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言不做快遞的阿里,正在以其他方式入侵快遞戰場。
2019年3月11日早間,申通快遞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將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此消息一出,立馬在快遞界引起一陣熱議。其實除申通以外,阿里還增資了百世、圓通以及中通。
對於阿里的快遞業投資布局,有人調侃稱"現在三通一達+百世"基本齊全了,下一個就是韻達了。
阿里入局自身短板----"快遞"領域的坎坷經歷
電商自建物流要從2007年開始追溯。2007年之前,電商配送的業務都是經由快遞公司配送,但那時快遞公司很多都是加盟制體系,配送速度、服務質量參差不齊。2007年京東物流成立,算是最早自建物流的電商企業。
伴隨著電商的發展和日益成熟,消費者對於快遞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物流成為各個電商企業競爭強有力的籌碼,物流的配送速度和質量也成為衡量企業的重要指標。很顯然,第三方物流快遞公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電商企業的龐大訂單量,以及對於配送的高標準和高要求。
對此,很多電商企業打破傳統快遞的牢籠,通過選擇自建物流來為自己建立一道護城河。傳統公司也不例外,海爾、美的、蘇寧、國美等紛紛開始把已有的配送部門,發展成為獨立的自建物流體系和公司。
擁有強大電商能力的阿里,唯一的短板就是缺乏自己的物流體系。為了進入快遞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在菜鳥網絡成立之前,阿里就在電商物流上進行多次嘗試,如:2010年初入股星辰急便等快遞企業;2011年初又正式推出"物流寶"。但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2013年,阿里聯手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富春集團、申通集團、中通集團、韻達集團等組建菜鳥網絡,至此菜鳥網絡成立。在成立菜鳥網絡時,阿里就宣稱自己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不會和快遞公司搶生意。而且,馬雲在菜鳥網絡未成立前,也曾表示:菜鳥物流的員工數量不能超過5000人。馬雲的這句話就註定了菜鳥只能走快遞網絡平台模式,用技術手段驅動快遞運力。
雖然菜鳥網絡已經成立,但是阿里對自建物流仍有些不甘,2018年2月24日,阿里的天貓建立了自己的配送物流"喵遞宅配",由菜鳥直管。喵遞宅配的成立,被業務媒體紛紛說是"打臉"。菜鳥當時回應稱:喵遞主要負責配送技術。還表示,菜鳥始終是平台網絡,與倉儲、快遞、落地配、眾包等各類型的合作夥伴一道提升物流效率,這並不存在衝突。
就此,阿里的自建物流夢再一次破碎。
阿里縱橫聯合,買一個"快遞王國"
堅持不自建物流、不做快遞的阿里,以投資等方式在物流業縱橫聯合,不斷影響著中國快遞業以及物流行業的格局。
百世是阿里最早投資的快遞企業,從2007年到2017年百世上市,連續6次增資,股份占比(阿里+菜鳥)已高達29%,投票權阿里系占比高達46.6%。2018年5月,阿里巴巴、菜鳥等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2018年12月,圓通速遞的控股股東上海圓通蛟龍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向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其持有的200萬張可轉換公司債券。據相關媒體報道稱,截止2018年第一季度,阿里和雲峰新創合計持有圓通17.5%股份。
3月11日,阿里巴巴又將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
據了解,陳德軍與馬雲、王衛都是好朋友。陳德軍與阿里合作的初衷不是站隊,尤其不能接受吞併品牌的合作方式。2017年順豐上市敲鐘,順豐邀請了三通一達創始人,只有陳德軍一人去了現場。
據知情人士爆料:申通是因為在發展方向和戰略上出了一些問題,相較於其他同行來說落後了許多,想要引進戰略投資方。知情人士還表示,起初,申通尋求幫助的對象是一家快遞公司和一家國資企業,後因股權等沒有談攏。
接下來快遞界會不會再迎來一輪搶奪戰?
目前,中國有七家上市快遞公司:順豐、百世、中通、圓通、申通、韻達、德邦。阿里所投資入股的百世、中通、圓通、申通這四家上市快遞公司是其中的四員大將,在國內快遞行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依照現在的格局,快遞領域的基本格局和陣營已定:阿里系、順豐,京東、韻達。以阿里係為主的快遞企業,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順豐和京東,而韻達則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韻達最終會站哪一個戰隊?從其對菜鳥網絡的投資、對阿里天貓商城的依賴以及平時的合作來看,很可能是下一個阿里系。
投資快遞領域的阿里,正在加快智能物流網絡
關於阿里投資申通,有評論認為,這是阿里加快構建四通八達的智能物流網絡的重要進展,距離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的目標又紮實邁進了一步。
針對智能骨幹網的建設,在2018年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曾表示,阿里巴巴將投入千億人民幣來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上千億不夠就投資幾千億,把大部分投資都用在這上面。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將由兩部分組成:一、國內24小時必達的網絡,二、沿"一帶一路"、按eWPT在全球實現72小時貨運必達。
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是2013年5月由阿里巴巴提出並牽頭啟動的一個項目,該項目被阿里內部稱為之"地網",希望通過8-10年的努力,將骨幹網項目建成一張能支撐日均300億,年度約10萬億,讓全中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項目首次投入1000億人民幣。
據了解,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首批在全球布局了6大eHub節點,分別位於杭州、吉隆坡、杜拜、莫斯科、列日和香港。目前已完成的節點為香港,其餘有的在進行試點。
此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在一個非公開場合表示,這個智能物流骨幹網,不是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而是未來中國商務的基礎設施。他認為,今天中國很多成功的企業不能支撐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支撐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定是我們今天沒有聽過的。未來的新型企業,是基於網際網路思考、基於網際網路技術、基於對未來判斷成長起來的企業,並將支撐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打造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就是通過構建一個個新型網絡物流樞紐,為中國未來商務建立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