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眼裡的標配女人,多數都成了「禍國女人」,她就是其中之一

2020-01-10     指點江山

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唐玄宗在位的開元年間是唐朝最為鼎盛之時。

那時候,大朝帝國的戰鬥力雄冠東亞,尋常百姓手裡多少都有些小錢。開元年間的中國,真正稱得上是國強民富,哪怕放眼整個中國歷史,那也是數一數二的治世。

但是,唐朝由盛轉衰的結點卻是安史之亂,這場動亂亦是發生在唐玄宗時期,且此亂全憑一女人而起。縱觀整個唐朝,在史籍上能留下名姓的女子還是挺多的。前有篡權的武則天,後有亂國的楊貴妃,到了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李亨之時,又有個想要擅廢太子的張良娣,個個都是風流一時的女人。

話說,唐玄宗天寶年間,南陽張氏女子被選入東宮,成為了太子李亨的良娣。「良娣」是個什麼稱號呢?就是皇太子的妾室,太子一般都有很多妾,其中,品級較高者、地位僅次於太子妃的妾叫「良娣」。

說起來,張良娣一家也算是一個大族,她祖母竇氏是唐玄宗的姨母,而唐玄宗與唐肅宗又是父子,所以,認真的算下來,張良娣和唐肅宗李亨還有些血緣關係。不過,李亨最初最喜愛的是太子妃韋氏,後來因各種原因,李亨和韋氏分開了,張良娣這才逐漸得到了唐肅宗的寵愛。

剛開始,張良娣總是以一副賢惠的面目出現在唐肅宗的面前。安史之亂時,李亨身邊沒什麼隨從,於是,到了晚上李亨在某地停宿時,張良娣就睡在李亨的身邊。李亨知道她想保護自己的安危,於是,就對她說:「晚上一般不會出什麼事,即使出事了也有其他人在,不需要你來幫我抵擋敵人。」

可是,張良娣並不依從,她解釋說:「此時正值非常時期,若是真的有什麼緊急情況,我還可以幫你爭取一點時間。」

後來,李亨到了靈武,正好張良娣產子,本來,一般女人生完孩子以後元氣大傷,都要安養一些時日。可是,張良娣卻只歇了三天,三天後,她就起來為前線士兵們縫製衣服。像張良娣這樣的政治家眼裡的標配女人,無論哪位皇帝遇上了,都會覺得是自己修來的福分。

於是,李亨登基後沒多久,張良娣就成了張皇后。但是,誰也沒想到的是,她當上皇后以後,就不再是之前那個事事恭謹、溫柔賢良的張良娣了。她借著唐肅宗對自己的寵愛,開始與李輔國內外勾結,四處迫害皇室子弟和朝中大臣,連一向功高而又低調的李泌,她都想將其除去。

這些事情唐肅宗也不是不知道,不過,念在張良娣跟隨自己多年,對自己也算是有功,所以,對她的所作所為也就沒有太多干涉。隨著時間的推移,張皇后不再滿足於已有的權力,她開始有了更加長遠的政治追求,那就是: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大唐帝國的繼承人。

當時,太子並不是她的親生兒子,並且,很早之前就已經立下了,一直以來也沒犯什麼大過錯。

但是,張皇后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有機會就在唐肅宗是耳邊吹風,說太子是如何如何不稱職,應該另選賢能之人。

好在,唐肅宗的頭腦還算清醒,他知道廢立太子乃是大事情,做得不好便會動搖天下根本。儘管,他非常寵愛張皇后,但是,卻並沒有因為她的幾句話,就輕易改變這種與國運相關的大事。再加上,張皇后的兩個兒子一個早夭,一個還小,根本沒資格擔太子之位,於是,此事便被擱淺了下來。

壞事既然開了頭,就只能做到底了。因為,一旦現任太子將來登了大位,難免會有一些身邊的人,會將張皇后的廢立事宜捅出來,到時候,可沒人幫得了她。眼看著唐肅宗病重,隨時都有一命嗚呼的可能,張皇后又密謀著立當時的越王為太子,並且,事先與一些親信密通消息。

她計劃:「先以皇上病重為由將太子召入宮中,然後,在宮門之內藏好人手,一旦太子入宮,就將其一舉拿下。」此消息不知怎麼傳到了李輔國耳中,雖然張、李二人此前曾因剷除政敵之需而多有合作,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如今二人早已反目。在張皇后計劃要殺掉的一系列朝臣當中,李輔國赫然其中。

於是,為了自己眼前的安危,也為了自己日後的榮華,李輔國當即率人將太子保護起來。並且,一不做二不休,於當晚領兵進入殿中把越王和張皇后以及張皇后的一乾親信全部控制住了,這才將一場驚天大陰謀徹底消滅。不久,唐肅宗駕崩,太子繼位,是為唐代宗。

而張皇后則被軟禁在宮中,無權無勢,抑鬱了幾日,也就結束了自己虛偽而罪惡的一生。總而言之,張皇后身為一國之後,最終,落得如此悲涼的下場,完全是她咎由自取。試想,如果她在當了皇后的時候,能夠明確自己的位置,不隨意地插手朝堂事物,也不那麼地囂張跋扈,那麼,後人對她的評價,也許就是另有一番用語了。

蔡東藩對其評價到:「楊貴妃之後,復有張良娣,唐室女禍,何迭起而未有已也。顧楊妃以驕妒聞,一再忤旨,而仍得專寵,王之不明,人所共知......愛之憐之,因致縱之,陰柔狡黠之婦寺,往往出人所不及防,否則楊妃禍國,覆轍不遠,肅宗雖愚,亦不應復為良娣所惑也。」

唐肅宗的皇后張氏,一生都在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努力,從一個嬪妃攀升到了皇后的位置,只是她缺少了武則天的城府與雄才大略,也沒有武則天的胸襟與手段。到頭來,也只能失了小命,以悲劇告終。

參考資料:

【《舊唐書·卷五十二·列傳第二·后妃》、《資治通鑑》、《舊唐書·肅宗本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q0SAnABgx9BqZZIEe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