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抄襲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很難維權的事情,即便如今民眾們的版權意識愈發強烈,很多的抄襲問題依舊沒有得到清算。
什麼是抄襲,什麼才算抄襲,大家都對抄襲深惡痛絕,可當真正的抄襲案例擺在大家面前時,還是會讓人感到難以置信。
就在新年假期剛過去不久,《羅小黑戰記》的原作者MTJJ便在微博上發文,點名要求漫畫平台下架幾部涉嫌大量內容抄襲的漫畫。
至於這些抄襲漫畫,真可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抄出了新境界
1月28日,MTJJ在微博空間上髮長文,稱一部名為《幽冥詭匠》的漫畫存在抄襲行為,除了該作被點名的還有在企鵝動漫平台連載的《仙山傳奇》、《詭案錄》、《下南洋》、《茅山探長》等漫畫。
MTJJ之所以將這幾部漫畫放在一起說,是因為以上漫畫均由同一個作者所創作,他指出這個「犯罪團伙」在創作期間抄襲了大量的漫畫作品,其中涉及到的作品數量驚人,有聽過的也有沒聽過的。
較為出名的一些作品有《槍神》、《力王》、《龍虎門》、《結界師》、《火雲邪神傳》、《小恐龍阿貢》、《生化危機》和《鐵拳小子》系列,此外還有一大堆名不見經傳的漫畫作品。
當然,MTJJ還特地說出了兩位作者的ID暱稱---「轉輪手槍」和「木偶漫畫」,其措辭的攻擊性之高足以看出他對這事有多憤怒。
兩天過後,B站和企鵝兩家平台都做出了回應,當即下架了涉嫌抄襲的漫畫,MTJJ也發文感謝官方的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那部《幽冥詭匠》的漫畫並不是第一次被人點名抄襲了,早在去年網上就有人實錘了這部作品的可恥行為,還專門將其做成了一部連載合集。
如下圖的一段漫畫分鏡,對比作品是日本漫畫家真刈信二的《勇午》,你看這個分鏡構圖不能說很像,只能說是一模一樣。
還有北條司的《城市獵人》也同樣成為了他的素材庫,而且這抄的不是一兩頁這麼簡單,而是大面積地照抄。
而更搞笑的是,抄襲者似乎對於漫畫的構圖知識並沒有掌握到位,單純是為抄而抄。
如這段分鏡所示,原作漫畫里的盆景是在右側分鏡里的窗邊,抄襲者照搬的過程中忽視了視線角度的位置變換,導致盆景的位置變成了左側分鏡的外牆,連最基礎的現實邏輯都搞混了。
當然了,由於他們抄襲的漫畫數量實在太多,裡面自然也包括了一些叫不上名字的作品,只有漫畫閱歷豐富的資深讀者才辨認得出來。
據了解,在抄襲事件被曝光前,《幽冥詭匠》的漫畫目錄已經連載了好幾百話,而且還獲取正版平台的認證,需要付費閱讀。
能連載這麼長時間,說明該作有不少讀者在支持,這聽著確實挺讓人氣憤的,也有些無奈。
當時,漫畫的抄襲行為被人公之於眾後,當事人兼作者就此事發表了道歉聲明,還說什麼部分抄襲內容是有取得原作畫師的許可。
不過,《西行紀》漫畫作者鄭健和老師很快在網上表示,聲明里的許可內容不屬實。
這些都不是重點,面對大眾的聲討,該漫畫卻並沒有因此而下架,當事人發文道歉了,發表許可聲明了,然後一轉頭就不當回事了。
MTJJ也清楚這段往事,故在文中特地強調了這件事,強烈要求平台方永久下架抄襲作品。
甚至還當場表態,要是抄襲漫畫不下架,那麼《藍溪鎮》和後續漫畫都宣布停更。
現在看來,還是「羅小黑」的面子足夠大,要知道一部作品名氣大、口碑好,可以給平台帶來十分可觀的收益,如果因為這事沒了流量,那叔叔可就真的因小失大了。
這要是換成別人來艾特漫畫平台,人家都不一定會搭理你。
人們常說,正義必須得到伸張,而這一次MTJJ著實是將其行為貫徹到底,也讓關注事件的網友們拍手稱快。
不過另一方面,《幽冥詭匠》抄襲醜聞的曝光,也反映了一些更深層次的事實---過去漫畫抄襲事件的猖獗,還有版權維護過程的艱難。
經歷過網際網路「蠻荒時代」的網友應該都記得,以前無論是上網看電影、看動漫,都很少有花錢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白嫖就完事,殊不知那些原來都是盜版資源。
版權監管的缺失,以及信息交流相對閉塞的環境,使得一些心術不正、懷揣僥倖心理的漫畫創作者們利用信息差的優勢,堂而皇之地拿人家的作品來抄襲。
但同時,大家也需要知道,抄襲這種事不光國內的人干過,連國外的人也沒少干。
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
先來看看日本漫畫界的抄襲案例,眾所周知,日本動漫產業十分發達,優秀的作品也是層出不窮,這也引得一些同行試圖模仿大師的藝術。
但不同的是,有的人是合法地借鑑,而有的人真就是厚顏無恥地抄襲。
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數末次由紀創作的少女漫畫《伊甸之花》,在2005年就被曝出抄襲了《灌籃高手》和《蜜桃女孩》,該事件在當時的日本引發了軒然大波。
隨著講談社的深入調查,同年的10月18日正式實錘此事,當事人也公開承認,11月號發文謝罪,並將正在連載中的漫畫《Silver~銀色少年~》自行腰斬交由出版社回收。
然而事件的餘波還沒結束,後續一個月里講談社仍不斷地收到對末次由紀其他作品的抄襲檢舉圖,除了《灌籃高手》和《蜜桃女孩》外,還涉及到萩原一至的《暗黑破壞神》、知名藝人的廣末涼子、安部麻美的寫真集等等。
事件發酵愈演愈烈,最終末次由紀於2007年宣布終止漫畫家活動,以此退出業界。
有時,即便是日本的國寶級漫畫家,也曾經干過抄襲這種不光彩的事情。
經典漫畫《鬼太郎》的作者水木茂,他的處女作《火箭人》,明顯就是抄襲DC漫畫的超人,看這紅色的披風,外穿的胖次,健碩又硬朗的體格,還有典型的紅藍配色,你能說這不是一模一樣嗎?
