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2008年開始在全國推廣老壇酸菜牛肉麵,2012年時,這款產品的年銷售額超過了40億元,康師傅等對手競相模仿。萬萬沒想到,這款明星產品會突然爆雷。
文 | 李文成
編輯 | 劉肖迎
來源 | 市界(ID:ishijie2018)
酸菜牛肉麵,突然有了「特別的味道」。
據央視3·15晚會報道,湖南插旗菜業、錦瑞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土坑酸菜」,不僅為多家知名企業代加工酸菜製品,還為一些方便麵企業代加工老壇酸菜包。
節目播出後,「方便麵雙雄」康師傅和統一紛紛向消費者致歉。
康師傅稱,湖南插旗菜業是其酸菜供應商之一,已取消一切合作。而統一在3月16日的聲明中稱,其供應商只涉及湖南錦瑞食品有限公司,經調查,酸菜包用原料菜全部來源於廠內自腌自用,未使用央視3·15晚會報道的「土坑酸菜」。
在方便麵市場,康師傅曾率先推出了紅燒 牛肉面,助其成為方便麵龍頭;而統一率先推出了酸菜牛肉麵,與康師傅抗衡。二者「相互模仿」,打得不可分交。
統一2008年開始在全國推廣老壇酸菜牛肉麵,2012年時,這款產品的年銷售額就超過了40億元,占當年全部方便麵營收的55%,為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萬萬沒想到,這款明星產品會突然爆雷。
酸菜面引發的恩怨
在統一的官網,對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如是描述:「堅持四川傳統工藝,採用真正老壇,經九九八十一天足時發酵,加以秘制紅油調味,酸爽過癮。」
現在回味起來,你對「酸爽」二字,可能有了特別的感受。
圍繞「酸菜面」,統一與康師傅有過一場激戰。
1992年,來自我國寶島台灣的魏氏兄弟在天津投資建廠。當第一包康師傅紅燒牛肉麵在此誕生之時,全國人民都準備好了開水。原因無他,只因其醬料包很符合人們的口味。
那個年代,方便麵還是「高級零食」。物質不豐富,康師傅方便麵上市後很搶手。
台灣的另一個食品巨頭——統一,也眼紅大陸市場,緊跟魏氏兄弟的步伐,帶著招牌產品鮮蝦面來了。但迎來的卻是當頭一棒,因為鮮蝦面在大陸市場嚴重水土不服。
統一財大氣粗,反思之後進行了戰略調整,推出了不同口味的方便麵,還先後推出了冰紅茶、綠茶、鮮橙多等飲品。但是,其方便麵鬥不過康師傅,飲品還被緊跟。
「互相模仿」是這兩大巨頭競爭的一大主調。你有爆款我跟上,康師傅模仿統一,統一也模仿康師傅。這種另類的你儂我儂,簡直不可開交。
那時候,康師傅穩坐方便麵第一品牌,康師傅紅燒牛肉麵是最暢銷的單品。統一想了很多辦法,但就是正面剛不過康師傅。
直到2008年,這一競爭局面發生了變化。
統一以差異化競爭的方式,避康師傅之鋒芒,開始傾注資源向全國推廣自己的「老壇酸菜牛肉麵」,市場迅速壯大。到2012年,這款單品年銷售額已超40億元。
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異軍突起,康師傅看著小弟的熱鬧,後背感到了一絲寒意。
康師傅一開始只推出了酸菜排骨麵和酸菜牛肉麵,跟統一的老壇酸菜牛肉麵還是稍有區別的。但是,效果不明顯,康師傅怕自己的江湖地位不穩,著急了,推出了僅一字之差的陳壇酸菜牛肉麵,包裝主題色也是紫色,還請來姚晨代言。
期間,模仿者眾,今麥郎、白象等沒有隻看戲,它們也動手了,紛紛推出各自的酸菜面。那時候,如果方便麵戰場上有味道,那一定是酸菜味的。
統一受了一肚子憋屈,但也得想如何反擊。
於是,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麵的廣告語修改了,通過代言人汪涵的那句「有人模仿我的臉,有人模仿我的面」廣告語,內涵康師傅。此外,統一還推出了老壇酸菜拌面、老壇酸菜魚面,以鞏固地位。
作為整個方便麵行業的老大,康師傅在渠道上優勢明顯,在氣勢上也絲毫不懼統一的「招數」,又請來王寶強和徐崢代言老壇酸菜牛肉麵(此時名字已不是陳壇酸菜牛肉麵了),以「不止酸爽,康師傅老壇更爽」的宣傳語,暗諷統一。
插旗菜業公司的無菌包裝車間。
2013年,競爭進一步升級,雙方紛紛祭出「大招」——搭贈火腿腸。
對消費者來說,似乎比較受益,但對康師傅與統一甚至方便麵行業來說,那叫一個慘烈。這種刀刀見血的競爭,讓雙方極度煎熬,終於,在2014年「熄火」了。
在這場激戰中,兩家企業共「犧牲」了40億根火腿腸。
