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觀察記者徐登林文/圖
3月20日上午,在阿壩州若爾蓋縣包座路項目施工現場,該縣2020年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當天開工重大項目38個,年度計劃投資11.91億元,涵蓋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生態建設等領域。
為了確保「開門紅」項目支撐,從2016年開始,若爾蓋縣狠抓項目前期,把「功夫」下在冬季,連續5年推動一季度項目順利開工。
把「功夫」下在冬季
當天開工的38個項目,有25個是新建項目。「這些新建項目能在這時就開工,與我們冬季提前搶抓前期分不開。」在現場忙碌的若爾蓋縣發改局副局長沈惠斌感嘆。
若爾蓋縣平均海拔3000多米,每年冰雪和極端低溫出現早、持續時間長,項目施工期短。沈惠斌辦公桌上放著《若爾蓋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關於2019年建築工地冬季停工的通知》,該通知根據國家《建築工程冬期施工規程》規定,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低於5℃即進入冬期施工,要求於2019年11月1日起停止一切濕作業施工。
「每年停工令下得早,一般都在11月,開工令下得晚,一般都在3月。」若爾蓋縣副縣長張祿文介紹,2016年前,開工令下達後,各項目單位才報項目、做前期,所以每年3月份基本無項目開工,要到6月才有項目開工,施工期也只剩下5個月。
新一輪脫貧攻堅開始後,許多扶貧項目等不起、拖不得。為了改變項目推進慢、施工期短問題,2016年開始,若爾蓋縣突出「三個提前」推進項目,即提前啟動前期、提前跟蹤問效、提前備料入場。
「年度項目入庫一般在上年12月完成,項目可研報告、設計、施工招投標一般在當年1月完成,備料入場一般在當年2月完成。」張祿文說,如果有業主單位沒有在冬季完成相應進度,將被跟蹤問效,受到處理。
保證項目「三個提前」切實落到實處,若爾蓋縣建立起了「六個一」機制,即每個項目都有一名縣級聯繫領導、一個責任領導、一個責任部門、一個推進工作組、一套具體推進措施、一套工期時間表。
按照「三個提前」要求,若爾蓋縣包座路(巴西電站攔水壩至包座鄉政府段)提升工程雖然是今年新建工程,但該工程業主單位——若爾蓋縣交通運輸局於2019年10月就向該縣發改局上報了項目。
項目上報後,若爾蓋縣交通運輸局又緊鑼密鼓地推進前期工作。「可研報告、專家評審、選址規劃、土地審批等前期工作在相關領導、部門和工作組的合力推動下,進展都很順利。」沈惠斌說,今年1月就已進入施工前的拆遷階段,因為當地電力部門提出杆樁拆遷需要補償,工程推進遇到障礙。
因「冬忙」屢迎「開門紅」
房頂燈火通明,地上烤爐散發著熱氣。1月14日,若爾蓋縣包座路巴西電站攔水壩至包座鄉政府段提升工程協調會在縣發改局項目推進服務中心召開,時間已過晚上7時許,會議還沒結束的跡象,每一位參會人員都感受到了「冬忙」的味道。
「這個項目很難再拿出錢進行補償,你們考慮能否放棄補償而且自己把電線桿移走?」協調會上,副縣長張祿文向四川嘉盛電力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若爾蓋分公司經理王小青提出了「難題」。
「政府搞建設我們是應該支持,但這46根電線桿光購買成本就達1.6萬元一根,如果要拔走,不但人工費需要的多,而且,這檔電線新線路走哪兒,現在都沒法定。」王小青表示,他要向上級公司請示後,才能作出答覆。
「好嘛,那一天後給我答覆。」臨散會時,張祿文給王小青說,請示要準確傳遞縣政府項目資金上的困難,希望上級電力建設公司給予支持。經王小青會後請示,四川嘉盛電力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領導同意在無補償的條件下移走電線桿。
張祿文為何對若爾蓋縣包座路巴西電站攔水壩至包座鄉政府段提升工程如此上心?記者查閱《若爾蓋縣2020年擬建設項目統計表》發現,該項目縣級責任領導就是張祿文。另外,該項目的業主單位、責任人、經辦人分別是若爾蓋縣交通運輸局、若爾蓋縣交通運輸局局長陳明俊、副局長余楊。
「臨近春節了,往年這個時候,局裡沒什麼事,很多人以各種理由離開了單位。」參加協調會的余楊說,自從2016年以後,每年冬季大家都有忙不完的事,今年除了若爾蓋縣包座路巴西電站攔水壩至包座鄉政府段提升工程,交通運輸局還有若爾蓋縣2020年村道安保工程、涉農整合建設項目、降占路改建工程等需要忙前期,以至戰疫期間,該局很多同志都通過騰訊會議、微信朋友圈、手機簡訊、小程序等進行工作。
變「冬閒」為「冬忙」,若爾蓋縣近年屢迎「開門紅」。2016年,該縣首次打破一季度無項目開工、無固定資產投資局面;2017年、2018年、2019年,該縣一季度開工項目投資率分別為51%、62%和79%。
到目前,若爾蓋縣2020年總投資24.35億元的149個項目很大部分完成前期工作。「今天一季度項目開工,開工項目投資占全年總投資的48.9%。」余楊說,相較前三年雖然有所下滑,但在戰疫的背景下有此成績,確實不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o5d_3ABiuFnsJQVQL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