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覺是個陌生詞,但它卻和寶寶翻、坐、爬、站、跑等運動有著緊密聯繫,其主要功能是接受視、聽、嗅、味、觸等各種感覺通道信息,再過濾及辨識後傳入大腦,如果前庭覺發育不好,不僅會影響萌娃運動,還會影響學習。
你可能見到過,某個成年人在過狹窄門洞時總會時不時撞牆壁的事情,不是她們不想,而是她們自己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身體,這便是前庭覺沒有發育好的表現。那麼前庭覺到底是個什麼鬼,前庭覺失調具體有什麼表現和影響,最終又該如何訓練寶寶前庭覺呢?
一.前庭覺失調的影響
前庭覺是腦部十分基礎的功能,對於成長期的嬰幼兒來說,前庭覺的完善在孩子整體的發展上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地位相當重要,因為前庭覺主要功能就是接受感官的信息,一旦前庭覺失調,那麼大腦無法接受正確的信息,自然也就會導致身體無法做出正確反應。
1、運動能力不強
前庭刺激引發肌肉張力提高,帶動肌腱、韌帶、骨骼與關節做出平衡動作,並維持姿勢。如果孩子前庭覺有調節問題,孩子的肌張力就會偏低,自然也就沒有力氣,往往平衡感和運動計劃能力就會很差,例如身體表現的軟綿綿,有得靠就靠,有得賴就賴,即使坐著也喜歡用手托著頭或者整個人靠在椅背上,就像「軟骨動物」一樣。
2、空間感知能力差
前庭系統與視覺系統息息相關,如果孩子前庭系統能力差,就無法將地心引力的強弱信息提供給視覺系統,孩子就會出現視覺空間判斷障礙,常常觀測距離不准,不僅方向感差,容易迷路走失,就連空間方向上的左右都可能不會分辨,空間定向也是十分困難。
3、肢體協調能力差
前庭平衡覺與動覺信息整合,掌握著四肢在三維空間的位置,然後形成有意義的身體知覺,如果前庭覺失調整合信息出錯,孩子就會出現動作笨拙,容易打碎東西,經常發生磕碰、跌倒、撞人等行為,就連雙手或雙腳合併做相同動作也變的很難,可這類行為並不是他們故意為之,而是身體真心不聽大腦使喚呀。
4、視覺綜合不足
人在凝視時,需要頭頸穩定不動,而對移動目標進行追視時,則需要頭頸穩定移動,這樣捕捉的影像才清晰。但這都是以前庭系統協調運作為前提,一旦前庭覺失調,孩子的眼球就無法平衡移動,常會以跳躍方式抓住新目標,學習中導致閱讀障礙,讀串行、丟字落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部顛倒,甚至不認識字,學了就忘,出現不會做計算等問題。
5、專注力不好
前庭系統和聽覺系統的接收器都在內耳,併合而為第八對腦神經,彼此功能上有相輔相成之效。如果孩子前庭覺失調嚴重,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愛做小動作,上課常出現聽而不聞的行為,還可能伴隨著愛違反紀律的壞毛病。
6、情緒波動大
前庭系統有神經纖維連接情緒中樞,所以前庭刺激能影響情緒,既有正面也有負面的。像前庭失調的孩子情緒波動都比較大,常表現出浮躁,愛發脾氣,遭受挫折就會喪失信心,同時帶來惡性循環又影響前庭正常發展,易出現分離焦慮,過分緊張、愛惹別人,極大的影響孩子日後的人際關係。
二.前庭覺失調的原因
前庭覺沒訓練好,有如此多的弊端,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前庭覺失調呢?事實上,一方面是先天神經系統問題引起的。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對前庭的刺激過度敏感或不敏感,但那並不是疾病。而有的則是後天的家庭過度保護造成的。
1、懷孕期胎位不正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時是懸浮在羊水中的,如果准媽媽在運動,胎兒的臀部等部位便會接觸到胎盤內壁,胎兒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自然要本能調節自己身體,繼續保持懸浮狀態。可是一旦孕期胎位不正,就會讓胎兒的前庭平衡沒有正確的空間、方位感覺,導致前庭覺失調,這是典型的先天不足。
