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喝茶的新生意來了?24小時營業,有品牌已跑出300+店

2023-04-27   咖門

原標題:年輕人喝茶的新生意來了?24小時營業,有品牌已跑出300+店

茶的新業態又來了!

最近,全國各地出現了很多「共享茶室」,24小時營業、線上付費預定、按小時收費、全程自助。

而且,共享茶室已經跑出黑馬品牌,有的在全國已開出300+門店,甚至80%的門店都在盈利,有的店老闆直接告訴我,「月凈利潤3~4萬」。

這到底是一門什麼生意?

共享茶室全國興起!

有品牌已開出300+店

發現了嗎?最近全國多個城市,都開出了「共享茶室」,仔細一查,全國共享茶室品牌、獨立商家多到數不過來。

說實話,看到「共享」這兩個字的時候,我幾乎不抱期待。直到實地探店、和一眾茶室老闆聊過後,才發現這個模式有「意想不到的市場空間」。

先來看看共享茶室是怎麼「共享」的——

  • 線上付費預定,掃碼進入茶室,全程自助

我隨機找了一家「6茶共享茶室」,有獨立小程序,大部分都選址在寫字樓附近,自行選擇房間付費,付款後自動生成二維碼,刷二維碼進入茶室。

美團、大眾點評上也可以搜索商家,進行類似操作。

  • 按功能劃分獨立茶室,24小時營業,按小時收費

6茶共享茶室這家店,共有158平方,按照容納人數、功能等方面劃分了5個獨立茶室。

有3~5人小茶室,也有6~9人的大茶室,私密性強,可以進行投影會議、商務洽談、也有適合棋牌、桌遊的空間。

內部是原木風、輕中式風格裝修,色彩明亮,沒有厚重感。

  • 按小時收費,自助泡茶,也可以掃碼購茶

茶室24小時營業,房間按小時收費,平均每小時35~50元(房間配置、門店地區、優惠力度上的不同,價格有浮動)。

剩餘15分鐘時有簡訊提醒,時間到了會自動斷電,消費者可以根據需求選擇是否續費。

每個茶室都配有茶座、茶具、茶食和基礎茶包,顧客自助泡茶、輕鬆自在。

大廳也有茶葉自助選購區,可以另外購買,這裡茶葉品種豐富,正山小種、生普、福鼎白茶,還有拼配茶,依據種類,定價各有同,區間9.9元~68元。

  • 1個員工即可看店,周末幾乎滿客

自助的形式對經營人員依賴低,所以門店只有一個兼職負責房間清理、茶具消毒、茶品售賣等工作,老闆會根據情況到店。

看到這,大家肯定好奇生意到底怎麼樣。

別說,生意真不錯,我幾乎在6茶共享茶室待了一天,多數房間都有客人,老闆一直忙著茶具發貨。

這家店的店主趙一潼告訴我,周六日客流較滿,需要提前預定,「有來談事情的,也有帶著食物來聚會的,還有來玩棋牌休閒的」;

這家店是去年3月開業的,現在月凈利潤能達到3~4萬。

進一步了解,更出乎我意料:2017年品牌創立到現在,6茶共享茶室已經在全國開出310+門店,而且80%門店都在盈利;而且,北方市場、三四線城市效果竟然比南方、一二線效果更好。

共享茶室到底在做什麼生意,又是怎麼盈利的?我聯繫了6茶共享茶室創始人吳翔。

全國80%門店都在盈利?

揭秘「共享茶室」生意邏輯

1、 最大優勢是做「空間功能的集合」

從自習到辦公,這幾年共享空間的生意有很多,共享茶室有優勢嗎?

趙一潼用一句話解決了我的疑問,「共享茶室不僅能商務洽談,還能給年輕人提供娛樂空間。」

換句話說,共享茶室做的不是「空間的單一功能」,而是「空間功能的集合」。

茶室隔音效果很好,關上們就是個獨立安靜的空間,世界盃期間,經常有三五年輕人帶上夜宵來茶室通宵看比賽,茶室一般都在寫字樓,完全不用擔心吵到鄰居;

重要的是,有「茶」這個自帶文化氛圍的產品做載體,讓空間更有調性,能成為周邊白領人群商務社交、辦公的好去處。

除此之外,茶室還會承接周圍公司的小型團建、會議、沙龍等,空間功能獲得了最大程度的開發。

2、24小時營業,選址直接決定平效

做功能的集合,選址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直接決定了一家共享茶室的平效。從外部看,絕大部分共享茶室都開在寫字樓內部,但是僅僅是寫字樓也很有講究。

