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人們對於王安石的評價,始終是有褒有貶,作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改革家,他以一己之力推動改革,希望可以重振北宋,提升綜合國力,可是在當時很多反對,尤其是司馬光,對於王安石的變法更是嗤之以鼻,一些評語也是不堪入耳。其實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王安石的變法無疑是一項壯舉,可是無奈當時的人不理解,始終是反對王安石變法,最終變法之路走得極為艱辛,當宋神宗駕崩後,後來繼位的宋哲宗全面廢除變法。
王安石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東流,晚年他回到了江寧,過著一種隱居式的生活,可是他的內心無疑是悲痛的,明明是一項壯舉,原本可以改變整個北宋,但是當時的人無法理解,認為祖宗之法是不可變。應當說無法理解只是託詞,無疑是觸及到了那些人的利益,才讓王安石的變法無法進行下去。後人關於王安石的變法多有爭議,但是無論怎麼評價他都是歷史上最著名,也是最有魅力的改革家。
晚年的王安石可謂是心灰意冷,當時很多的朋友離他而去,所以這一時期他終日遊山玩水,過著一種看似平淡,實則悲痛苦的生活。王安石除了是改革家,還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以及思想家,也是有很多的詩歌流傳於世,其中最經典要數《梅花》,這首詩也是詠梅里的名篇,在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詩。
梅花也是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歷代的文人對於梅花都有著一種獨特的情感,王安石也不例外,他筆下的梅花千姿百態,同時又有著一種高尚的品格,這也正是說明了王安石為人正直,他的品格就像是梅花一樣,從來不會畏懼嚴寒,始終如一,堅持自我的價值。
那麼除了《梅花》之外,還有這首《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也是一首難得佳作,整首詩也是意境高遠,當時王安石與好友薛肇明在家中下棋,輸了之後寫了這麼一首詩;古人的這種獨特的生活態度,也是最讓人佩服,詩意的生活,詩意的存在,王安石這首詩儘管比較冷門,但也是寫得很有趣,同樣值得一讀。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這首詩自然是無法與那首五言絕句《梅花》相比,但是同樣寫出了新意,每一句都很有趣,也是寫出了不一樣的梅花,所以通篇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只要細細品來,則是會發現這首詩意境高遠,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所以說王安石的才情也很高,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可是同樣寫出了新意,讓梅花變得生動有趣。
已經白髮蒼蒼的我出門去尋找春色,突然在路邊看到一樹梅花,這樹梅花弄得很艷麗,那樹枝的花朵猶如皚皚白雪,全部都堆積在一起。這個時候我想起了當年在鳳城,那個陌生的異地他鄉,同樣的情形,也是看到了一樹梅花,那香氣在很遠的地方都可以聞到,並且隨著驛使來到這個地方。王安石只有用短短的幾句,便是寫出了梅花的特性,還有對於梅花的喜愛。
王安石寫過了很多的詠梅詩,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名篇佳作,這首詩儘管有一些冷門,但同樣膾炙人口,也是寫得很有趣。他正是通過對於一樹梅花的描寫,從而表達了對於梅花的讚美,畢竟梅花所代表的是一種精神,而王安石又是獨愛梅花,因此這首詩也是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