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白瞎了這些年

2019-08-10     垚鑫淼森焱

本文內容轉自微信公眾號:誰最中國

《哪吒之魔童降世》太火了。

上映第14天,票房達到30億。

《北京青年報》新發了文章:《哪吒是哪裡人?四地均稱「哪吒故里」》。

「搶大IP故里」不新鮮,新鮮的是一個虛構人物,竟有四個地方爭著認親,罔顧邏輯,真讓人哭笑不得,也足見其炙手可熱。

微博、抖音上,天天有人喊那句台詞:我命由我不由天!電影上映前,真沒想到全國有這麼多熱血少年。

很多人在微信公號上發文:國漫崛起,哪吒扛起了國產動畫的大旗!

有人扛旗自然是好的,只是我們也該追究,之前的大旗怎麼倒的;還有,從前的旗子是誰立起來的;以及,如今扛旗的人累不累。



《哪吒》的導演叫餃子,原名楊宇,四川人。很多人都從網上讀到過他的奮鬥史,可對於這篇文章來說,餃子的故事值得,也應該在文章的第一部分,鄭重地講一遍。

餃子是80年生人,211大學醫學專業,自學過動畫創作。除了夢想,他在動畫行業沒有資本。畢業那年,他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工作。

畢業後第二年,餃子辭職回家,做動畫。那時楊爸爸剛去世,家裡的生活全靠楊媽媽的退休金——每個月1000塊錢。媽媽陪著他吃超市特價菜,不買衣服,不拉網線。他儘量不出門。

聽著很苦。

事實上,比你想得苦多了。

「筷子兄弟」肖央和餃子同歲,也有和他相似的經歷:高中考了三年,25歲才大學畢業,沒固定工作,每接到一個小活都做得極其認真,還要打扮得很體面。那些年的狀態,他用三個字概括——沒尊嚴。

沒尊嚴的日子餃子過了三年零八個月,同學看不下去,曾對他說「好自為之」,這句話他至今都記得。沒人理解他,除了媽媽。

所以哪吒也有一個愛護他的媽媽。母親在餃子心中,代表了關懷、陪伴、無限的操心。他用這部作品,對媽媽說謝謝。

幸好,初戰告捷。他的第一部動畫《打,打個大西瓜》獲了三十多個獎。他背著偏見闖天下,獲得了業內越來越多的認可。後來他有了團隊,再後來,他獲得了投資,有機會寫下人生最重要的劇本——《哪吒之魔童降世》,改了66次。

眼看票房越來越高,他非常緊張,說受之有愧。他從沒想過要當那個扛旗的人,他的初衷,只是做一部優秀的作品,並借哪吒之口對大家說:想要打破成見,扭轉命運,就一定要拚命努力。

「不相信努力」是當下一股潮流,年輕人覺得雞湯噁心,可是餃子這碗餃子湯,太有營養。醫學生逆襲動畫導演,吃完苦中苦當了人上人,赤裸裸的勵志故事,鐵錚錚的改命現實。在餃子面前,沒人敢說努力沒用,說國產動畫弱雞。

只是,有一點可惜。

從自學動畫到哪吒上映,餃子花了17年。如果,當年動畫行業能景氣一點,機會多一點,餃子或許不是現在的命運。他可以在大四選擇一家小動畫公司實習,攢些經驗,05年跳槽去更大的公司學習,邊工作邊出作品。攢更多人脈,更早地擁有團隊、獲得投資。那他和媽媽的人生,就能輕鬆一點,哪吒這樣優秀的動畫,能至少提前好幾年上映。餃子這樣優秀的導演,可以多擁有好幾年的高效工作時間。可惜,沒有如果。可惜了這好幾年。



《哪吒》時長110分鐘,有1800多個鏡頭,其中特效鏡頭1400個,是中國動畫電影史上之最。慢工細活,有時一個特效鏡頭要修改三四十次,費一兩個月打磨。

電影背後,是主創團隊和外包團隊,1600多位行業製作者,日以繼夜地工作了兩年多。

《哪吒》分包公司很多,很多公司為了趕工通宵加班。一個分包公司的創始人說,因為太少回家,兒子已經很難和自己親近了,可後來兒子看了動畫,知道這是爸爸做的,就覺得爸爸很厲害,這讓他很安慰。

前些日子,網上瘋狂討論「996」話題,主創團隊的工作人員們看到新聞,非常之激動,紛紛表示:這是什麼神仙公司?每天的工作時間只有短短12個小時,工資還那麼高,好想去!

