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GPS系統被使用以來,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領域,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然而,在軍事領域,飛彈系統的關鍵點在於精準制導和命中目標。而這兩項都需要依賴GPS指引,為此,有專家認為:美國如果關閉GPS,全球飛彈都將會淪為「瞎子」。那這樣的言論靠譜嗎?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除了美國,中俄也自主研發了衛星導航系統,以提高自身的軍事打擊能力。
美國GPS系統,是目前全球使用數量最多的衛星導航系統,在全球範圍內都有著廣泛的用戶群體。美國通過GPS系統可以掌握世界各地的用戶軌跡,極大地方便了其在軍事行動中的精準打擊。同時也憑藉這一點,隨時掐掉敵軍的GPS,以對方的飛彈、通訊系統癱瘓,以實現碾壓式打擊,比如曾經的海灣戰爭,美國就是靠電子信息戰,42天就擊潰了薩達姆86萬大軍。
這幾十年來,美國將軍事GPS的使用權限,免費給世界各國使用。這給人一種很大方的感覺,其實背後包藏禍心,隱藏著美國對其他國家的操控和影響。伊拉克的教訓歷歷在目。隨著軍工科技的發展,不少國家看透美國的嘴臉和危險後,都開始積極研發自己的導航系統。比如中俄如今就不再受到美國GPS的卡脖子。
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早在1960年,蘇聯就開始投入巨資研發,蘇聯解體時,這套系統已經投入運行,但是覆蓋範圍不大,它只發射了八顆衛星,精準度不太理想,但基本滿足軍隊需求。隨著俄羅斯在軍事上的提升和需要,通過伊拉克戰爭的教訓,格洛納斯得到了重視。俄羅斯再次投入資金對其完善和技術升級。
目前該系統除了服務俄羅斯之外,中亞一些國家也有使用,基本都是跟俄羅斯交好的國家。由此可見,即使美國關閉GPS,俄羅斯的飛彈也不會因此而變成「瞎子」。完全具備了反擊的能力。也是這一點,美國再囂張,也不敢對俄羅斯硬剛。
中國在八十年代,就開始研發導航系統,在2000年,我們的北斗一號誕生,如今已經發展到了北斗三號。已經實現了全球覆蓋,也已經面向全球開放,和137個國家達成了合作。並且其精準度遠超美俄的導航系統,定位精度在分米、厘米級別。因此,即使美國關閉GPS,我們的飛彈也完全不受影響。
除了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歐盟地區也研發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其實早在1999年,歐盟就開始研發衛星導航系統,當時我們也參與其中,結果被排擠,根本進不入核心項目,最後退出,才有了如今的北斗。反觀伽利略,目前系統不完善,內部矛盾多,目前只能勉強用於民用。大部分歐盟國家還在使用美國的GPS。
不管怎麼說,目前全球僅有中俄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對抗GPS的關閉。不過,在科技不斷進步與發展的今天,其他國家也在積極研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期望在未來對GPS的依賴降低到最低。在現代戰爭中,科技的先進程度和創新能力,不但是實現軍事目標的基礎,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