2、懷孕期羊水過多
胎兒在准媽媽腹中是被羊水包裹著的,如果羊水過多,胎兒在過多的羊水保護中,很難有機會與胎盤內壁接觸到,這就讓胎兒減少了在羊水中進行前庭平衡學習的機會,從而出現前庭覺失調的情況。
3、剖腹產
都說順產的寶寶聰明,那是因為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孩子經過充分的產道擠壓,會經歷強有力的前庭覺刺激,同時產道對頭部的擠壓還會充分激活大腦的神經細胞。但剖腹產出生的寶寶由於缺少必要產道擠壓,壓迫感不足,對前庭覺刺激不夠,所以很可能導致寶寶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有了先天性觸覺失調。
4、早期運動不足
寶寶從仰臥到俯臥的過渡是鍛鍊頸部肌肉的關鍵期,只有不斷抬頭才能促進頸部肌肉發展,而頸部肌肉發展是保持頭部平衡的前提,頭部的平衡又是寶寶整個機體前庭平衡覺發展的前提。一旦家長過度保護,讓孩子運動過少,失去練習抬頭的機會,在應該學會這種技能時,卻與黃金期擦肩而過,那麼前庭覺發展也就自然受到影響。
5、爬行不足
爬行時視野較低,孩子在整個爬行過程需要不停保持抬頭姿勢,這個姿勢能很好刺激前庭覺發展,前庭覺發育好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才會集中,可是如果寶媽讓孩子錯過了爬行期必要的鍛鍊,寶寶爬行活動少,爬行時間不足,這會嚴重影響寶寶發育,導致前庭覺失調的。
6、長時間坐學步車內
前庭覺得以發展主要是因為孩子在嬰幼兒階段經歷著不同的行為學習,例如翻身、爬行和走路,但是很多家長為了減少孩子學走路時的吃力,讓大人也不至於彎腰駝背的跟著學走,所以就選擇了學步車。而想要在車裡走得平穩肯定需要平坦之路,這樣一來孩子獲取外界刺激的機會就減少了,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刺激的前庭覺,平衡功能肯定會差啦。
三.周歲前訓練前庭覺
寶寶前庭系統早在胎兒時期就已開始發育,而在周歲前可塑性極高,所以想要提升寶寶前庭覺,培育出平衡感好、動作敏捷、學習速度快,情緒又穩定的全能小寶寶,兒科醫生建議:不妨抓住周歲前,根據寶寶所處月齡給其適當的啟蒙遊戲訓練來刺激前庭覺。
1、0-3個月
小嬰兒在羊水中可是「游泳健將」,從受孕情況穩定就已開始刺激胎兒前庭發展了,無論是羊水中與媽咪親密共舞,還是寶寶初生之後的抱抱親親,或是溫馨的搖搖樂,這些都能給寶寶不同程度的前庭覺刺激,雖然無聲但寶寶卻樂在其中。
2、4-6個月
4-6個月是寶寶大動作學習的關鍵期,無論是翻滾還是坐,這些新技能的學習都能夠很好的刺激寶寶前庭覺發育,此時寶寶平衡感也得到了更好發展,適當的加入一些稍大幅度的搖晃感,會讓寶寶的前庭覺經驗更豐富哦,而且寶寶更是美在其中。
3、7-9個月
孩子到了7-9個月的時候,平衡感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了。面對來自不同方向的前庭刺激基本上都能應對自如,就連複雜的重力、空間變化此時在小傢伙面前,也是如此的小菜一碟,毫無壓力可言哦,所以現在不妨給寶寶加碼,來點更刺激的遊戲吧,比如說「頭腳顛倒」,滑板車等遊戲。
4、10-12個月
前庭系統還有促進其他神經系統發展的功能。而內耳的三半規管里充滿了和神經細胞相連的絨毛,當外在刺激產生時,神經細胞就會獲得訊息,並做出反應。而旋轉可以促進三半規管內液體的流動,刺激管壁的絨毛,傳訊多面向的重力平衡感覺,活化前庭感覺系統,可強化筋肉關節張力,有助於幼兒站立與行走平衡感的發展。
你家寶寶是否有走路總摔倒,學習容易分神,看書總是讀串行的事情呢,可能是寶寶的前庭覺失調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