畢業後屢立奇功,可他得到了什麼?因為沒有背景,即使他是人才也被扔到了窮鄉僻壤,晉升之路堪憂。

祁同偉為了改變命運只好在操場向他不愛的梁璐求婚,因為她是領導的女兒,對自己的仕途有幫助,只好去哭墳,因為這樣可以換取領導的青睞,便於升官。

正當的途徑,祁同偉一輩子都沒有機會,一旦變了原則,他就成了勝天半子,高啟強也一樣。

父母離去後,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只得到了500元,卻要將更小的弟弟妹妹養大,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為了弟弟妹妹能過正常的生活,高啟強三十好幾都沒談過戀愛,整天風裡來雨里去的賣魚,卑躬屈膝的送禮。

可他換來的卻是因為還手被拘留,因為還手被罰款,大過年的回不了家,無法跟弟弟妹妹團聚,作惡的人照樣逍遙法外。

安欣有一顆正義之心,能幫他擋住一時,卻幫不了他一世,而這世間,安欣們太少了,只有高啟強們靠自己,為自己。

為了不被亂收費,高啟強動用安欣的背景。

為了弟弟賣小靈通的兩萬塊,高啟強鋌而走險,為了弟弟妹妹的未來,放棄自首的機會。

為了徐江不威脅自己的家人,高啟強痛下殺心,為了不再被人欺負,高啟強認泰叔為乾爹,跟陳書婷結為夫婦。

高啟強不是安欣,沒有兩個大領導的叔叔。

所以安欣可以高談闊論法律和正義,不被生活所擊垮,堅守他內心的原則,因為他有太多路了。

被孤立可以繼續當警察,被調查可以繼續查案,被威脅可以換個崗位,只要他想,在京海幾乎沒有他辦不成的事。

而高啟強呢?身為一個賣魚佬,要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他沒有選擇,更沒有什麼後路,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前,否則就任人擺布。

相較於安欣和高啟強,高啟強身上有太多我們自己的影子,能夠從他的身上看到我們自己沒有背景的難處,沒有錢的窘境。

所以我們在看劇時很樂意看到高啟強逆襲,因為這種爽感可以投射到我們自己身上,即使高啟強所做之事皆違法,也能夠短暫忽略,喜歡上這個角色。

這就是高啟強出圈的原因。

他是我們自己現實中的樣子,也是我們自己代入後設想的樣子,就算遊走在灰色空間,只是這種想法不能明說。

畢竟掃黑除惡是有利的,高啟強這類黑惡勢力就該被除盡,只能說高啟強太有血有肉了,讓《狂飆》想要宣傳的主題有些跑偏了。

除此之外,高啟強的大紅還得益於張頌文的演技。

從《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的唐奕傑,到《隱秘的角落》中的朱永平,再到《狂飆》中的高啟強。

張頌文由臉熟走到廣為人知,這五年的爆發,張頌文用了18年來磨練,才讓人看到了角色型演員的實力。

這種類型的的演員不會一塵不變限定自己,而是勇於挑戰。

張頌文能夠不斷抓住機遇突破自己豐富自己,有能力去嘗試風格迥異的題材,塑造與眾不同的角色,所以可以在銀幕上千變萬化。

當然,這必須是建立在具備超卓表演天賦和深厚生活積澱的基礎上。

不顧及自己在觀者心中樹立的形象以及明星效應,只關心自己的表演是否真實可信,讓張頌文的表演貼近生活,引人共鳴。

基於這樣的信念,讓觀眾感受到的是呼之欲出血肉豐滿,實實在在的生活中人,而不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脫離生活的理想化形象。

這樣的角色來源於生活,眾生百相,這樣的表演來源於對生活的捕捉和積澱,後積薄發,渾然天成,而張頌文正是這種角色型表演的集大成者。

有些演員在大導演眼裡就是一個明星。

你不需要會演戲,鏡頭擺這邊,你走五步後回頭,直接看鏡頭,給一個眼神,你就是影帝了。

但張頌文追求的道路不一樣,他希望知道為什麼角色需要這個回頭?這個回頭的眼神里表達了些什麼?

他要和觀眾交代的是什麼?他要經歷這個角色所經歷過的事情,而不是生硬地把對白講出來,那樣不是表演而是念稿。

張頌文想要的演員道路是這樣的。

通過一個角色走進他的感情世界,所以張頌文走的很慢,被我們看到時才那麼出彩。

好演員就應該大紅,好演員就應該出演好作品,這才是娛樂圈的風向,而不是什麼絕望文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25f59acac96690f733525988a44ae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