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交通強市」擂戰鼓 雁門關外傳捷報

2019-08-30     山西新聞交通頻道



圖為今年6月2日開通的右平高速公路,它的建成通車將朔州市區至右玉縣城近兩個小時的車程縮短至不足一個小時,進一步完善了我省高速公路路網布局,對推動右玉生態文化旅遊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徐吉攝

初秋的朔州天高氣爽,綠意盎然,分外宜人。

繼懷仁至太原「朔州號」動車開通,通往「右玉精神」發祥地的右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朔州機場、高鐵站、朔神高速、雁陽公路、兩條一級公路及市公交調度中心等一批「交通強市」重點項目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如火如荼的推進中。一件件令人讚不絕口的大實事,一個個令人眼前一亮的新變化,不僅見證了近年來朔州交通運輸改革發展的巨大成果,也成為朔州市實施「交通強市」戰略新開局的縮影。

朔州市地處晉西北雁門關外,為1989年新建地級市。近年來,朔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交通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不斷深化交通運輸改革,全市交通運輸改革按下了快捷鍵,取得了新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0211公里,百平方公里擁有公路96.11公里,萬人擁有公路57.9公里,穩居全省前列。全市有市際班線53條234輛,農村班線117條295輛,60%的班車實現了電動化。全市現有公交車753輛,其中,新能源電動公交600輛,占公交車總數的79.7%。全市有計程車2493輛,市中心區達到1274輛,滿足了廣大市民出行需求。全市境內實現了縣區通高速、鄉鎮通二級、村級通班車。

為使「交通強市」戰略工程落地見效,促進朔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朔州市委書記陳振亮、市長高鍵多次下基層一線調研,多次進京與有關部門對接,使擱淺多年的朔州機場項目獲得批覆,促進朔州全市人民翹首期盼的大原高鐵全面推進,有望年內開工。「朔州市委、市政府所乾的,正是朔州人民祈盼的!」一直以來關注家鄉發展的朔州老幹部動情地說。

交通強市戰略,抓住了牽動朔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找到了加快建設「塞上綠洲、美麗朔州」的「金點子」。在實際工作中,朔州市注重推進路網結構改善,讓道路建設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配上大用場。經過多年建設,目前,朔州全市境內初步形成高速公路貫通、旅遊公路修通、出口公路打通、農村公路暢通、沿河公路互通五路並舉的大交通格局,有力地助推了全市脫貧攻堅。右玉、山陰、平魯3個縣區實現整體脫貧。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右玉縣,堅持造林綠化和公路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向狠抓造林綠化一樣大抓路網建設,全縣境內形成了路網縱橫繞綠洲的美麗畫卷。

朔州市作為中西部交通樞紐規劃的重要交通節點城市,全市旅遊資源種類多、數量大,有A級景區20個,非A級景區68個,正在逐步建成古代軍事文化游、避暑休閒遊、文化體驗游、康療保健游等新型旅遊業態。全市有內外長城137段327公里,關堡118處,單體建築1384處,相關遺蹟10處。北為外長城,南為內長城,是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一條金色項鍊。因此,建設長城板塊旅遊公路對於提高古長城周邊景區(點)的通達性,對彰顯長城歷史文化遺產的深厚底蘊,發揮朔州豐富的「綠色」景觀、獨特的「古色」內涵、響亮的「紅色」品牌文化旅遊優勢,加快推進朔州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和沿線貧困山區群眾脫貧攻堅步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實際工作中,朔州市認真落實2018年山西省旅遊發展大會和山西省《關於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按照「市縣共建、科學規劃、快速起步、整合道路、市場投入」的原則,圍繞「倚長城、連古堡、跨景區、接幹線」的規劃定位,突出「生態、旅遊、經濟、功能」四大特點,納入全省三大板塊旅遊公路總體規劃。2018年—2022年全市旅遊公路建設總任務為517公里,總投資33.01億元,其中主線長度345公里,支線和連接線長度172公里。

朔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公路建設,責任主體縣區政府把建好長城板塊旅遊公路作為培育長城文化旅遊、建設富有朔州生態特色和魅力文化旅遊、帶動廣大農村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基礎性保障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中。對「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全市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意見》精神,明確發展目標,朔州市交通運輸局先後召開推進會、銀企融資對接會12次,積極抓好項目落實和資金籌措。

「響聲好似拖拉機,各類廣告遍車體;環境差的沒法提,亂停亂靠沒規矩。」曾經的朔州公交可謂是髒亂的代名詞。為徹底改變公共運輸落後狀況,朔州在大刀闊斧進行公交改制改革的基礎上,緊緊抓住國家支持新能源公交發展千載難逢的機遇,乘勢而上、順勢而動,超前謀劃、積極運作,分批購進200台純電動公交車,全部投放市中心城區,併科學布局線路,合理規劃站點,堅持車頭向下服務農村,將公交線路延伸到市區周邊20多個村,使農村百姓也和城裡人一樣在家門口就能乘車瀟洒出行。

「車容車貌差得很,隨口就把粗話扔;車上安裝『飛毛腿』,見了乘客就想宰。」這幾句順口溜是朔州市民對曾經的出租行業亂象的總結。隨著出租客運行業劃歸交通運輸部門管理後,朔州市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建市以來力度空前的改革整頓和規範。朔州市區近千輛計程車全部更新,採取統一車型、統一標識、統一顏色、統一座套、統一計價、統一著裝的「六統一」標準進行規範,並不失時機地開展出租客運市場治理專項行動,使出租客運市場得到前所未有的規範,計程車客運成為建設塞上綠洲、美麗朔州的亮點,受到市民廣泛點贊。如今,隨著蔚藍色的電動計程車陸續投入使用,計程車即將成為朔州市區的新名片。

為適應新時代現代化交通運輸發展,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管理交通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朔州市交通部門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建起了集公交、出租、客運、貨運、危貨、場站管理於一體的現代化交通指揮中心。將政府12345熱線、交通12328服務平台、公交出租諮詢投訴整合到一個平台集中管理,使交通指揮、應急管理等一目了然,車輛運行狀況一清二楚。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執法人員上路管理、稽查人員跟車管理、執法盲區缺乏管理的弊端,也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和行管部門的認可。

改革開放不停頓,交通發展邁大步。新時代下,朔州市將以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舉措規劃交通重點工程建設。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和爭先進位的決心,按下「交通強市」的快進鍵,跑出「交通強市」的加速度。讓一張張「規劃圖」一步步變為「施工圖」,進而為建設塞上綠洲、美麗朔州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支撐。(山西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fdq4mwBJleJMoPMZVj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