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傳統文化新方式!168分鐘的《長安三萬里》,讓孩子受益一生

2023-07-25     正解局

原標題:打開傳統文化新方式!168分鐘的《長安三萬里》,讓孩子受益一生

近日,如火如荼的暑期檔中有一匹黑馬戰功彪炳,尤其吸引了很多家長的關注,紛紛帶著孩子走進電影院,一刷不過癮,還要二刷走起。

這部電影就是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影片《長安三萬里》。

這部以大唐為時代背景的國風動畫,用溢出大銀幕的國風雅韻,喚醒了觀眾骨子裡的華夏血脈,更讓孩子們在168分鐘的視聽盛宴中,get詩詞、建築、服飾等中國傳統文化「密碼」,滿載而歸!

01

中國傳統文化密碼之「詩詞傳世」

《長安三萬里》以唐朝為背景,以安史之亂後困守孤城的高適為主視角,回憶起自己與李白的多年往事,在他的回憶中,李白、杜甫、王昌齡、岑參、賀知章......等大唐豪傑群賢畢集,演繹了一場文化底蘊深厚的穿越之旅。

看到這幾位的大名,相信大家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唐詩。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每個中國孩子都是聽著這句話長大的吧!這次在《長安三萬里》中,一共出現了48首詩句,其中「詩仙」李白共18首名篇,均入選中小語文課本,用朋友圈裡這位媽媽的話說就是「看完電影,順便把知識也學了」

影片最吸引孩子們的,是出現的每一首詩詞都有了具象化的呈現。那些遠隔千年的諸多意象,化成一個又一個精美絕倫的畫面躍入孩子們的眼帘時,一首首看似縹緲的句子都有了歸途,不需要再死記硬背。

尤其是《將進酒》一段,當看到「詩仙」李白領頭駕乘白鶴,和眾人一起飛越千仞瀑布、扶搖直上九霄雲外時,眼前是璀璨流光,耳中是「將進酒、杯莫停」,那一刻已分不清現實與幻想,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無敵元氣已經深入人心,比任何教科書都生動。

02

中國傳統文化密碼之「雕樑畫棟」

想讓孩子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就最好帶他們看中國傳統古建築,以木構為主的中國古建一派雕樑畫棟,和西方建築對石頭的崇尚有著巨大差異,而這背後則藏著中國獨有的「文化密碼」。

大唐王朝開放進取、繁榮昌盛,都城長安發展成中古時期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都城。在白居易筆下,長安是:「百千家似圍棋局」的大氣磅礴、秩序井然,也是「九重城闕煙塵生」的璀璨奪目。

《長安三萬里》中,對大唐著名城市和建築的描繪可謂美輪美奐。

不僅還原了詩詞中那個「山頂千門次第開」的錦繡長安,還有「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的大都市揚州,以及「白雲千載空悠悠」的黃鶴樓。

無論是城市、建築,還是雕塑,《長安三萬里》都忠實地展現了大唐藝術中最具中國傳統魅力的審美理想,天人合一、剛柔相濟。帶孩子們走進電影院,看的是動畫電影,學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

03

中國傳統文化密碼之「大唐衣冠」

新華社就發文盛讚《長安三萬里》所展現的東方美學魅力,並細數電影中人物服飾的多種考究紋樣,讓人直觀感受到先人智慧與審美的結晶。

中國傳統紋樣自古以來傳承有序,不論是玉器、漆器、服飾還是建築都銘刻著傳統紋樣的特色瑰美,蘊含著千年的東方浪漫。

《長安三萬里》中出現的傳統紋樣達十多種,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壁畫上就出現了的聯珠紋,細節豐富、極具美感的團窠紋,玉真公主穿著的象徵吉祥美滿的寶相花紋,還有象徵多子多福的葡萄紋,以及狩獵紋、花葉紋、球路紋等等,可見劇組在歷史考據方面下的苦功之深。

帶孩子看《長安三萬里》,領略歷經歲月洗禮的傳統藝術,是一場「潤物細無聲」的傳統美學教育。

或許我們從不能教育孩子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但我們每時每刻都可以指引孩子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大到為孩子選擇什麼學校、上什麼課外班,小到帶孩子看一場電影,都是在幫孩子打開眼界和格局,當孩子有了足夠的認知,自我身份也會逐漸明晰和堅定,成長為那個理想中的人。

《長安三萬里》就是孩子們在成為理想自我的路上,有緣遇到的一位良師,用168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們受益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fd1e1d0710921eaad9cc584e89c6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