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13年,他從210斤胖子到全馬破3,曾430配速狂奔107公里

2019-07-29     全民跑步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才值得。



如果你13年堅持做一件事,會怎樣?



從210斤到140斤,從小胖子到男神,從國內到國外,他堅持奔跑的這13年是中國路跑的縮影。前行者之所以一路向前,是在瞬息萬變中能有所堅持,而他,始終堅定地做一名嚴肅的跑者。



他就是陳剛,32歲北京人,目前在北京市住建委工作,跑步運動愛好者,跑齡13年,馬拉松、越野、鐵人三項選手。曾擔任阿迪達斯北京區跑步教練,現為Vibram非凡之隊簽約運動員,韶音骨傳導越野運動大使,玄鐵系列賽推廣大使。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跑步人生。

01

曾經是個210斤的大胖子


15年前的陳剛還是一個210斤的胖子,和現在帥氣俊朗的形象簡直天差地別。陳剛說:「我出生就是一個十足的大胖小子。那個讓所有家人都能從婦產醫院直著腰板出來的,八斤四兩的男孩。也許,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我與體重作鬥爭的一生。」。

他的體重巔峰是在高中軍訓回來創造的,210斤的體重搭配上173公分的身高,活脫脫的一個大胖子。上大一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北工大的操場有每天都會準時出現跑步的一群人。也許,他們就是陳剛的跑步啟蒙老師。雖然每天只跑5公里左右,但無形中逐漸養成了每天跑步的習慣。控制體重,成為了他堅持跑步的動力。

和絕大多數業餘跑步愛好者一樣,陳剛之前並沒有接受過比較專業、系統的跑步訓練。跑步的初衷也跟大部分人一樣,只是單純的為了控制體重、維持身體健康,為了讓自己穿衣服好看一點,唯一區別在於這一堅持就是13年。從2006年開始,陳剛每天都會堅持跑步。每天跑操場10km,就這麼堅持了下來,對於跑步配速完全沒有概念的他,才發覺10km花了45分鐘是可以令人讚嘆的速度。

減肥的道路很痛苦,跑步減肥的道路更加痛苦,他說,記不清跑了多久才瘦下來的,但是跑著就停不下來,或許不那麼追求目標的跑步,結果往往會給自己一個小的驚喜。


從210斤到140斤,陳剛不僅如願減肥成功,還順利成為一名運動達人。回首自己所經歷的一切,陳剛感慨萬分,也被當時自己的意志力所打動。「實話實說,如果現在讓我重新來過,我都沒有信心會再次成功。」

這段經歷賦予了陳剛生命更多的意義,同樣也帶給他更多的收穫。運動已經融入陳剛的生活,早晨騎自行車上下班,利用午休時間進行跑步訓練,晚上在家附近的健身房進行游泳訓練,陳剛會合理的安排每天的運動、生活、工作,來促進自己的各方面效率。十幾年來,陳剛一直堅持著做運動這件事。

02

4分半的配速狂奔107公里,一戰封神

陳剛早年專攻路跑,2015年9月,完成他的首馬,成績是3小時35分,巔峰之戰是2017年的奧森107公里超馬,他以8小時01分鐘02秒的成績刷完奧森南北園十圈,即以4分半的速度狂奔107公里,一戰封神。



談到那次比賽,陳剛在接受馬拉松助手採訪時說道:「實話實說,我在賽前真的沒想,也沒敢去想取得這麼好的成績。身邊許多了解我的朋友,也都勸我這是一場100公里級別的賽事,一切不能衝動,要穩紮穩打。賽前,我確實也是這麼計劃和安排的,當時計劃9小時能完賽已經就是超常發揮了。」

比賽那天,跑到第四圈的時候,陳剛跟兄弟開了個玩笑,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全馬破個三,但他當時的全馬PB才是302。陳剛從第四圈開始領先,而且跑出了自己的節奏越跑越順,自己的心態就完全放鬆了。當時就是想,堅持一直跑下去,最後8小時01分鐘02秒的成績刷完奧森南北園十圈,一戰封神。

比賽後,興奮之餘他努力讓自己冷靜了下來。「因為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我始終還是以前那個業餘跑步愛好者。」陳剛並沒有忘記跑步的初心。



「我本來就是業餘跑步的啊。從幼兒園開始,體育就一直不及格,連校隊都沒參加過,這樣的我絕對是純業餘啊。我只不過就是平時通過跑步來維持體重,鍛鍊鍛鍊身體而已。雖然在別人看來,這麼能跑一定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但我知道,咱就是個普通老百姓,每天跑馬路的,僅此而已。」陳剛明白,無所謂榮譽還是壓力,享受跑步最重要。


