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設計的「輪迴」,不只是一個審美問題

2023-12-14   三易生活

原標題:智慧型手機設計的「輪迴」,不只是一個審美問題

最近幾天,有消息源爆光了一款尚未發布的智慧型手機新品相關信息。顯示其將會採用後置雙攝設計,並且兩枚攝像頭為垂直排布方式,以確保橫向拍攝時處於平行位置的兩顆攝像頭,恰好可以用於捕捉帶有空間深度信息的3D立體畫面。

同時,來自另一信源的消息顯示,相關廠商正在測試這款新機的全新按鍵。他們似乎打算為其配備一枚新的實體快門鍵,以增強其橫向拍攝時的可操控性。

除此之外,據稱這款新機還有希望提供一顆位於側邊框上的「模式切換鍵」。它可能被用於切換相機模式,從而更加凸顯在專業領域的定位。

看完以上這幾段文字,不知道大家首先想到是會是什麼機型呢?想必有的朋友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近期開始有相關爆料陸續出現的iPhone 16了。

但如果「玩機經驗」比較豐富可能就會意識到,以上的這幾段文字,似乎也完全適用於諸如HTC EVO 3D這樣的老機型。因為它同樣也具備後置平行3D雙攝、同樣有實體快門鍵,甚至也提供了拍攝模式的切換按鍵。

所以這意味著什麼呢?很顯然,可以說至少在「3D雙攝」和實體拍照鍵這兩個設計上,如今的智慧型手機似乎即將進入一個新的「輪迴」。

有意思的是,如果回溯整個手機行業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類似的「輪迴」其實並不少見。比如說消費者對於智慧型手機螢幕尺寸的喜好,就曾經多次呈現出了從「小」到「大」、再到「小屏」流行,又重回「大屏當道」的過程。

又比如在手機螢幕的形態上,最早期的曲面屏「曲率」普遍不高,後續廠商們開始積極探索超高曲率的「瀑布屏」。然後這兩年「瀑布屏」又受到了消費者們的集體嫌棄,導致諸多廠商要麼選擇降低曲率、用回「微曲屏」,要麼就乾脆回歸直屏、拒絕「曲面」。

除此之外,類似的情況還有智慧型手機中框的從直邊到圓邊,再回到直邊的變遷。

後攝模組從雙攝到三攝、到超多攝,近年來許多機型又重回雙攝的過程。

以及智慧型手機快充設計從幾十瓦到兩百瓦以上,然後最近這段時間又普遍回到百瓦上下的現象。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智慧型手機的配置、設計會出現這種「輪迴」呢?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因為設計的可能性就這麼多,而消費者的審美本就會呈現出輪迴的特徵,所以只要拉長時間跨度,產品的設計必然就會出現「復古」的現象。

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它最多只適用於純粹的外觀設計領域,並不適用於解釋手機在功能配置方面的「輪迴」現象。因為大家都知道,技術本身是必然向前發展的,它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出現倒退。所以當智慧型手機上出現配置方面的「輪迴」時,往往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是一種「走回頭路」的現象,而更多的是源自消費者對於不成熟技術的反思和暫時性的摒棄,以及技術進步本身帶來的驅動力。

比如說曲面屏先不先進?確實技術上是先進、複雜的。但曲面屏的邊緣偏色、誤觸問題,這麼多年來的確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所以為了更好的體驗,各大廠商才會不約而同地回到微曲屏、乃至回歸「直屏」。

但是我們都知道,曲面屏天生就有著遮掩產品厚度,變相增加機身內部空間的好處。所以未來的曲面屏技術如果能夠給解決好耐用性、觀感、觸控問題,它有沒有可能「捲土重來」呢?當然是有可能的。

同理,早期的智慧型手機其實許多都配備有實體快門鍵,但當時的手機拍照真的好嗎?其實是不好的,它們並不能真正取代同期的專業相機,所以那時候手機的實體拍照鍵「樣子貨」的意味其實要更重一點。但現在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隨著越來越多的專業用戶使用手機來作為拍攝工具後,在手機上增加實體快門鍵就不僅僅是一種「復古」,而是更加合時宜的設計進步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