可是很少有人真的離開。

紅鯉動畫的CEO戈戈說,大多數能在這個行業留下來的人,心中肯定有自己的願望和理想。這個行業不是靠工資可以活下來的。面對中國動畫不久前的衰敗,近兩年的緩慢成長,所有業內人心裡都憋著一口氣,《哪吒》是近幾年最有前景的作品,讓很多看到了希望。有些分包團隊甚至在虧本製作,就盼著作品出彩,讓中國的動畫人出了這口氣。

這些電影背後的故事讓人唏噓。如果國產動畫前幾年沒有那麼衰敗,現在的動畫大環境一定好很多,有更多更專業的動畫人去做《哪吒》,電影的打磨就能更快、更順利。工作早一點做完,爸爸就可以多點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可惜了,那些孩子想爸爸的時光,再也回不去。



國產動畫的大旗,是在本世紀倒下去的。

這句話的根據,看百度就知道了。在百度「中國動畫史」詞條中,1922年-1949年是中國動畫史的起步階段,那時候,全世界的動畫事業幾乎都在起步,我們沒落後。我們的第一部動畫作品叫《舒振東華文打字機》,第一部長篇動畫是《鐵扇公主》,曾在亞洲引起了很大轟動。

1950年起,中國動畫有了第一段輝煌。木偶片、剪紙片、水墨動畫橫空出世,那是真正的中國特色。哪一個十二歲以上的中國人沒看過《小蝌蚪找媽媽》?不知道製作精良的《大鬧天宮》?我們曾經震驚世界。

1977年以後,中國動畫迎來了一次復興。很慶幸,那些重要的東西還沒有丟失,我們仍然可以擁有水墨的《鹿鈴》,剪紙的《猴子撈月》,又研發了簡潔的《三個和尚》,拓展了優美的《雪孩子》,熱血的《黑貓警長》。這些,全部都是中國神級動畫製作團隊——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傑作。

此處應該有動畫圖片。

對不起,沒有。

湊合看吧。沒有動畫圖片。

不敢放。

放不起。

2017年,一個整形app用葫蘆娃做話題,在微信號上發了一篇「葫蘆娃整形」的文章,使用了葫蘆娃的形象,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索賠10萬。

2018年,一自媒體運營者在自家公號上發布文章《小時候我們都誤會了,這才是黑貓警長單身的原因》,閱讀量18,文中插入了黑貓警長的動畫截圖,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索賠10萬。

本篇文章無法完成10萬元人民幣的流量轉化,筆者也不想看到,當年的神級製作團隊再次因索賠案,而非新作品宣傳,在媒體上曝光。

當年看《黑貓警長》的孩子們,至今仍懷著一份虔誠,那是對童年優秀動畫的信奉。但是這虔誠無法獻給新版的《葫蘆娃》,也難以交給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了。

對了,最經典的《哪吒鬧海》就是70年代的作品。

過了1985年,中國動畫的風向就變了,邋遢大王、舒克貝塔成了銀幕經典,形象更加西化,而鐵臂阿童木、變形金剛也被陸續引進。更多選擇更多歡笑,左手倒影右手年華,80後成了最幸福的一代觀影人。