03

每一個終點都是下一個起點


今年的無錫馬拉松,陳剛終於實現了自己在馬拉松道路上的小目標,成功破3,2小時58分順利完賽。



達成目標後,普通的路跑已經滿足不了陳剛繼續前行的需求,他開始了另一段的堅持,轉戰鐵三和越野。相對於路跑或者說馬拉松,越野跑更加有趣,更加具有挑戰性。對於喜歡運動,喜歡挑戰自我極限的運動愛好者,越野跑無疑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陳剛這幾年越野比賽獲獎經歷:

2017門百匯跑兩項賽冠軍

2017幽州古道100越野冠軍

2017崇禮100超級天路越野挑戰賽65公里組冠軍

2017大連黃泥川50公里組亞軍

2017大五朝台40公里組季軍

2017北京國際鐵人三項賽年齡組第四名

2017奧森100+超級馬拉松冠軍

2018HK100小金人獲得者

2018TNF秦嶺48公里組亞軍

2018大五朝台70公里個人組冠軍

2018崇禮100超級天路越野挑戰賽65公里組冠軍

2018玄鐵系列賽北京站年齡組季軍

2018TNF長白山站100公里組冠軍

2018哈爾濱龍脊山越野冠軍

2018玄鐵東莞站全場第八(年齡組第一)

2019凱樂石黑石頭越野賽冠軍

2019北京TNF100 男子季軍

收穫了如此優異的成績,陳剛的訓練方式一定是許多人為之好奇的問題之一。和我們預想中的各種精細縝密計劃的訓練方式不同,陳剛的訓練方式基本沒有什麼的特別之處,甚至有一些我們預想之外的「隨意」。



「我是一個純業餘跑者,並沒有在訓練方法上特別嚴謹,沒有相對詳細的計劃。我就是持之以恆,每天跑8到10公里左右,看自己狀態,能跑多快跑多快。」

他沒有針對比賽的刻意的周期訓練計劃、飲食計劃(當然也不會大吃大喝)、訓練穿插於自己生活的日常中,並成為了自己正常生活節奏的一部分。



每周訓練時間:視個人情況、天氣情況比賽情況而定,一般為每周工作日的五天;

每天訓練量:自行車40分鐘(上下班通勤)、跑步十公里、針對性力量訓練30分鐘、游泳半個小時(2000米)。

比如在工作日時,他的日程表是這樣的:早晚騎車上下班,中午利用午休時間完成10公里的跑步,晚上再利用洗澡的時間完成2000米的游泳訓練。這樣,鐵三的三個項目,就全部訓練完成了。

訓練只是訓練,它會點綴你的生活並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但遠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賽場上叱吒風雲,私底下的陳剛卻更像一個陽光開朗的大男孩,和他在一起永遠不會擔心冷場,一口京片子總會逗的大家開懷無比。對於取得的成績,陳剛卻十分謙遜。


「每個人都渴望取得好成績,這也是跑者們前行的動力,我只不過是憑藉「努力+運氣」取得了幾次還不錯的成績,僅此而已。」


04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才值得


對於陳剛而言,跑步是讓其樂觀積極向上的運動和社交圈子,他喜歡,所以用心,因為用心,所以出色。除了本職工作和家庭,跑步現在就是他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目前,全馬PB258的他,對於成績早已沒了要求,不再選擇刷成績的他成了一名助跑者,經常會幫助視弱選手順利完成比賽,跑過多場比賽的他,現在會選擇當一名官兔,做一名配速引導者,兩種不同的路跑方式,讓陳剛更加迷戀這項運動。


如今,不是媒體人,不是圈內大神,卻擁有最強大的人脈關係網的陳剛解釋說,資源都是靠自己兩條腿跑出來的。

懂裝備成了陳剛的另一個標籤,喜歡拍照的他會很細心的拍下每一個評測的環節,工科出身的他對於跑鞋結構和材質也很有研究,靠著這項外掛技能,薩洛蒙、Asics、李寧等品牌會主動郵寄一雙新款跑鞋,邀請他來完成評測。

真正熱愛奔跑的人,無謂馬拉松市場熱度的變遷,亦無謂失敗,用一顆瀏覽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與失、隱與顯,都是風景與風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S6QmwB8g2yegNDsm9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