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到底要不要做手術?這樣調理能減輕

2019-08-05   養生雜誌

「工作不突出,腰椎間盤突出」,這是當下年輕人用來自嘲和互懟的一句話。

這句話說明了什麼呢?腰椎間盤突出越來越年輕化,普遍化,但和KPI扯不上關係。

那麼,腰椎間盤怎麼「突出」的?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椎間盤是啥。

脊柱呢,由24節脊椎串聯成的一個整體,連接相鄰脊椎椎體的彈性墊就叫椎間盤,連接腰椎的就叫腰椎間盤。

正常的腰椎間盤,乖乖地「待」在腰椎骨頭和骨頭之間,擔當起緩衝作用,也默默無聞地被逼承受著各種壓力。

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腰椎間盤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再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推動了腰椎間盤突出。

另一方面,現在的上班族,伏案工作、久坐不動、「葛優躺」等一系列不良姿勢,源源不斷地給腰椎帶來勞損和壓力;

長期反覆,日積月累,當腰椎間盤實在承受不住了,其纖維環就會發生破裂,此時位於中心的髓核,就會從破裂的地方突出來,於是有了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有哪些症狀?

(1)腰背疼痛

腰背痛往往是最早出現,也是最常見的症狀,平時稍微有點勞累或受涼就會誘發,臥床休息或減少活動後疼痛減輕,容易反覆發作。

(2)下肢放射痛

腰椎負重時,可出現從臀部、大腿後外側、小腿外側直到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主要表現為一側坐骨神經疼痛,咳嗽、噴嚏、用力排便可加重,平臥又能減輕。

(3)馬尾神經綜合徵

當腰椎間盤突出很嚴重的時候,還可能出現大小便失禁、肛周異常、甚至下肢癱瘓,這就是臨床上說的馬尾神經綜合徵,不過呢,非常少見。

不管怎麼說,腰椎間盤突出最突出的傷害就是行動不便,坐立不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出現劇烈的腰酸背痛就要及時就醫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

只有2成患者需要手術!

講到治療,大家可能要問一個宇宙難題:腰椎間盤突出到底要不要手術?其實,答案很簡單,也只有一個:因人而異,因病情所需。一般來說,只有2成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需要手術。

那麼,哪種情況下應該手術呢?總結下來,不外乎兩個標準:

第一,腰椎間盤突出帶來的疼痛劇烈,持續的時間較長,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藥物已無法緩解疼痛,可考慮有創治療。

第二,腰椎間盤突出症已帶來下肢麻木,甚至出現便秘,或大小便失禁,這說明突出物比較大,或者突出物已完全掉入椎管內,那就需要手術治療了。

那麼,保守治療怎麼治?

腰椎間盤突出程度較輕的患者,保守治療就行了,主要是為了減輕和解除腰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或刺激,減輕症狀,獲得較長的緩解期,方法有二。

1)臥床休息

減少腰部負重,這是保守治療的第一步,怎麼徹底減負呢?那就是讓腰部休息,而且是臥床休息,然後選擇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臥姿休息,總之怎麼舒服怎麼躺。

不過呢,床的選擇上有點小講究,最好是彈性差一點、硬度高一點的硬板床,再在床上鋪上一層硬質海綿墊或棕墊,這對腰椎才健康。

這樣連續休息3周以後,戴上相關腰部護具進行活動,當然活動的弧度不要過大,尤其不要彎腰提取重物。

2)藥物治療

在醫生指導下,配合應用消炎鎮痛類藥物和神經營養藥物。

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

這3招學起來

(1)保持良好姿勢

「姿勢改變腰椎」,所以保持正確坐姿,避免久坐,可以說是預防的第一步。

長期伏案工作的上班族,桌、椅的高度要適宜,坐時挺胸抬頭收腹,每坐1個小時,就起來活動一下,比如上個廁所,倒杯水什麼的,以避免腰肌疲憊、僵硬、勞損。

(2)避免彎腰搬重物

很多人在搬重物時,都是先直接彎腰,然後用雙手抱起來,這樣其實在給腰椎加壓,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蹲下,再抱起重物,貼近身體,最後再緩慢的站起來。

當然,搬重物的時候,能夠佩戴護腰,那是最好不過了。

(3)鍛鍊腰腹肌

鍛鍊腰腹肌,能增強腰椎周圍的肌肉力量,相當於增強腰椎的承受力,也能減輕腰椎間盤的負擔,平時可以經常做做仰臥起坐、三點式挺腹鍛鍊、小飛燕等小動作,以預防椎間盤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