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3時許,北京市朝陽區南四環外環主路十八里店南橋西側,一輛小型普通客車與前方一輛鏟車相撞。
據報道,一段現場的視頻顯示,兩車相撞後,鏟車司機在路邊打電話報警,旁人一直在呼喊「先別打電話了,快趕緊把你的車往前挪」、「我開車給你拉一下,你先把人弄出來」,但鏟車司機還是一直在打電話……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一段驚心動魄的短視頻,讓人看後內心抽搐,繼而悲傷洶湧而至。如果鏟車司機不是打電話而是救人,哪怕將鏟車前移,後車內的兩人是不是就可幸免於難,而不是被活活燒死?
相關報道提及一個細節是,兩車相撞後,小客車並未迅速起火,這就給救人留下了良機,但在這最珍貴的時間內,鏟車司機既未挪車,也未親自救人,而是打電話,隨著火勢越來越大,後車內兩人葬身火海。
有人感慨:網友拍攝的那段視頻,每一分一秒都讓人心碎,可能一瞬間的決策就可以挽救一個生命,同樣,一瞬間的決策可能就會失去一個生命!
先救人還是先報警?網友掀起的熱議,如今看來就是偽命題。
究其因,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同時,「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交通安全,生命至上,生命權是最基本的人權,也是最基本的社會倫理。無論涉事人具不具備法律常識,具不具備人文精神,僅從最基本的人性出發,從本能的良知出發,也應該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這不是道德綁架,而是回歸到樸素的人之常情。
視頻截圖
鏟車司機不是不能保護現場,也不是不能報警,但在間不容髮的生死關頭,最重要的就是救人,與大火搶時間,與死神搶生命。救人如救火,在火勢來臨前,多一些主動就能讓車內人多一點生機。
鏟車司機不顧眾人的齊聲籲求,更不顧車內人的痛苦煎熬,執意打電話,且一打就是幾分鐘,究竟出於何因,尚需調查。有人讀出了冷漠,也有人發出「陰謀」論,這也需調查。但不爭的事實是,兩條生命喪失了生還可能。
當然,由於當事人並非發聲,而作為一眾圍觀者,以「上帝視角」俯瞰此事,有事後諸葛亮之嫌,恐怕也會給當事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
反思這一悲劇,不是從精神和道德上鞭笞相關人員,而是尋求更廣泛的價值共識,比如以後遇到類似事故,如何處理才是最好的應對之道。再比如,如何更好地喚醒全社會敬畏生命的意識?
與小客車內兩人被燒死的揪心一幕相比,媒體披露的另一幕頗為暖心。
17日早上,北京林業大學附近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騎電動車的女子胳膊胳膊被壓在一輛轎車的車輪下,當時只有車主與一位行人抬車救人,力有不逮。路過的北京一名公交司機見狀一聲吼,「車上十多名愛心乘客立即響應,下車後共同把車抬起,以最快的速度將女子救出。」這是典型的好人好事,讓人感受了眾人的善意,也讀懂了他們對生命的尊重。
有作家說,無法容忍任何一絲對生命的漠視與欺騙,生命是那樣寶貴與短暫,要永遠珍愛保衛這單向的航程。這應該是所有人的心聲和價值坐標。
生命無價,一旦逝去就無法還原,一定程度上說,善待生命就是善待我們的生存環境,也是善待自己。但願這起交通事故激發的不只是法律層面的探討、道德層面的勸誡,還應該包括敬畏生命的倫理復甦。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全媒體總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