說完日本漫畫,再去說說韓國漫畫,「偷國文化」的笑柄大家近些年都沒少聽說,就算被人曝出漫畫抄襲,也都不是什麼稀奇事了。
韓國漫畫家金城模的作品《高中生活記錄簿》,此前就被日本網友查出存在大量抄襲《灌籃高手》的內容,還特地截圖對比發到了網上。
丟人丟到國外後,作者也不得不出面道歉,也解釋自己只是因為喜歡《灌籃高手》才臨摹的畫風,目前抄襲作品已經下架,並表示以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最後回到國產漫畫這邊,因為過去網絡信息的閉塞和不發達,很多大小創作者都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只是有的是不小心,有的則是故意的。
而且,一旦被人抄襲了,想要去維權就十分困難,大多時候只能等著吃虧,有的原作者甚至不得善終。
國漫界歷史上比較著名的一個抄襲事件,便是我們童年的現象級港漫《老夫子》。
一直以來,很多小夥伴都以為《老夫子》的原作者是香港漫畫家王澤,但事實上它真正的原作者其實是內地漫畫家「朋弟」,真名馮棣。
朋弟版《老夫子》流行於上個世紀30至40年代之間,作品只在京津一帶發行,50年代後該作品逐漸過氣,直至銷聲匿跡。
由於當時的國內環境百廢待興,信息極不流通,《老夫子》漫畫或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遠在香港的王澤所留意到,然後剽竊其形象,進而推出自己的《老夫子》。
與朋弟版的命運不同,王澤版的《老夫子》在70至80年代的香港大受歡迎,隨後更是風靡華人世界將近半個世界,創作出了眾多經典的動畫劇集和電影。
在王澤因《老夫子》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原作者朋弟卻因重病纏身,最終在1983年抱憾離世,使得這個秘密一直被埋藏了將近30年。
2001年,朋弟的老友知名作家馮驥才為其鳴不平,特地編輯出版了一本叫做《文化發掘老夫子出土—為朋弟打抱不平》的書,裡邊收集了朋弟的《老夫子》系列漫畫,並且在其中講述了因為《老夫子》這一漫畫引發的文壇官司。
而如今,王澤也在2017年離世,《老夫子》的抄襲事件也最終以此徹底畫上句號---特別有意思的是在百科詞條中,王澤的主要成就居然是「將朋弟的《老夫子》重繪」。
看完這個案例,就不難理解MTJJ為何在打擊抄襲漫畫一事會這麼上心,因為朋弟的悲劇就是很多被抄襲者會遇到的最壞結局,如果不想讓自己的未來也遇到這麼一天,那麼積極抵制抄襲,不斷伸張正義就顯得迫在眉睫了。
不要等到原作者的利益都被抄襲者搶走了,才過來強調什麼「正義必須得到伸張」,因為「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至少在漫畫創作領域是這樣的)。
結語
雖然今年有「羅小黑」出面打擊了一波抄襲行為,但是眼下還有更加任重道遠的目標等待著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們,那就是普法。
當下面對抄襲的時候,民眾們總是存在一種非常割裂的現象---對抄襲行為非常敏感,對抄襲內容卻又非常遲鈍。
只要兩者鑑定有點疑似相同的地方,人們就不停地說抄襲,讓大家十分反感;當得知真正的抄襲就在眼前時,卻驚呼之前竟然沒看出來。
此外,我們面對抄襲現象時除了謾罵和聲討,似乎沒有特別有效的辦法,臉皮厚一點的還能肆無忌憚地橫行霸道,拿不出直接有效的辦法來治理。
是的,我說一聲「完善版權法律,標準化抄襲的定義,才是讓抄襲作品徹底下架的最好辦法」那是容易的。
但內容創作的困局就在於:太過僵硬和標準化的版權法規,或許又會淪為限制活力的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