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烏江水
幽幽回龍渡
餘慶縣大烏江鎮烏江
在餘慶縣大烏江鎮
一個叫紅渡的臨江小村
村邊的一個渡口——回龍場
因紅軍在此打響了北上遵義第一槍而聞名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
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
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進行長征
1934年12月底
紅軍主力來到餘慶縣境內烏江附近
在餘慶縣大烏江鎮烏江村半邊街李光武家中
留下了兩幅紅軍標語
1935年1月1日
在一團團長楊得志指揮下
在紅渡村民的熱情幫助下
大家一起收集竹子、木材、繩索等物資
經過一夜奮戰
紮起了十多艘竹筏
回龍場戰鬥遺址
1935年1月2日晚
趁著夜色掩護
在楊得志團長的命令下
紅軍戰士撐著竹筏成功渡江
摸到了敵軍的防守營地
突然,「沖呀!」「殺呀!」吼聲震天
敵人如夢初醒
一片驚呼:「紅軍過江了!」「天兵來啦!」
敵人不知紅軍從何而降
丟盔棄甲,倉惶逃走
占領對岸後
紅一師一團把早已準備好的竹筏
將兩頭繫上繩子來回拉渡
新渡口的渡江紅軍也用三隻木船擺渡
直至1月3日上午11時
紅一師一團才全部渡過烏江
影片《突破烏江》作戰片段
緊接著
1月4日
紅1軍團第4團在江界渡口強渡烏江
1月5日
紅3軍團進至茶山關渡口,守敵不戰而逃
1月15日
遵義會議成功召開
親眼見證了紅軍強渡烏江歷史的
王順昌老人回憶說
1934年,紅軍來到我們村時
我才6歲
紅軍講話都很客氣
也不亂拿老百姓的東西
對小孩子很友好
我去摸他們的衣服和槍
他們還和我開玩笑
王順昌老人
談到紅軍在回龍場的戰鬥
王順昌老人深有感悟
他認為紅軍在回龍場一舉建功
為接下來的茶山關和江界河渡江
創造了先機,鼓舞了士氣
可以說是紅軍強渡烏江的關鍵之戰
如今,因為水利建設
當年紅軍強渡烏江的三大渡口
茶山關和江界河渡口已被淹沒
唯有餘慶的回龍場渡口完好地保留下來
回龍場風景圖
回龍場渡口
為了充分挖掘「紅軍強渡烏江」的紅色文化
不斷推動黨性教育工作持續向好
在回龍場渡口下游不遠處
餘慶正在打造一個
「突破烏江」黨性教育基地
正在建設中的「突破烏江」黨性教育基地
據悉,「突破烏江」黨性教育基地
建設項目占地約140畝
立項投入為1.68億元
主要建設基地服務中心
突破烏江紀念館
紀念廣場
沿江步道,幹部培訓學院
紅色文化體驗場
渡江指揮部提升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
革命英雄在餘慶大地上留下的傳奇
將會為更多人所熟知
今天是紅軍突破烏江戰鬥85周年紀念日
讓我們牢記囑託、感恩奮進
傳承好紅色基因
講述好紅色故事
(全媒體記者 周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k_0bW8BMH2_cNUgMJ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