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糯豆包(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老人有句古話說的好:「寶寶和誰睡就和誰親。」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是孩子和父母最親密關係的開始,可總有些年輕的媽媽,不相信這條定律,覺得孩子小啥也不懂,誰陪睡不都一樣嘛。
和誰睡就和誰親?寶寶的依戀體系很簡單,媽媽錯過再彌補也沒用
有個做房地產工作的李女士,平日工作特別忙,由於每次下班都很晚,孩子睡不好自己也睡不好,影響孩子又耽誤自己,於是寶寶一直和婆婆睡覺,自己也算是圖個清閒。
偶爾周末時候,想和孩子親密下,陪孩子一起睡覺,可白天怎麼陪玩都很好,一到睡覺時間怎麼不肯和她睡,吵著要和奶奶睡,為此,她很傷心,感覺自己和寶寶一點都不親,都不像自己親生的孩子了。
當她跟我說起這事的時候,心裡非常的難受。我跟她說「明明經歷千辛萬苦生出她,怎麼那麼不長良心,不陪睡就和我不親了。」我們常說「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這句話好像誇張,但實際上是有道理的。教育專家李玫瑾說:「孩子對母親身上的味道很敏感。」
陪睡是父母和孩子建立依戀關係最佳手段,一般3歲之前是關鍵期,如果推出這個時間,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良好的依戀關係是寶寶和照顧著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情感上聯繫,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更習慣用嗅覺來辨別誰是自己最親密的人,是一種感情上聯繫和羈絆。
一:3種依戀關係值得關注
1、安全類型
簡單來說,在父母離開的時候,寶寶一點都不焦慮,不哭不鬧還會和父母說再見,可以在出門之前10分鐘,和寶寶說:「等你玩了這個玩具,媽媽就回來了。」這樣說是給孩子一個心理預期,年齡小的孩子不會認識時間,年齡大點孩子可以教他認知鐘錶。
2、矛盾類型
很明顯,父母在離開的時候,寶寶會大哭不止,就拿鄰居家來說,每次媽媽都要躲著寶寶走,要是被孩子看見,就會抱著媽媽的大腿不放,不讓媽媽離開,好哄上好一會才停息。
3、迴避類型
在父母離開的時候,寶寶會表現的莫不關心,似乎非常的冷靜和沉穩,還在安安靜靜的做自己事情,而媽媽回來時候,也一點不關心。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的依戀關係
父母和孩子的依戀關係一定是從小建立,是雙方交互情感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媽媽,對寶寶發出的信號要及時回應,就拿曾經風靡一時「嬰兒免哭法」來說,已經被眾多寶媽破除的謠言,這種冷漠的處理方式,是隔絕了父母和孩子最初的依戀關係建立。
所以,母親要非常關心寶寶的需求和動向,越是越小的孩子更要如此,及時注意嬰兒發出的信號,並能正確地理解,讓寶寶處於自己的視線範圍內,做出及時、恰當的反應,嬰兒就能產生和發展對母親的信任感和親近感,形成安全型依戀,反之,則不能。
互動分享:在寶寶和你唱反調時,你是怎麼做的?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和我們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gblOnEBfwtFQPkd46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