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親自闢謠,今年爆火的研學團們,還要騙多久?

2023-08-05     窈窕媽媽

原標題:北大親自闢謠,今年爆火的研學團們,還要騙多久?

hi,我是窈窕媽媽,點擊關注我

源 | 視覺志(ID:iiidaily)

前言

我是窈窕媽媽。

大家催了很久的育兒群已建好,除了每天針對不同年齡兒童發育特點 分享育兒知識,還會有分享自用好物以及給大家談到的品牌福利、定期抽獎等活動,保證每天都有收穫~

這是我們7月份日常分享的部分內容,會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家解決遇到的問題,非常乾貨哦~

想要進群的朋友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說明來意後小助理會拉你進群。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單獨私信我~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暑假的北京,7月熱成烤箱,8月遭遇暴雨。

從內蒙古開往北京豐臺的K396列車,就因為此次特大暴雨滯留在距離終點六十公里的落坡嶺。車上被困328名乘客,其中還包含一個43人的小學生研學團。

高溫天氣下,成年人只想著空調房和西瓜;大雨預警後,大多數人也會減少外出。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學生研學團卻異常火爆地湧進北京……

怎麼說呢,學生時代的小視也曾經羨慕過那些去大城市參加遊學、夏令營的同學。

可如今中小學生研學團瘋狂升溫後卻變了味道:暴雨被困列車、頂著烈日在高校門口打卡拍照,吃吃不好,睡睡不好,還有的孩子累到發燒也不能及時去醫院……

家長花著錢,孩子遭著罪,所謂研學已經變成了一場受難之旅。

麥步研學團的家長怎麼也沒想到,本來是一場開心研學加遊玩,卻讓孩子因為大雨被困兩天兩夜。

7月31日,研學團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打完最後一通電話後,便失去了聯繫。孩子們的電話手錶失去信號,最後的定位顯示在落坡嶺站東北83米。

有同車乘客給家長發出消息,說孩子們目前都是安全的,但由於來往道路受水害影響嚴重,通行仍然是個問題,家長們的心始終懸著。

好消息是,K396上的所有乘客,包括研學團的孩子們終於平安到達了北京豐臺站。

今年的研學團確實稱得上地獄模式。

整個七月,熱門城市普遍高溫,拿北京為例,氣溫一騎絕塵,已經斬獲好幾個40℃。

咱們大人能不出門就不出門,能打車就一定不會步行。可前來研學的孩子們,卻要在大太陽下,遊覽各種景點公園……

看看北京的環球影城裡,哈利波特火車站陰涼下橫七豎八躺著的都是熱得紅頭脹臉的孩子。

更不靠譜的是,前幾天有人在故宮遇到一個暑期研學團,孩子們在太陽底下排了半個小時的隊,才被領隊告知沒票。領隊和導遊竟然都沒有提前預約。

為了讓家長覺得錢花得「值」,研學團還會帶著孩子們拉練式遊覽。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前一天晚上12點睡,第二天2點起床在大巴車上顛幾個小時看升旗,看完再去爬長城,下來還能遊覽一個圓明園。

還有那些人滿為患的博物館,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大人還能看個後腦勺,小孩只能看到屁股。

有的團直接就把小孩扔到館內放羊,美其名曰「深度參觀」,其實很多孩子都在博物館裡拿起手機開始打遊戲了。

不光是玩不好,吃住也成問題。

在宣傳中,研學團宣稱住宿可以達到四星級水平。實際上,研學團動輒幾十號人,市中心的酒店要千元起,為了節省成本,一些團會把住處安排在北京郊區,比如位於南五環外的大興區,甚至還有安排在燕郊的,已經是在河北境內了。

這樣的住宿位置,每天坐車到景區就要兩三個鐘頭。一來一回,得花去四五個小時時間,根本沒有空好好吃飯,孩子們通常是麵包餅乾草草解決。

家長們吐槽最多的還是美其名曰的研學團,其實就是打卡團。

大多數家長都是奔著「研學」兩個字才肯花大價錢的。在廣告的宣傳里,只要入了團,孩子就有機會走進清北,在未名湖和博雅塔盡享頂級名校風光,甚至還能到禮堂聽清華和北大學霸分享心得。仿佛去了一趟清北遊覽,就有一隻腳踏進名校大門了一樣。

然而,廣告僅供參考,花錢參團來了北京後,孩子們才發現清華門口烏泱烏泱的人群,他們根本進不去。有的研學團在清北校門口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結果拍了張孩子和校門的合照後,就宣布「學校逛完了」。

還有的研學團舉行的是「清北周邊觀光遊覽」。清北隔壁某科技園的一名員工說,一些研學團跑進了他們園區,還和孩子說這就是清華校園。第一次來北京的孩子們也搞不清狀況,只能跟著走。

更有研學團連裝都不裝了,直接把孩子拉到了敬老院,逼著他們聽了四個小時莫名其妙的講座。

成年人跟團游,如果睡不好、吃不好、去了貨不對板的地方,肯定要投訴,可一群沒有家長跟著的小孩只會被拿捏得死死的。

為啥研學團翻車翻得這麼離譜?