價格戰之中,沒有勝者,只有慘烈。雖然雙方營業收入在增長,但是想賺錢太難了。二者毛利率長期在30%以上,但凈利率只有3%左右,統一2011年只有1.84%。
就在雙方喘息的時候,外賣平台開始風生水起,大肆補貼之下,方便麵行業遭受了巨大衝擊。
好不容易等到的「好日子」
康師傅和統一雖然「貼身肉搏」,但競爭之中都變成了行業巨頭。
上世紀90年代初,方便麵行業幾乎還沒出現全國性的品牌,南街村、華龍、北京方便麵等各自盤踞在自己的地盤。
跟其他廠家相比,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麵最大的優勢在於加了醬料包,雖然價格更貴,但吃起來更香。
再加上,90年代開始,我國方便麵行業快速發展,1993年—2011年,連續增長18年,年均增速達20%。趕上好時候的康師傅和統一,一路發展,並最終成為我國方便麵行業的「雙雄」。
世界方便麵協會數據顯示,到2013年我國方便麵需求量達462億包。這幾乎是我國方便麵行業發展20餘年後迎來的「巔峰時刻」。當年,統一的市場占有率達到17.2%,康師傅則為44.1%,「雙雄」加起來占了我國方便麵市場份額的6成。
不過,達到這個頂峰後,2014年開始,我國方便麵需求量出現了長達三年的負增長。
衰退的原因來自多個方面,從大的宏觀視角看,方便麵被消費者拋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消費升級。統一在2015年年報中也提到,方便麵備受不健康、沒營養、不安全等詬病。
從具體的消費場景看,火車曾是方便麵的重要消費場景,然而高鐵的普及縮短了旅程時間,有研究表明,高鐵運營里程每增加1%,方便麵的消費量就平均減少0.3%。
旅客在候車大廳吃方便麵。
再加上那幾年大搞補貼的外賣平台衝擊,方便麵行業的日子就越來越難過了。
眼看行業越來越低迷,還出現了外賣這個新對手,統一和康師傅才紛紛放棄價格戰,拒絕內卷。推出高端產品成了這兩家企業提振業績的方式之一,在這個維度的比拼上,那幾年,康師傅輸給了統一。
2014年,康師傅推出了高端產品愛鮮大餐,主打健康、營養豐富。統一的高端產品則是湯達人,2014年和2015年,湯達人業績增速都超過100%。跟湯達人相比,愛鮮大餐的關注度、消費量都比較低。
湯達人因此成為老壇酸菜之後,統一食品板塊的另一個「殺手鐧」。正是因為有了湯達人的加持,2014年到2016年,這三年間,雖然市場整體在萎縮,但統一方便麵業務表現要好於行業平均水平和康師傅。
具體來看,2014年到2016年,統一方便麵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7%、-4.9%和8.6%,康師傅則為-4.5%、-12.7%和-10.3%。
熬過三年低谷,2017年開始,我國方便麵行業觸底回升,統一和康師傅方便麵的業績也開始慢慢增長。
2020年,受疫情影響,方便麵再度「回春」,「雙雄」的業績也有所回升。這一年,統一和康師傅方便麵業務分別增長了7.2和16.6個百分點,創下了2013年以來的最高增速。
無論統一還是康師傅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好日子。
不過,好景不長,疫情給方便麵「雙雄」帶來的利好並沒持續多久。2021年,統一方便麵業務營收90.1億元,比2020年減少近4800萬元;2021年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麵收益127.2億元,同比減少14.7%。
如今,統一、康師傅面臨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三養火雞面、農心辣白菜面等品牌,也開始衝擊統一和康師傅的市場份額。各種品牌的螺螄粉、酸辣粉、自熱飯和自熱火鍋等,層出不窮,廣義上看,它們都是方便麵的替代品。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在真正和新對手搏擊之前,統一和康師傅先用曾經打造的爆款「酸菜包」,砸了自己的腳。
(除單獨標註來源外,以上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每人互動
你喜歡吃什麼口味的方便麵?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市界(id:ishijie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