吳翔告訴我,他們將寫字樓劃分為勞動力密集型,如保險、銷售;資金驅動型,如金融、銀行(辦公面積足夠);還有技術密集型等(幾乎沒有對外社交的需求)。

其中,勞動力密集型寫字樓有大量商務社交需求,同時又缺乏環境好、隱私性強、性價比高的商務社交空間,在選址上儘量精準圍繞這些點位。

加上24小時營業,共享茶室最好的選址,是以寫字樓為主,疊加商圈、社區,保證儘可能覆蓋周圍人群的全時間段的空間需求,避免白天有人、晚上沒人的「潮汐效應」,讓平效最大化。

除此之外,6茶還開發了寫字樓之外的「異業合作」。

比如,和希爾頓、格林豪泰等酒店合作,瞄準在酒店房間約人聊天不合適,在大堂約人聊天不夠私密」的痛點,給差旅人事提供私密商務空間;眾創空間、地產商、產業園也成為發力點。

3、成本也可控:房租不高、不需要專門看店

共享茶室的自助屬性,決定了對運營人員的低依賴性。

每家共享茶室只需要一個人工,負責茶室的日常維護,工作內容包括茶室環境維護、茶具消毒、茶產品的銷售等,店主可以根據閒適情況決定到店頻次、時間。

除此之外,大部分共享茶室都開在寫字樓內部,相比沿街、商圈,房租成本更加可控。

4、95%以上的陌客,比傳統茶館更容易獲客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茶館,對年輕人來說有一定門檻和心理負擔,這種負擔來源於「對茶館消費方式的不了解」,和對茶產品不了解的「羞恥感」。

共享茶室「收費方式透明」、「自助選茶」的屬性,打破了這種隱秘的消費心理障礙,讓茶室更加接地氣,也更容易打開消費者。

吳翔告訴我,後台數據顯示,共享茶室95%的消費者都是陌客。

吳翔坦言,體驗感做好,門店復購率就會提升。早期門店也嘗試過「純無人模式」,體驗感不夠完善,產品銷售也沒有做起來。現在的門店,都會配置一個運營人員,提高消費粘性。

5、 充分開發「茶及周邊」業務線,甚至計劃上新茶飲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人感到疑惑,「只售賣空間,盈利天花板顯而易見」。

吳翔告訴我,共享茶室有兩條業務線:一是空間,二是茶葉、茶具、禮盒連帶銷售。

目前,6茶正在強化品牌茶葉在門店的售賣,已經和茶廠、茶園建立合作,同時豐富茶的種類,比如增加花茶、拼配茶等。

同時也能利用茶空間衍生出的消費者資源,和公司建立合作,提供茶相關禮盒服務;後期還會增加新茶飲業務,以空間為基礎,解決年輕人的更多需求。

北方城市、三四線城市

效果「出乎意料得好」

現在,6茶共享茶室已經在全國63個城市開出門店,東三省、新疆、西藏之外,其他地區都有門店,甚至已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

出乎意料的是,茶文化相對較弱的北方城市,和商務社交需求相對較少三四線城市,反而呈現出更大的潛力。

吳翔說,南方茶葉、茶館競爭很激烈,在福州,可能茶館比便利店都多,茶空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反而北方人更容易接受這種以喝茶為切入點的「空間」,增量規模非常大。

而在下沉市場,茶空間的娛樂價值遠大於商務價值,朋友之間的聚會、棋牌、喝茶閒聊,需求比較旺盛。

與此同時,「空間服務」本身在三四線就相對稀缺,而且房租、推廣投入成本也更小,因此門店運營穩定性極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採訪中,不少店主提到了市場教育問題,比如,打破消費者對共享茶室功能上的認知,並不容易。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或許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是不是一門

「年輕人茶空間」的好生意?

儘管已經火了一年多,新中式茶館、共享茶室百花齊放,但「茶館」這個領域,似乎處於「有品類無品牌」的狀態。

一方面,各地茶文化的差異巨大,比如,福建人喜歡岩茶,而江浙滬地區喜歡龍井,不同的沖茶標準,無法被複製到每一家門店。

另一方面,依然有很多年輕人對「茶」知之甚少,客群拓展尚未充分。

所以,吳翔選擇了「重空間,輕茶文化」的模式入手。整合空間功能,用自助模式、透明消費,減輕消費心理壓力,先把有茶+空間需求的消費者「領進門」。

之後,再逐漸深入發展茶品牌,加重品牌茶產品銷售務線比重,將消費者留在品牌之中。

目前,共享茶室在全國興起,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新品牌,甚至局部已經出現了「價格戰」。

在吳翔看來,更多人投入這個賽道,意味著市場教育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目前是有益於行業發展的。

但任何一門生意,最終還是要回歸對產品、品牌的深耕。

每個品類都有獨特的生長邏輯,關鍵在於敢不敢打破常規、重塑認知。

「共享茶室」,是不是茶空間的好模式?能不能持續盈利?來評論區討論吧。