因為很多研學團,嘴上說著教育,心裡全是生意。

所謂的「研學」團,大多數根本沒有研學資質,甚至連最普通的旅行團都不如,因為這種研學團只在寒暑假期間舉辦,所以很多團都沒有正式員工,而是臨時招聘兼職,簡直就是現招生現搭起一個草台班子。

你以為研學團高大上,肯定和清華北大有什麼教學上的緊密合作,結果他們也是網上預約,預約不上還得找黃牛買票;你以為他們有名校資源,其實他們都在違規操作。

前幾天北大剛剛公布了一個違規案例:

一支名為「北大金秋暑期定製課」的校外研學團隊,由北京大學部分校友通過預約同行人員的方式,把一個139人的大團「化整為零」帶進校園。每人收費10800元,合計收費約150萬元,黑出天際。

被坑的不光是孩子,還有被研學機構「招聘」來的老師。

很多研學機構潛入學校內網,發布的信息並不是招聘老師,而是伴遊。

模糊的言詞中,仿佛不僅能跟著旅遊還能把錢掙了。但學生們到了機構才發現,所謂伴遊,其實就是保姆,一個大學生常常要照顧十幾個孩子,根本管不過來。

而他們最重要工作還不是照顧孩子,而是拍照——每個學生都要有特寫,然後發到群里給家長交代。很多時候拍完照,大家就散了,家長以為還是還在研學,其實都是做做樣子。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所有研學團,都會有一個叫「學霸分享」的特色項目。在家長和孩子們的想像中,應該是大家坐在北大禮堂里,聽著北大學霸分享學習經驗,實際情況是,北大學生要自己坐車前往住宿偏遠的研學團。

一位北大學生就分享了自己去研學團做演講的經歷。在網上看到招募信息後報名,本來打算自己付出勞動賺點零花錢,可是到了現場她就發現這筆錢賺很不安心。

看著研學團四周荒涼,孩子們住宿條件簡陋,她真的想告訴孩子父母,他們花的錢是多麼的不值。

讓她覺得更不合理的是,原定的演講是六點鐘開始,可是六點鐘只有第一批學生回到住處,而最後一批學生要晚上八點才到。

很多學生早就累得在座椅上睡著了。看著滿場的嘈雜和疲憊,她完全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

當她言簡意賅的說了幾句就結束之後,同學們非常高興地說終於可以回去睡覺了。

一場研學下來, 孩子沒有選擇權,家長沒有知情權,助教沒有勞動合法權益,最後獲益的恐怕只有研學團的老闆。

為什麼研學團不靠譜,家長還自願跳坑呢?

其實讓孩子參加研學的源頭動機,總能追溯到家長身上。 家長們面臨的育兒壓力,正是研學團爆火的重要原因。

有人說,與其花大價錢送孩子去研學團,不如家長自己帶著孩子玩一圈,這樣既省了錢,還增進了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

真實情況是,孩子有暑假,可絕大多數父母沒有。對於很多雙職工父母來說,白天上班,晚上可能還要加班,陪著孩子過一個完整的暑假,實在是比登天還難。

很多家長的心態是,想讓孩子度過一個愉快的暑假,還得學到東西。

研學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成了家長安排孩子的最優解。

家長既能從培養孩子中解放幾天,同時孩子還能學到東西,哪怕花點錢,家長們往往心甘情願。研學風就這樣刮起來了。

而各種研學團也牢牢抓住了家長的心理。

「花盆裡長不出大樹,庭院裡養不出駿馬。一個人連世界都沒見過,又哪裡來的世界觀呢?給孩子最好的家教,就是帶他見見世面……」

看看這則研學團廣告,真是每個字都精準擊中了家長們的痛點。

高明的營銷話術,不說學多少知識,而是主打一個見世面。「在京一周,改變一生」。誰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而這個「世面」的大小,就要由家長的錢包決定了。

見世面的初級版是省內游,自家省會城市玩一圈,看一看省會博物館,家長花個一兩千就能搞定。

進階版那就是省外游,去清華去北大,感受國內頂尖高校的氛圍。

更高端的就是出國研學了,前往英美藤校,在哈佛和耶魯的校門口,打卡拍照,那眼界頓時就不一樣了,花費在萬元起步。

而最讓我開了眼的是,有家長花費小20萬,把孩子送去了北極,這可不是一般的見世面啊。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統計,2021年研學機構已突破三萬家,潛在消費群體已超過2億人。研學市場潛力巨大。

有需求就有生意,商家在孩子身上賺錢,其實也沒有錯。 但是多一點責任感和愛心,不把家長和孩子當韭菜,這樣做是不是未來的路會更長?

而對於孩子們來說,在他們眼裡,北極的雪和東北老家的雪可能並沒有區別,大學學霸的經驗之談還不如同桌的話更能聽得進去……

相比頂著大太陽在名校門口打卡,和小夥伴們捉蜻蜓、看動畫才是最快樂的事。

對於現在的孩子們來說, 也許虛度一個假期的童年時光,比研學更奢侈。

最後:

又有火爆新品開團啦——果凍軟支撐內衣!

這款是 3D一體式剪裁,面料輕薄舒服又透氣,支撐性也不錯,現在這個天氣完全OK!

給大家談到的更是抄底價,59.9元/2套,前500名還送同色內褲,沖就完了!

輕梵果凍軟支撐內衣

日常價99元/件

活動價59.9元/2套 前500名下單贈同色內褲

End

了解更多育兒乾貨

窈窕媽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0bf4508870c70a58b02313a204222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