1995年-2000年,是中國動畫的沒落時期,1999年的《寶蓮燈》是唯一給人留有印象的大製作,也是20世紀最後一部動畫電影。此後,中國動畫陷入了長久的黑暗。

當然,中規中矩的動畫片也是有的,比如《西遊記》,動畫電影則完全處於休克狀態。

後來,連《西遊記》的水準也成了神話,下面這部神劇,霸屏多年,摧毀了所有理智成年人的心理防線,幻滅了全國動畫愛好者的殷切希望。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在2009年斬獲了9000萬票房,這數據令人髮指。越來越多的動畫人心死了,轉投遊戲行業;越來越多的觀眾放棄了國產動畫,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國產動畫拖著一條命,用黑暗中爬行。為了扶持動畫產業,國家給做動畫的公司進行補貼,這反而導致了更多爛片的出現——製作公司放棄了正當盈利方式,拚命壓縮製作成本,只要使成本低於國家補貼數額,就能利用差價養活團隊。墮落越容易,放棄越輕易,行業內生態惡化,人才凋敝,劇本稀爛,技術敗壞,惡性循環。

21世紀,中國的經濟蓬勃發展,我們以為所有的事都會越來越好,沒想到動畫產業是個例外。它竟蹉跎了十幾年。這段時間裡,迪斯尼有了花木蘭、玩具總動員,日本有了可供反覆使用的《千與千尋》、越來越多的奧特曼,永遠不完結的柯南。而我們,迷糊地混了這麼多年,白瞎了這時間。



中國動畫的發展何以曲折了這些年?歸根結底,我們走得太快,忘了初心,急功近利,逐漸喪失了對生活、對萬物的敬畏之心。

想當年,《小蝌蚪找媽媽》看傻了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勛、宮崎駿,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水墨動畫的獨特性與藝術性,更因為片中所有的動物形象都是齊白石老先生的手筆。以藝術品為基底製作的動畫,自然成了藝術品。

《大鬧天宮》的人物形象、場景精美絕倫,因為他的美術設計是現代中國裝飾藝術大師張光宇。至於劇中人物的配音,都是當時國內最頂尖的配音表演藝術家:邱岳峰、畢克、富潤生……誠然,大鬧天宮是給孩子們看的動畫,可在製作人心中,這部動畫背後是文學名著的支持,背負著經典文化傳承的重任,它的製作必須慎而重之。

中國人對待文化,一向有「小題大做」的習慣。在古代,一個小城的寺廟要修一座佛像,只要力所能及,一定會請當地最好的匠人。一座廟要畫一幅觀音像,一定要請周邊最優秀的畫師。所以我們總覺得古剎、古屋很美,因為它們在建造時沒有被隨意對待。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古人利用一間房、一幅畫、一盞茶與自然共鳴,在日常中趨近藝術。

賀友直畫作

崔永元在自己的書里說,自己是連環畫迷。當年的連環畫很便宜,放到今天卻成了珍寶,「連友」們求書若渴,不惜代價。他曾和人開玩笑說,如果哪個山鄉有一百套賀友直先生畫的《山鄉巨變》,那這個山鄉馬上就能巨變。

賀友直,中國線描大師,連環畫泰斗,他專畫供人消遣的小人書。小人書在當年算不得藝術,可賀友直先生將這方寸天地當成宇宙,為之奮鬥了一生。

賀友直畫作

很慶幸,國產動畫被粗暴對待了一陣後,人們逐漸清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直面困境,嘗試突破邊界,重振中國動畫雄風。2016年,跳票無數次的《大魚海棠》隆重登場,儘管故事單薄,但華美的畫面讓觀眾意識到,我們的動畫也可以畫得這樣好!後來,陸陸續續又有了《大護法》、《白蛇:緣起》,希望之火被一點點點燃,終於在今年,《哪吒》放出更大的光彩。

真心希望,《哪吒》能成為國產動畫的下一個十年的先行者,吸引更多優秀的原畫師、設計師、作家、動畫特效師進入行業,共襄今後的動畫復興大業。

希望被餃子感動的人能真的為了夢想努力,而不是忙著為熱點興奮,又很快忘記。

希望《天書奇譚》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最後一碗炒冷飯。

希望直接將文章一擼到底的你,轉發,留言,點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1TpgWwBvvf6VcSZGE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