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長江》精華版:普通人的十年變遷打動人心

2024-06-01     驪歌聲聲慢

「如果不是看了這部電影,我都不知道這些年來我們的環保事業取得了如此大的進步。」「電影中的每一幅畫面都好美、好看、好精彩,這就是我們的大好河山。」由竹內亮執導的紀錄電影《再會長江》5月24日全國公映後,受到了觀眾們的熱議和好評。影片呈現出十年來長江沿岸地區的巨大變化,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

兩次拍長江彌補遺憾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最近幾年拍攝的紀錄片如《好久不見,武漢》《南京抗疫現場》《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等都非常有熱度。他是一個有500萬粉絲的網紅博主,也是一位南京女婿。早在2013年,他就搬到了南京居住,從此開始了對中國這片土地的紀錄片生涯。

《再會長江》的拍攝要追溯到2011年,那年竹內亮為日本NHK電視台拍攝了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竹內亮對於長江一直都非常感興趣,他覺得自己在創作上意猶未盡。2021年10月,竹內亮一行四人從南京出發,開始了長江探源之行。2022年,紀錄片《再會長江》推出受到無數好評。此次電影版《再會長江》就是在此基礎上精編製作完成。

「長江就是我的偶像。」竹內亮說,十年來,長江早已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希望通過再次拍攝長江來彌補心中的兩個遺憾。十年前他不會說中文,沒法做深度採訪,但現在他的中文水平突飛猛進,交流起來完全沒有問題。在《再會長江》中,他用日語念旁白,用中文跟拍攝對象交流,切換自如。另一個遺憾則是十年前沒有拍攝到長江源頭的「第一滴水」,這次終於彌補了。

向世界展示中國普通人

《再會長江》採取兩條主線:一條是從長江入海處溯江而上,追尋長江源頭的「第一滴水」。長江沿岸的城市如武漢、重慶等以及三峽大壩、三江匯合到最後的沱沱河,都在片中一一呈現;另一條則是每到一處選取一個當地人物作為代表,通過生活在長江沿岸普通人十年里的生活變化,折射時代的變遷。

「長江,中國的母親河。」在《再會長江》開頭,竹內亮用日語念出了第一句旁白,也暗示著這是一部以外國人視點拍攝的紀錄片。一位湖北觀眾看完电影後激動地說:「心中那份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長江,在竹內亮的鏡頭語言下變成了另外一番模樣,他用最溫柔的影像來述說不平凡的故事。」

貨輪船長江洪、71歲的重慶碼頭「棒棒」(碼頭挑貨工)老蔣、以進嘎村的彝族女孩楊芹會、瀘沽湖的摩梭「走婚」女人甄甄、開民宿的藏族女孩茨姆以及堅守在雪山下牧羊的索南丹真……竹內亮說,小人物的故事是最真實的,他將鏡頭對準了這些普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他在《長江天地大紀行》中拍攝過的:「我希望通過這些人在十年前後的變化,將最真實的中國展示給大家,不僅拍給中國人看,給日本人看,更要給全世界看。」

藏族女孩的故事最精彩

《再會長江》今年4月率先在日本上映,竹內亮發現,日本觀眾對於「棒棒」老蔣的故事尤其感興趣。他說,老蔣一輩子都在從事挑貨這項工作,雖然辛苦,但他兢兢業業。在日本,有很多人也是一輩子都從事一種行業,非常專注,「老蔣的堅持和執著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藏族女孩茨姆的故事無疑是片中最精彩的。十年前,她是一個只知道抱著小羊等著顧客合影來掙錢的女孩,竹內亮再見到她時,她已經在家鄉開了一家很有設計感的民宿。更讓竹內亮感動的是,茨姆並沒有被外面的世界誘惑,而是回到了養育自己的故鄉創業。「這位藏族女孩的經歷,不也正是我們的寫照嗎?雖然我們已經睜開眼看到了全世界,但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拋棄這片土地,我們要在這片土地上建造自己的香格里拉。」博主「董小姐聊電影」這樣評價。

「這種以時間為標尺,記錄整個時代和身處時代中的個體與空間變化的拍攝方式非常高級。」紀錄片《看不見的頂峰》的導演范立欣看完电影後這樣評價。他認為,《再會長江》以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人文關懷,記錄了同一個人物十年時間前後的變化,展現出宏觀語境下普通人的生活變遷和情感故事。

很多觀眾表示,希望《再會長江》能夠走進校園,「讓學生能夠從普通人的變化來直觀感受國家這十年的飛速發展,感受這部電影背後凝聚的心血和韌性。」也有觀眾表示,很想去三峽大壩看看,像竹內亮導演在片中那樣,捧起一捧長江水,讚嘆道:水太亮!

(《<再會長江>精華版:普通人的十年變遷打動人心》文圖來源於陽晚報

編輯:湯欣健

編審:舒 銳

簽發:肖 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130de292603bd9b9b3896aa449404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